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充满着学习、竞争、创造的知识经济型社会。国际竞争的实质便是科技的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指出:我国今后的教育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创新;竞争;能力
那么,创新能力指什么呢?是指人们具有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包括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需要一种创新环境,能够自由思维,自由决策,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各方面社会资源。就学生而言,需要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来激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自由地创造;毋庸置疑,今天的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师道尊严”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因此,首先,教师必需具有科学的学生观。对喜欢质疑、提怪问题、回答有悖常理的学生,不应呵斥、嘲笑,应持欢迎、鼓励的态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发展兴趣,千万别把学生的类似“蓝色的马”的创造性思维抹杀了。我们应该谨记,答案的丰富多彩创造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教师必需具有科学的教学观。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修养,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身教学手段,使学生每一天上课都觉得新奇;还应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洞察力,分析问题有独特见解,使学生每一次听课都有心得。在这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因为我们要把最新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接受科学的教学观。通过我们这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学生潜在一种创新意念,一经点拨,就会呼之而出。很难想象,一位十几年来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师,能调教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一位对教学参考书从未有异议的教师,能培养出一大批对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形成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是一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系统,中小学生要培养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即指学生个体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上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性、发散性、聚合性和批判性等特性进行训练。这个任务,在语文教学当中,主要落实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
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分析手法——鉴赏妙处——剖析不足。部分教师,到了第三步便草草了事,而忽略了后两个属创造性的步骤。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更为如此。其实,初中、高中精选的文言文,其思想教育的纯洁性姑且不论,单是文词句法,就美妙无穷。例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二十一个“也”字,力透欧阳修纵情山水的情怀。那么,后两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好处呢?鉴赏妙处往往可以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剖析不足往往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发现其中的“非”。比如说,在上《愚公移山》一文时,结合当前我县大规模搬迁石灰岩地区的居民,启发学生,愚公的做法可不可取,我们要学习他哪一方面。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进行“补白”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谓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无穷的地方。进行“补白”训练,可以抓小说戏剧里人物对话的空白,如《祝福》一文中,鲁四爷两处半截的对话:“可恶!然而……”、“然而……”,让学生补出它的潜台词,从而深刻理解鲁四爷这个杀人不见血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也可以抓小说情节的空白,如上《项链》一文,让学生续写尾声;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自己付出了青春和美丽的代价换来的项链原来不过只值几百法郎时,会怎样呢?也许,有的学生会说“马蒂尔德此刻脸色惨白,反复呢喃——这不是真的——这句话”;也许,有的学生还会说“马蒂尔德上前拥抱了佛来恩节妇人,微笑地说—这一切都过去了”……此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更是那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心灵。
另外,还可以利用诗词创作的凝练性、跳跃性的特点进行“补白”的训练。比如,在教《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请学生把作者和童子间的一问一答及情态补上,体会作者见不到友人的失落心情和深处茫茫大山的孤寂。又如,在教《石壕吏》一文,请学生根据老妪的回答补充“史呼—何怒”的斥问:男人哪里去啦!家里还有谁!你天亮去前线烧饭!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官兵抓壮丁的暴戾。
上好作文指导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写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规律的创作过程。从选择主题,到立意构思,再到谋篇布局,无不涉及写作主体多方面的创造能力。因此,抓好作文指导课的每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命题,题目要新,范围要宽,形式要活,不易过死、过旧、过窄,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极为不利。像《我的老师》、《暑假见闻》、《语文之窗》这题目,就不如《老师的XX》、《暑假真XX》、《窗》这些题目好,后者学生看了便来劲。就拿题目《窗》来说,“窗”是一个特别的对象。可以把窗看成具体的物象,从实来立意;也可以把“窗”看成抽象的事物,从虚立意(比如心灵之窗、文化之窗、社会之窗、国家之窗……)。其实,在这方面,每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就给了我们教师很好的示范,如2005年普高作文,则以“纪念”为话题;而职高作文则以“积累”为话题。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具有开放性的高考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审题立意,要多思路、多角度进行,训练学生要发散思维。比如广东李承奎老师从“手有五指”这材料中启发学生的多角度立意:五指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事情要做好,五指协作少不了;拇指不丑,小指莫自卑;避让风格赞。又如,以“树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启发学生这样立意: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赞颂默默的奉献精神;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上精神;描绘扎根地底的根须,抒写夯实基础,服务祖国人民的志向;描绘穿土破石的根须,赞颂“钻劲”、“挤劲”和“拼劲”;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描绘保护大地的根须,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构思,也可以从不同文体的写作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圆”像什么》即可以从圆的特征和应用上,写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可以从圆作为人生中的某种象征上,写一篇优秀的散文;还可以从人常绕圆圈走的生活现象中悟出哲理,写一篇议论文。
3 搞好语文活动,拓展课外知识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光靠语文课上几节文学作品欣赏课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汲取大量的课外知识,建立一个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纵横交织的知识网,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众多发明创造启示我们:许多获得创造喜悦的胜利者,都学一些与自己专业无关紧要的知识,让自己从单一方法论中走出来。因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人格,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必要准备。倘若一个人在意志品质这些个性特征上还萎靡脆弱,是不可能克服创新活动的各种心理障碍。而个性的健康发展,又有赖于个体的活动实践,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场所,在各式各样的语文活动中,形成自己创造性的人格。
【关键词】创新;竞争;能力
那么,创新能力指什么呢?是指人们具有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包括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需要一种创新环境,能够自由思维,自由决策,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各方面社会资源。就学生而言,需要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来激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自由地创造;毋庸置疑,今天的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师道尊严”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因此,首先,教师必需具有科学的学生观。对喜欢质疑、提怪问题、回答有悖常理的学生,不应呵斥、嘲笑,应持欢迎、鼓励的态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发展兴趣,千万别把学生的类似“蓝色的马”的创造性思维抹杀了。我们应该谨记,答案的丰富多彩创造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教师必需具有科学的教学观。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修养,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身教学手段,使学生每一天上课都觉得新奇;还应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洞察力,分析问题有独特见解,使学生每一次听课都有心得。在这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因为我们要把最新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接受科学的教学观。通过我们这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学生潜在一种创新意念,一经点拨,就会呼之而出。很难想象,一位十几年来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师,能调教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一位对教学参考书从未有异议的教师,能培养出一大批对问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形成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是一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系统,中小学生要培养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即指学生个体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上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性、发散性、聚合性和批判性等特性进行训练。这个任务,在语文教学当中,主要落实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
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分析手法——鉴赏妙处——剖析不足。部分教师,到了第三步便草草了事,而忽略了后两个属创造性的步骤。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更为如此。其实,初中、高中精选的文言文,其思想教育的纯洁性姑且不论,单是文词句法,就美妙无穷。例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二十一个“也”字,力透欧阳修纵情山水的情怀。那么,后两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好处呢?鉴赏妙处往往可以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剖析不足往往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发现其中的“非”。比如说,在上《愚公移山》一文时,结合当前我县大规模搬迁石灰岩地区的居民,启发学生,愚公的做法可不可取,我们要学习他哪一方面。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进行“补白”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谓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无穷的地方。进行“补白”训练,可以抓小说戏剧里人物对话的空白,如《祝福》一文中,鲁四爷两处半截的对话:“可恶!然而……”、“然而……”,让学生补出它的潜台词,从而深刻理解鲁四爷这个杀人不见血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也可以抓小说情节的空白,如上《项链》一文,让学生续写尾声;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自己付出了青春和美丽的代价换来的项链原来不过只值几百法郎时,会怎样呢?也许,有的学生会说“马蒂尔德此刻脸色惨白,反复呢喃——这不是真的——这句话”;也许,有的学生还会说“马蒂尔德上前拥抱了佛来恩节妇人,微笑地说—这一切都过去了”……此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更是那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心灵。
另外,还可以利用诗词创作的凝练性、跳跃性的特点进行“补白”的训练。比如,在教《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请学生把作者和童子间的一问一答及情态补上,体会作者见不到友人的失落心情和深处茫茫大山的孤寂。又如,在教《石壕吏》一文,请学生根据老妪的回答补充“史呼—何怒”的斥问:男人哪里去啦!家里还有谁!你天亮去前线烧饭!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官兵抓壮丁的暴戾。
上好作文指导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写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规律的创作过程。从选择主题,到立意构思,再到谋篇布局,无不涉及写作主体多方面的创造能力。因此,抓好作文指导课的每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命题,题目要新,范围要宽,形式要活,不易过死、过旧、过窄,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极为不利。像《我的老师》、《暑假见闻》、《语文之窗》这题目,就不如《老师的XX》、《暑假真XX》、《窗》这些题目好,后者学生看了便来劲。就拿题目《窗》来说,“窗”是一个特别的对象。可以把窗看成具体的物象,从实来立意;也可以把“窗”看成抽象的事物,从虚立意(比如心灵之窗、文化之窗、社会之窗、国家之窗……)。其实,在这方面,每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就给了我们教师很好的示范,如2005年普高作文,则以“纪念”为话题;而职高作文则以“积累”为话题。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具有开放性的高考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审题立意,要多思路、多角度进行,训练学生要发散思维。比如广东李承奎老师从“手有五指”这材料中启发学生的多角度立意:五指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事情要做好,五指协作少不了;拇指不丑,小指莫自卑;避让风格赞。又如,以“树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启发学生这样立意: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赞颂默默的奉献精神;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上精神;描绘扎根地底的根须,抒写夯实基础,服务祖国人民的志向;描绘穿土破石的根须,赞颂“钻劲”、“挤劲”和“拼劲”;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描绘保护大地的根须,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构思,也可以从不同文体的写作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圆”像什么》即可以从圆的特征和应用上,写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可以从圆作为人生中的某种象征上,写一篇优秀的散文;还可以从人常绕圆圈走的生活现象中悟出哲理,写一篇议论文。
3 搞好语文活动,拓展课外知识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光靠语文课上几节文学作品欣赏课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汲取大量的课外知识,建立一个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纵横交织的知识网,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众多发明创造启示我们:许多获得创造喜悦的胜利者,都学一些与自己专业无关紧要的知识,让自己从单一方法论中走出来。因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人格,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必要准备。倘若一个人在意志品质这些个性特征上还萎靡脆弱,是不可能克服创新活动的各种心理障碍。而个性的健康发展,又有赖于个体的活动实践,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场所,在各式各样的语文活动中,形成自己创造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