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下L-氨基酸的快速消旋方法

来源 :化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辐射作用下的L氨基酸消旋反应是一种新的氨基酸消旋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的优点。本文报道了在微波辐射下,以1.0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替代有机酸作为反应溶剂,水杨醛为催化剂,水杨醛与L氨基酸的摩尔比为0.1,L-氨基酸可以快速消旋;消旋反应随微波辐射功率的提高而加快,在600W时已接近最大反应速率。同时也讨论了微波作用下L-氨基酸的消旋反应机理。 The L-amino acid racemization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s a novel amino acid racemization method with the advantage of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1.0molL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instead of organic acid as the reaction solvent, salicylaldehyde as catalyst, salicylaldehyde and L amino acid molar ratio of 0.1, L-amino acids can be quickly racemic racemic The reaction speed up with the increas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power, which is close to the maximum reaction rate at 600W. The mechanism of racemization of L-amino acid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其他文献
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想象与创造.由于幼儿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都很肤浅,认识经验又不足,所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物质与精神rn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任何时候都要把物质放在第一位,但不能把物质简单化、片面化和庸俗化,同时还要十分注重发挥精神的作用.过去我们一提到企业,就是讲企业的资
期刊
本文就其概念编写特点与老教材略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使这一特点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
Baeyer-Villiger反应是有机化学基本反应之一,但是催化不对称Baeyer-Villiger反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按手性配体的不同,评述了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Baeyer-Villi
针对离子液体的绿色合成及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性质,对离子液体常规合成的改进、无溶剂的微波和超声辅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离子液体在生物体内的累积程度、离子
【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内容的一堂课,尽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可能都相同,但有的教师讲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的老师则讲得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分析其原因:前者能灵活运用各种“课堂调味剂”,寓知识于艺术之中。物理课堂教学是需要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  【关键词】语言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比喻夸张比拟  著
采用恒电位法,直接在石墨电极表面快速合成聚吡咯纳米线,并重点研究了聚吡咯纳米线的生成过程及形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吡咯纳米线的生成包括成核和生长过程,纳米线的形貌
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测定了常压、温度233.15~273.15K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其范围在0.45~0.54W·m-1·K-1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呈现随温
近年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趣、习惯等)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逐渐予以重视。新大纲把“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可见,在教学中注意非智力因素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趋向,这种趋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它可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起推动作用,且对工作产生创造性态度。所以,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