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体育一直是我国校园教学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健体魄,释放学习压力,使自己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我们体育教师开始反思,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试图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改变教学现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并提出促进教学效率的策略,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困境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面临中考的挑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而参加体育活动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吃苦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充足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开展高难度的学习活动。但仔细研究我国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不难发现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时间较短,有些体育教学时间甚至会被占用为其他文化课,学生缺乏有效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式简单单一,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较少,运动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时间较少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体育时间较少,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争取在中考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因此,一些学校的体育课被随意占用为文化教学课,使得原本就少的体育课时间更少了。同时,学生自身也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误解,不了解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小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形式较少,通常就是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周而复始的参与这些活动,学生早已失去兴趣,而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不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只是一刀切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3.体育设施器材不完善
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完善的体育设施,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些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体育设施不完善。教师无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时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使用设施须等待的时间较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耐性,不再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二、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策略
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为了有效促进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首先我们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之余积极了解最新的体育资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其次,教师也必须努力转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活;最后,校方在安排教学实践时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合力利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每学期第一节体育课我就会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活动时间,争取达到最大的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想法较多,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体育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完善体育设施,促进体育活动更好开展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积极向学校反映,要求學校不断完善相应的设备,同时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充当体育设施。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带球进行八字跑的活动中,我发现学校现有的路障不足以本节课使用,但其在教学活动中却必不可少。因此,我就组织学生捡取矿泉水瓶,瓶子中灌满水,两个瓶子绑在一起充当路障,有效解决了设备不足无法开展活动的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逐渐显现,我们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学生家长不断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丰富自身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完善体育设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真正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丁驰中.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 徐丽娟.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困境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面临中考的挑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而参加体育活动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吃苦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充足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开展高难度的学习活动。但仔细研究我国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不难发现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时间较短,有些体育教学时间甚至会被占用为其他文化课,学生缺乏有效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式简单单一,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较少,运动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时间较少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体育时间较少,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争取在中考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因此,一些学校的体育课被随意占用为文化教学课,使得原本就少的体育课时间更少了。同时,学生自身也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误解,不了解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小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形式较少,通常就是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周而复始的参与这些活动,学生早已失去兴趣,而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不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只是一刀切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3.体育设施器材不完善
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完善的体育设施,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些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体育设施不完善。教师无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时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使用设施须等待的时间较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耐性,不再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二、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策略
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为了有效促进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首先我们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之余积极了解最新的体育资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其次,教师也必须努力转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活;最后,校方在安排教学实践时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合力利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每学期第一节体育课我就会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活动时间,争取达到最大的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想法较多,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体育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完善体育设施,促进体育活动更好开展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积极向学校反映,要求學校不断完善相应的设备,同时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充当体育设施。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带球进行八字跑的活动中,我发现学校现有的路障不足以本节课使用,但其在教学活动中却必不可少。因此,我就组织学生捡取矿泉水瓶,瓶子中灌满水,两个瓶子绑在一起充当路障,有效解决了设备不足无法开展活动的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逐渐显现,我们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学生家长不断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丰富自身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完善体育设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真正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丁驰中.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 徐丽娟.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