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根据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学习特点,分析了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障碍分析
  
  听力课程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技能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提升缓慢,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还不能完整地写出听写练习中不含任何生词的句子,听力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下面我想从语音、语法知识、词汇量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原因。
  一、语音知识不扎实
  自身准确地道的英语发音虽不能让你在听力上无往不利,但不准确的发音绝对有碍于听力理解。扎实的语音知识是听写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未得到正确且充分的语音练习,虽然记住了数千个或上万单词和大量语法知识,能顺利阅读英语书面文章,但听不懂用词量只有1500余个的慢速英语广播。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语音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为两点。
  1.读音不正确。不少人记住的只是字母拼写而无正确的与之相应的声音印象,若直接看单词,能确定是否认得,但听到单词的正确发音,由于与印象中不正确发音不一致,就以为是生词。特别是重音问题,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单词的重音,事实上重音正确与否对于听力的影响极大,例如由动词转化为名词或者形容词时,重音从词根的音节转移到词缀所在的音节。
  如:con?謖tract v.收缩—?謖contract n.契约;per?謖fect v.使完美—?謖perfect a.完美无暇的
  还有些词是由于英美读音的微小差别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当字母r出现在单词的元音字母组合中时,北美英语会出现独特的卷舌音。如:bird,here,hair,door。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多进行语音方面的纠正和练习。
  2.虽能正确发音但不纯熟。一定要达到听后能立即反应的地步,才能跟上听写速度。如果听后需要反复思索才明白其含义,就会感到应接不暇而听不懂。部分学生不适应外国人地道的连读,常把两个词误以为一个词,例如把a special way听成especial way等。有时也会把一个词误听成几个词,因而听不懂。还有部分学生写句子不完整的原因是听不出介词、冠词、连词、助动词等。这是听写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只能是多听、多练,最初可通过句法结构来判断,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一旦能听出这些词,就说明已适应这些词的弱读了,听力水平也在渐渐提高。
  二、语法知识不扎实
  刚才说到在多次听写过程中,尽量自己解决问题,如不能自行纠正差错,说明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欠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段录音不是听一次就能完成的,前几遍的听写记录一般会有不少空白和差错,需要反复听才能发现和纠正。但若语法知识不扎实,往往写错了也发现不了。或即使把一句话全部正确写出来,也搞不清文法关系,分不出主句和从句,因而搞不懂原意。因此,在听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根据内容和语感进行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不能根据录音进行正确的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是英语水平的一个方面。水平较低的人写出的记录,往往不分句、不分段,严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听写后请人帮助检查,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找一些自己没听过的录音带来听,先不看文字记录,听写完毕以后再与记录对比,看看自己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的正确性如何。还可上网下载相应的内容,然后与自己的听写记录对比,逐渐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三、词汇问题
  实际上,词汇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到单词本身认得,也能正确拼读,但由于对词义理解狭隘而造成对不同上下文中的词误解或听不懂。如ball(舞会,球),drill(操练,钻孔),book(書,预订),fire(火,解雇)等。
  2.看到单个词认得,能正确拼读,词义也明白,但与其他词构成短语后就不懂了。如短语live up to,三个单词都很熟悉,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它的意思有:符合,不辜负(期望);遵守,实践(诺言、原则)等。
  3.对不规则变化动词和名词不熟悉,听到了不知是从哪个词变来的,误以为是“生词”而听不懂。如:听到过去分词stolen,有些人不能很快地反应出动词原型是steal。
  4.确有生词听不懂。由于学生英语词汇不够,听写过程中不时会碰到一些生词,因而听不懂。
  根据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在听写英语碰到的“生词”中,由于前三个原因引起的约占82%,真正由于生词而听不懂的只有18%。由此可见,学生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各种内容和风格的英语材料,加强对英语词义的理解。
  四、缺乏背景知识
  英语广播稿的撰写人大都是地道的欧美人,他们熟知西方的风俗习惯和各种文化、历史背景,在写文章时,对于一些他们认为是人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会再费笔墨了。此类隐含在文章里的背景知识,对于不熟悉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人来说,听后不一定理解。
  听写英语新闻时,会碰到大量涉及新闻事件背景的词语。这些词语,就其表面含义而言,不难理解,但是若不知道它们在新闻报导中的特定含义,往往会成为理解整条新闻的障碍。不常听广播和看英语报纸的人,碰到这些词,就会感到很生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平日多听英语广播和多看英语报纸,不断积累关于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
  当然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可能导致听不懂的原因,例如对专有名词不熟悉、对不同区域发音不习惯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内容,改进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萧春麟,杨扬.实用听力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张晶.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分析[J].外语教研,2008,(15):549.
  [3]钟道隆.听力过关技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关于发展农业的有益构想,为正确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奠定了基础。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积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合作社思想 农业合作化道路 启示    一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无论从中考的角度看,还是从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的高度而言,阅读的比重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阅读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读阅读课的处理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词逐句的翻译式。这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为不少专家所诟病。虽然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词句、语言点,但耗时多,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粗放式理解加语言
摘 要: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悲剧结局令人震憾,作者何以写出如此悲剧,本文认为是他宽广的胸怀使然。作者心中蕴蓄的忧思几何,境界怎样?本文认为,他的胸中蕴蓄着千古之愁,境界高远。因此本文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伟大作家。  关键词: 《水浒传》 宽广胸怀 千古愁思 人格魅力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特别是
摘 要: 教师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抓住的三个立足点:立足主体性,引导主动学习;立足独立性,引导自主学习;立足创新性,引导探究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师引导 立足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教师的引导只有落实在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上才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立足点。  一、立足主体性,引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模仿、不抄袭
摘 要: 文章作者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体会并描述了中国古代诗歌“近取诸物,这取诸身”的象征比喻手法,从中将李商隐诗歌表现中的意象、意境作了尝试性的再现,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和象征主义超越特定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共通的感受与理解。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象征    一  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美、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发
摘 要: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2007年我校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构建理论与实践互动,一二课堂相结合,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关键词: 新建地方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交互式教学模式 构
摘 要: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世纪人文教育的必然,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包含着大量人文资源,而新课程也提出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提出挖掘中国近代史中的人文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人文意识,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人文精神 培养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关怀至高无上的原则,是对人如何生存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
摘 要: 本文拟就《意拾喻言》编译者身份及其采取匿名(化名)出版方式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推测“蒙昧先生”的身份开始,先假设译者身份为A,根据现有的较确凿的证据进行推断;再假设译者身份不为A,进行推断。之后,引出对另一位译者“懒惰生”的身份及采取匿名(化名)的原因的讨论。最终,本文得出的是一系列的推测。究竟实际情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然而,这并不妨碍本文的价值所在——本文旨在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
摘 要: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政治课的常见课型和重要内容。试卷讲评是考试的延续,教师都认为高三试卷讲评课难上,难就难在如何上出新意上。试卷讲评课上得好,对加强学生的记忆,促进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提不起精神,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它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本文作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创新”,上好高三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