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在超越中贴近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离学生生活的。对这些教材,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结尾一
  师:同学们,九色鹿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将这美丽善良的九色鹿送回那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
  学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九色鹿》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中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让世世代代的人唾骂;九色鹿救人之义举,救人之命不求回报的大仁大义令我们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它告诉我们善良终将战胜丑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或许就是古老敦煌文化的精髓吧!
  
  结尾二
  执教: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 张康桥
  师:现在我来问你: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都说“救”。教师没有问为什么,而是先出示两篇文章:《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
  师:读完了这两篇文章,你还救不救调达?
  (大多数学生在沉思,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
  生1:不救。因为这调达和这里的蛇、狼差不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救命恩人。
  生2:不救。因为他会害人。
  师:有没有还要救调达的?
  生3:我还是要救,因为调达毕竟与这两个故事中的“蛇”和“狼”还是有点区别的。再说,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淹死吧。也许这次救他后,他会感动,说不定就改好了。
  生4:我还会救的,但是救起来后,我会远离这儿,让他再也找不到我。
  生5:我也是会救的,但是救起来后,我要教育教育他,让他的灵魂干净一点。
  师:我尊重你们每个人的观点,但是我更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要救,更要拯救灵魂。
  (教师打开课件,出示:《拯救灵魂——读鲁迅<呐喊>有感》,引领学生齐读,学生读得热血沸腾)
  师:正如我们刚才所说,人性是复杂的、多样的,读同样的文章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现在我们思考的是假如,有这样的假如就会有许多种假如,因此还会有许多种答案。你自己究竟还能读出些什么呢?再自由读读课文吧!
  
  反思
  
  结尾一的教学根植于文本,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文本贬斥调达、褒扬九色鹿的意义,这还是就文本读文本。结尾二的教学却摆脱了常规,通过设疑、拓展,将实际生活的情境展示给学生,超越了文本,著力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的层面与文本对话,最终得出了“要救,更要救灵魂”的观点。显然,结尾二让文本更贴近生活。
  要想达到新课标所指出的“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项目标,就要使阅读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结尾二的教学摆脱了教材的拘囿,在老师的引领下,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局限于文本的框框内,没有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概念式的认识,而是将文本所蕴涵的价值观纳入到生活的视界下进行检验,培养了学生理性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更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超越文本,让文本更贴近生活呢?
  一、当文本过于偏向主观的时候。任何文本都是主观创作,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所以文本都不可能完全客观。比如《第八次》(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这篇文章,作者似乎过于强调蜘蛛第八次织网对启发布鲁斯王子组织军民进行第八次进攻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布鲁斯王子本身应具的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显然,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过度强调了布鲁斯王子进行第八次进攻的外因而忽视了内因,这肯定是不科学的。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设计了一个问题,对文本进行了超越:假如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失败,他还会抵抗吗?接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阅读期待,得出如下结论:“我觉得布鲁斯王子应该继续组织抵抗,因为他是苏格兰的王子,他肩负着维护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任,他有责任与义务继续带领他的子民继续作战!”
  二、文本所倡导的价值观需要链接到生活学生才能理解的时候,如结尾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学生从文本中所获得的认识世界的经验还必须链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对学生人生实现有意义的积淀。笔者在进行《第一朵杏花》教学时,发现学生能够理解竺可桢“精确观察,掌握规律”的科研精神,但是,却不能与生活形成有效链接。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像竺可桢那样“精确观察,掌握规律”吗?可以说,学生没有预料到教师会提这样看似与文本“背道而驰”的问题。顺着阅读的惯性,几乎所有学生都说:需要!笔者顺势出示了填空:当我从事_______________,我需要_______________。学生在填空的时候明白了我们并不需要像竺可桢那样“精确观察”,而是需要向他学习他那种敬业精神。
  从孟子曾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超越文本、回归生活的科学意义。当然,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超越链接生活的时候,不能离题万里、空穴来风,我们必须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地体悟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
其他文献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技能以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运用,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之后,小学生作文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学生被动作文,逐步向主动作文转化;由模式化作文逐步向个性化作文转化;由作文的成人化向写童心童趣转化;由单
你为什么要读古诗?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时,回答有惊人的雷同:大人们要求的,考试会考到的。我一阵心悸,我们引以为豪的古诗词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成了一盘索然无味的鸡肋。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动机认识的缺失,势必造成吸收的障碍。只有亲身体会到诗歌的含蓄美、意境关、章法美、凝练关,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拨开尘封的历史,切己体察,感同身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
【习作内容】    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题目自定。写以前可以先列个提纲,同学之间相互说说,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的作文要做到符合图画的意思,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如果你有更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写你从那张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把你喜欢的图画介绍给大家。    【设计
专家会诊“低效教学”    一些教师希望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结果得不偿失。专家认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问问自己今天的教学是否有效。  按以往惯例,课上好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计划,就算完事了。如今,这个陈旧的观念谊改一改了,上课是一码事,是否有效又是另外一回事。最近,一场通过上课和点评、专家讲座和即兴发言的方式举行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
一  《虬髯客传》系唐传奇名作,属于文言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与话本小说出于民间艺人不同,本文作者为文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探其源流,曰:“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志怪所传皆为奇闻,意在将怪异作实事记载,非有意虚构。而唐传奇则是“作意幻设”,即“
受父叔的影响,加上小学和初中语文老师的引导,我自幼热爱语文。同时也由于家境贫寒,报考大学时,我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在中文系任教。在大量古今典籍、名著的熏陶下,我逐步认识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更认识到了母语教育事业的意义和责任。我提及这些,是想说明,当我后来因多种偶然因素走上国家教育行政管理职位,并兼任中家语委主任职务的时候,语文素养确实为我准备了必要的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最初由上海文光书店于1947年2月刊行。2002年,三联书店将其纳入“三联精选”书系,修订后再次出版发行。近年来更是被各家出版社不断再版重印,被读者口碑相传。曹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生致力于语言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本书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与章太炎《国学概论》、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足鼎立的文化经典”,曾是学术泰斗周有光先生最推崇的国学读本,也是民国以来
关于随笔,清朝陆以活在《冷庐杂识》说:“暇惟观书以悦志,偶有得即书之,兼及平昔所闻见,随笔漫录,不沿体例。”这段话说的是,随笔内容是观书、阅世之所得,随笔的文字是随着思路率性而作,随笔的文体是不受传统规矩约束的。钱理群先生也非常明确地提出:“随笔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它所要述说的,是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存体验,是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的话语’。”正因为随笔在写作时间、写作地点、题材选择、篇幅长短等多方面不受
[教学理念]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学生从写童话体作文转向写观察作文,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积累鲜明的感性表象。通过观察训练,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典型的表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文竹”的资料;爱好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文竹”;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正是当前严重影响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探讨初中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表达真情实感是初中学生写作的重要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七至九年级“写作”方面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