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打Call”为哪般?

来源 :语文建设·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新词语层出不穷。最近,“打call”一词便广为流行。
  请看:
  (1)我为中国共产党打call,为有一个強大的祖国而骄傲自豪!(《福建日报》2017年10月19日)
  (2)迷妹花式打call,体育男神亮相引爆全运。(《广州日报》2017年9月4日)
  (3)记者在现场,为节日工作者打call。(《新晚报》2017年10月9日)
  “call”在英文中有“电话”“打电话”等意思,所以不少人在初次接触“打call”一词时往往会将之理解为“打电话”。然而,上述例句中的“打call”显然都不能用“打电话”来解释。其实,“打call”是个全新的网络词语。我们于2017年10月19日使用百度搜索引擎对“打call”进行检索,得到约3,860,000条结果,这说明该词已经十分流行;进一步观察发现,该词已经逐步出现在各类主流媒体(包括纸质媒体)上,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关资料显示,“打call”一词译自日语的“コールを打つ”,原指演唱会上部分观众通过有规律地挥舞荧光棒、整齐划一地呼喊口号等方式为表演者加油助威的行为。由于“コール”(读音为“kouru”)是对英文“call”的音译,所以中国网民便将“コールを打つ”直接译作“打call”。
  目前,日语中“コールを打つ”的意思仍是其原初意义,即演唱会上观众有组织地为表演者加油助威的行为;而汉语中的“打call”则不断发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首先,由于“打call”是观众为表演者加油助威的行为,所以它发展出了“喝彩/叫好/加油/点赞”的意思。例如:
  (4)国庆前夕,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一经亮相便引来无数观众“打call”。(《青海日报》2017年10月13日)
  (5)《白夜追凶》值得疯狂打call。(《潇湘晨报》2017年9月12日)
  为某人/事/物喝彩、叫好、点赞,往往意味着对其的支持,由此,“打call”又常用于对某人/事/物表示支持的场合。当“打call”的对象是比较之后的选择时,这种语义表现得尤为明显,请看:
  (6)你为莲蓉蛋黄打call,还是为五仁站台?(央视新闻官方微博2017年9月24日)
  (7)华为和VIVO杠苹果X,你为谁打call?(腾讯视频2017年10月13日)
  例(6)中的“打call”与“站台”相对应,“支持”义明显;例(7)中“打call”的对象是华为、VIVO和苹果X三者比较的结果,为谁“打call”,就表示支持谁。
  “支持”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实际行动上的。当人们在实际行动上“支持”某人/事,物时,实际上就是为之助力、为之服务,所以“打call”又发展出“助力/月艮务”的意思。比如:
  (8)全社会为创业者打call。(《中国青年报》2017年9月27日)
  (9)启辰M50V为你出行打call,轻松上阵就能carry全场,旅途自然更舒心更愉快。(《东南快报》2017年10月11日)
  (10)我给地球打了20年call,明天请为我打call。(《都市快报》2017年9月14日)
  例(8)中“为创业者打call”表示的意思是“为创业者助力/服务”;例(9)中的“启辰M50V”是东风汽车的一款车型,“为你出行打call”就是“为你出行助力/服务”;例(10)中“我”指“卡西尼一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给地球打了20年call”表示“为地球(人类)服务了20年”。
  此外,由于最初的“打call”是一种组织性、参与性很强的集体行为,所以现在“打call”又衍生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思。例如:
  (11)一起疯玩西安!西马狂欢节等你来打call!(网易陕西2017年9月22日)
  (12)周末“不打烊”,爱情全天候等你来打call。(《海南特区报》2017年10月14日)
  我们不禁要问:“打call”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呢?笔者认为,这与广大网民求新求异心理有关,也与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量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几方面的原因值得关注:
  第一,“打call”一词有独特的价值。一个网络新词能否广泛流行,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指数”,即是否具有其他词语不能替代的独特使用价值。在汉语中,与“打call”语义最接近的是“喝彩”“叫好”“点赞”等,相比于这些词语,“打call”的附加意义更加丰富。“打call”原指“挥舞荧光棒”“齐声呐喊”等配合表演者的助威行为,虽然后来它的语义不断发展,但当我们使用它的时候,依然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动态感和画面感。不仅如此,汉语中原本并没有一个与日语中“コールを打つ”完全对应的词语,“打call”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因此,我们可以说,“打call”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是“打call”能够流行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打call”一词具有较高的和谐指数。和谐指数指网络词语在形式上符合汉语词汇一般要求的程度,以及在汉语词汇体统中与其他词语的和谐程度。“打call”一词是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格式,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特点和趋势,语音上的可接受度较高;书写形式上为汉字与外文的组合,符合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使用习惯(类似的还有U盘、T台等),这让网民接受和使用“打call”没有什么障碍。总之,“打call”能与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其他词语和谐共处,这使它的流行具备了可能性。
  第三,“打call”一词符合当前宣传工作传递正能量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主流媒体需要宣传国家发展的非凡成就,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的发展。“打call”刚好能够广泛用于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喝彩、点赞的场合(这一点与“给力”“厉害了,我的国”等相似),可以说它“生逢其时”。一个有力的例证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10月19日,官方媒体《新华每日电讯》便刊登了一篇题为《伟大中国开启新征程》的报道,在报道中,新华社号召大家“一起为党的十九大打call”。官方主流媒体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打call”的流行和发展。
  总之,“打call”是一个具有独特使用价值并深受普通民众和主流媒体欢迎的新词语,它的流行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其他文献
专家会诊“低效教学”    一些教师希望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结果得不偿失。专家认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问问自己今天的教学是否有效。  按以往惯例,课上好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计划,就算完事了。如今,这个陈旧的观念谊改一改了,上课是一码事,是否有效又是另外一回事。最近,一场通过上课和点评、专家讲座和即兴发言的方式举行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
一  《虬髯客传》系唐传奇名作,属于文言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与话本小说出于民间艺人不同,本文作者为文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探其源流,曰:“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志怪所传皆为奇闻,意在将怪异作实事记载,非有意虚构。而唐传奇则是“作意幻设”,即“
受父叔的影响,加上小学和初中语文老师的引导,我自幼热爱语文。同时也由于家境贫寒,报考大学时,我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在中文系任教。在大量古今典籍、名著的熏陶下,我逐步认识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更认识到了母语教育事业的意义和责任。我提及这些,是想说明,当我后来因多种偶然因素走上国家教育行政管理职位,并兼任中家语委主任职务的时候,语文素养确实为我准备了必要的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最初由上海文光书店于1947年2月刊行。2002年,三联书店将其纳入“三联精选”书系,修订后再次出版发行。近年来更是被各家出版社不断再版重印,被读者口碑相传。曹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生致力于语言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本书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与章太炎《国学概论》、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足鼎立的文化经典”,曾是学术泰斗周有光先生最推崇的国学读本,也是民国以来
关于随笔,清朝陆以活在《冷庐杂识》说:“暇惟观书以悦志,偶有得即书之,兼及平昔所闻见,随笔漫录,不沿体例。”这段话说的是,随笔内容是观书、阅世之所得,随笔的文字是随着思路率性而作,随笔的文体是不受传统规矩约束的。钱理群先生也非常明确地提出:“随笔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它所要述说的,是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存体验,是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的话语’。”正因为随笔在写作时间、写作地点、题材选择、篇幅长短等多方面不受
[教学理念]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学生从写童话体作文转向写观察作文,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积累鲜明的感性表象。通过观察训练,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典型的表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文竹”的资料;爱好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文竹”;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正是当前严重影响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探讨初中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表达真情实感是初中学生写作的重要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七至九年级“写作”方面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
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离学生生活的。对这些教材,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结尾一  师:同学们,九色鹿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将这美丽善良的九色鹿送回那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  学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九色鹿》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中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让世世代代的人唾骂;九色鹿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这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这样认识,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革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对
教育管理是当代教育考察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于历史上教育管理沿革与变迁的研究重在抓线索,不仅要在纵向上理清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脉络,还要在横向上将中国教育管理史和外国教育管理史进行对比。《中外教育管理史》一书正是一本全面展示教育管理历史的专著。它不仅阐述了从先秦的奴隶社会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也呈现了从古希腊时期直至西方近代以来的外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