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主导的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怎么学和学习的质量也取决于教师如何教。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法而忽略了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减弱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其单一性、封闭性、依附性过强,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不足也受到了批判和质疑。笔者通过长期的观摩、教研、总结,结合本校情况对数学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传统教学未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高中《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教师做了这样的引入:“在本章的开头,问题(2)中时间t和碳14含量P的对应关系为,如果我们用x表示时间,
  y表示碳14的含量,则上述关系可表示为,这是
  我们习惯上的函数形式,像这种自变量在指数的位置上的函数,我们称为指数函数,下面我们给出指数函数的确切概念,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的开场白虽然简洁明了,可是面对枯燥的数字,呆板的腔调,恐怕每个人都会失去探求新知的动力吧。如果换一种说法:“我有一张白纸,把它撕成两半,将它们重叠后再撕一次,再重叠后再撕一次……那么撕3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放置有多少层?5次呢?15次呢?”
  数学是一种文化,因而在概念引入时,采用活生生的例子更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旁,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他们也就会被这节课牢牢吸引。
  二、传统课堂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学生好像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得卖力,学生听得用心,但是却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在教授《数学》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时,教师给出三个函数图像,由学生探究函数的变化规律:
  ①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
  ②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③函数图像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应该有鲜明的目标方向,能融教与学为一体,具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内驱力,并使数学课堂具有自我生长性的立体的环境”。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体会了情境的指向性、适切性、探究性、现实性、趣味性,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结论的给出,不是教师直接“抛”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概括的,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恰似“最近发展区”的探索,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目标达成度。
  三、传统课堂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够
  在必修2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的教学中得出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是(x-a)2+(y-b)2=r2后,课本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给出求解思路。
  学生1: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将A、B、C三点的坐标代入方程,组成方程组,可求出a、b、r的值,则圆的方程可求。
  教师:此方程组是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求解有一定的难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2:△ABC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求出两边的中垂线方程,再求这两条中垂线方程的交点,即为外心,外心到顶点的距离为圆的半径,再用圆的标准方程也可求。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动手做出答案吧!
  这样的教学情境经常发生,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我们只是就题论题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里学生1的方法求解虽然较繁,但是体现了数学中重要的函数与方程思想,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学生2的解法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很好的诠释,体现“数”和“形 ”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教师应在课堂上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价值。
  四、没有建立起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必修2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问题1: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
  (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为 ,两直线位置关系是 。
  (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
  ,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问题2: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设直线l1和l2的斜率为k1和k2。
  (1)两条直线平行的情形:如果l1∥l2,那么它们的倾斜角与斜率是怎样的关系,反过来成立吗?
  (2)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如果l1⊥l2,那么它们的倾斜角与斜率是怎么的关系,反过来成立吗?
  学生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和解答,在不觉中掌握了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方法,也呈现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取决于课前预设教学方案的有效性,透彻理解教材是前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取决于课中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注重教学过程是关键;课堂教学有效性取决于课后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养成良好习惯是保障。那么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应该以什么方式去呈现,怎样实现全程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本文以对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为基础,全面总结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通识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契合点  
一    提起以色列,都知道死海最别致,电视常播放死海种种奇观。去以色列旅行,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一胜地。在Hertz租了一辆轿车,从耶路撒冷自驾到死海西岸的度假村——恩波奇克(En Boqeq)。路程本不遥远,却因车上GPS定位器胡乱指挥,冤枉我绕了一大圈。一路的异域风光,也不失为补偿。三个多小时车程,我穿越茫茫沙漠,体验让人窒息的寂寞与虚无。不期峰回路转,大片绿洲突兀眼前,翠色逼人而来,繁荣滋茂,
【摘 要】语言学习并不像其他课程,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英语教学亦是如此,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老师应该先入为主,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概念,采用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会让今后的英语教学更加轻松。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固定,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一言堂”屡见不鲜,知识的“强制性”灌输得到的效果很有限。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都是被动地接
应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是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辽河油田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每年应用300多井次.套管开窗侧钻工艺和延长侧钻井寿命等问题是应用
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它还积极争取与西方国家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日本在主客观因素作用下积极参与。日苏在联合开发活动中各怀心计,矛盾凸显。1970年代冷战国际环境中大国关系的历史性调整等因素也使得日苏合作荆棘丛生。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相机而动,既相互借重又调停两用。该过程尽管纷繁复杂,但均可见“国家利益”之主线通彻前后。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小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和教师观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各教育工作者也在此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一改过去的机械灌输模式,逐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语文观,小学课堂变得前所未有的活泼和充满生机,但是在看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
【摘 要】本文从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有“疑”敢质;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有“疑”好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敢质 可质 好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育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取得教学成绩,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亟需进行创新,其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必要。从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实践来看,问题教学法的采用对高中历史教育形成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为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来讲,教学方法的确定不但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关,还需要
最近,在德国汉堡都会区正在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欧洲XFEL设施。中心将于2017年开幕,将容纳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这台装置能够衍射超短X射线线束—每秒27,000次—且亮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朗读屡见不鲜,面对这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性指导。  【关键词】朗读 存在问题 有效性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