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策略初探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感知可谓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好了,对后面通常将要进行的局部和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会起到很好的整体上的宏观把握作用。反之,阅读文章的主旨、基调、思路、写法等方面的内容不明或不清,局部和具体的问题将得不到很好的深入探究,最终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全文。
  一、归纳中心,把握文章主题
  文章中心,也叫文章主题,亦称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它存在于全文的整体之中。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通读全文,从全文的所有段落、所有语句及其段与段的联系、语句与语句的联系当中推究出来。当然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体,表现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因此,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也就不同。
  总的说来,议论文的中心思想最易捕捉。如,有的议论文采用论点式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拿来主义”就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文章标题通常就是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标题只为我们提供了线索,但我们可以沿着标题所提示的思路去寻找,如“雷锋塔的倒掉”:还有的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主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中心思想:有的议论文虽然在中心论点统领之下还有分论点,但中心论点通常便是中心思想,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于开首第一段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当然,凡议论文中心论点不一定都出现在导论部分。有时也出现在议论部分;有时也出现在结论部分,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对待。
  想捕捉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也可先从文章标题入手,然后,如若文章开头与结尾有议论文字的话,便紧抓这些议论文字不放去深入探究。一般来讲,只要做到了这些,这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便可捕捉到手。但是,记叙文中更多的文章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体现中心思想的,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人和事的诸多因素中总体地去把握它们。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抓住中心线索,逐步分析,了解事件所反映的意义和精神实质,从而达到对中心思想的掌握和归纳: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着重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类课文的中心思想是由人物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要按情节的发展,着重了解人物的思想、行动,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其中蕴含的本质,就可实现对中心思想的把握。
  二、提纲挈领,提升整体感知的效率
  提纲挈领就是抓住或概括出最重要、最关键的语句或词语,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法的运用应注意三点。1、抓主旨句段,提全文之纲。对全文内容具有提示或暗示作用的主旨句段一般在文首或文尾,当然也有在文章中间的,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辨识。2、抓过渡句段,摘提示、概括之句。通过对这些句子内容的分析理解,取各句之要领,概各句之精髓。3、归结要点,确立中心。将从文章中摘录的要点聚合在一起,归结出文章内容大意,从而确立自己对阅读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把握。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训练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提纲挈领的阅读方法呢?第一,要切实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强化自己提取要点的要求和能力。第二,体会提取和概括要点对解题的作用。第三,将思维的结果外化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如摘要点,即摘录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编提纲,即编写出文章的内容提纲;绘图示,即绘出文章的思路流向示意图。这样做,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地看到自己阅读理解的结果,从而提高自己阅读的极大兴趣。第四,应同课后阅读练习题结合起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化是指学生参与活动与评价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讨论是学生民主参与活动的方式之一,网上讨论交流、互阅读书笔记、加强信息沟通等都是学生民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活动成效的评价方面,学生的自我感受、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等主体是多元的,分数等级、鼓励语、五角星等评价形式也是多样的,应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杰丝雷耳说:“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语文教师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着教师的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些观点的内涵,并由此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唤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切实推进语文学科的民主化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症下药,把握整体感知的具体方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切实树立起整体阅读的观念。文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这包括高考语文试卷当中的阅读考题在内。高考试卷当中的阅读考题尽管是从文章大家的作品中摘选的,但毕竟还是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因而也不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可以这样说,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段相对独立表意的文章段落,只有做到了整体感知、整体认识,形成了完整的第一印象,然后再结合具体要求找到相关语境解决具体问题,才能提高整体感知的准确性。
  其次,应该积极引导和切实教会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摸索总结和最终掌握各种类型文章整体感知的具体方法。如说明类文章应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应学会使用筛选要点、抽象归纳的方法;记叙类文章应准确把握叙事、写入、状物的目的,抒发的感情,即透彻归纳写作意图;议论类文章应准确把握中心论点及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
  再次,在阅读训练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基本方法。如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把握文章结构的方法、关键语句乃至关键词确认的方法、文章标题分析的方法以及背景材料分析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关键词:语汇量、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 不是思维的源泉。一个人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自身条件实施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与“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前预习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此,结合英语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一个铺垫,为教学互动、使用英语做的前提准备。  课前预习
期刊
生物学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启迪生物教师的教学智慧,能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生物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的探索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在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日趋多样,模式更加多元,教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把历史课上的更精彩,需要多角度地探讨。   一、发挥学科特征,渗透情感教
期刊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   一、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情义并茂,一篇篇佳作,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其不仅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化认识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唤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作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习作,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造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即积累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习作兴趣长久保持,是练就这两个基本功的保证,也是教师要花费心事、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生活积累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且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因此,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  一、加强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
期刊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往作文评价停留在对“文”的评价上,即对作文活动产品判定分数或等级,包括无指标评价和有指标评价。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评价是立足于“人”的发展的评价,是一种侧重作文评价过程,强调作文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作文评价方法多样,更多地表现对评价对象的关注和关怀,以促进作文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作文教学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作文评价建议中指出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