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境浓, 踏歌起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歌是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舞者踏地为节,边歌边舞,那是何等悠闲、愉悦的美好画面。如果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也能达到如此美妙的心境,踏歌而起舞,那么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实状况中,老师们也试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孩子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达到审美共鸣。然而一旦忽略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将情境创设等同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忽略幼儿内在的情感需要,那么,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
  案例一:累赘的手偶。大班韵律活动《啄木鸟》,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了一片树林,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只可以拿在手上的啄木鸟道具,意图让孩子身临其境,表现啄木鸟啄虫的场面。表面上看来华丽而热闹,事实上,幼儿只能用右手握住啄木鸟道具,来回在“树林”中穿梭,然后动动手腕,让啄木鸟的嘴巴敲击树洞,动作重复单一,毫无音乐感和美感可言,意境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是由于道具过于具体逼真,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不利于自我提示,阻碍了动作的创造性发挥。
  案例二:我喜欢小木房。中班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活动目标之一为:能较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的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游戏情节是这样的:小兔去看望大黑熊,吵醒他后却躲了起来,大黑熊找不到小兔只好重新回去睡觉。看着老师布置的活动室场景,简直令人眼花繚乱:小伞做的蘑菇、圣诞树摆成的树林、报纸揉成的假山、还有一间木制的小房子。哪知游戏刚刚开始,扮演小兔的孩子们便蜂拥至木房子前,拼命往里挤,因为小木房深深吸引了他们。在场景的刺激下,孩子们忘记了音乐的存在和角色的设定,而是把这个活动当成了捉迷藏游戏,在孩子的心里,躲在伞和树后面一目了然,很容易被发现,只有在木屋子里才是最安全的,此时音乐还在响着,老师手足无措,教室里乱成一团……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所谓情境创设,其实只是给音乐活动穿上一件并不合适的外衣,华丽却无效。案例中的幼儿或毫不领情地“游离”在“情境”外;或脱离音乐,钟情于新异的道具带来的游戏刺激感,使音乐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了避免情境创设表面化、形式化,我们在活动中要从幼儿的内在需要出发,运用审美因素,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创设有效的音乐情境,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音乐的美与愉悦。
  一、简单的道具,无穷的乐趣——亲手制作,让幼儿身心参与
  合适的道具可以丰富音乐表演形式,在活动中,老师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制作精美的道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限制幼儿的想象空间,阻碍幼儿的创造性发挥。象征性的简易道具,既能发挥一物多用的功能,又能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简易的道具可以让幼儿亲手制作,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例如中班歌曲“粉刷匠”,虽然只有四个乐句,但是歌曲风格活泼诙谐,富有动感,给表演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我与孩子共同讨论道具的制作方式,然后一起用毛线、广告纸等废旧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刷子道具,有孩子提出:“我在电视上看到别人刷墙,还戴了顶帽子的。”于是,我们又用旧报纸折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有趣极了,俨然一群小小粉刷匠的模样。在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室当成粉刷匠的工作现场,孩子们自主寻找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按节奏表演粉刷的动作,并且对歌词“刷了房顶又刷墙”进行了改编:“刷了黑板又刷门”、“刷了桌子刷椅子”、“刷了外面刷里面”、“刷了柜子又刷床”……孩子们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边唱边舞,愉快极了。为增加情趣,我又引导孩子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刷,他们的动作顿时变得断顿而僵直;还可以摆个造型互相刷,幼儿自由结伴,一人扮演雕塑摆好造型不动,另一人扮演粉刷匠,在雕塑身上的各个部位随节奏表演粉刷动作,幼儿情绪高涨,既感受到了音乐表演的乐趣,又体验了合作表演的成功感。
  二、流动的音乐,梦幻的情境——情感互动,让幼儿真情投入
  风格各异的音乐有着迥然不同的情绪和结构,充满了意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必须用情感与幼儿交流,用眼神与幼儿沟通,激发幼儿的学习心向,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首先,教师对美的音乐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和捕捉,然后在歌唱、舞蹈甚至是言语交流时,都应满含情感,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与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孩子,感染孩子。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树”中,我在导入部分使用了一段轻音乐作为背景,这段音乐摘自于班得瑞乐团的专辑《春野》,该音乐以春天为主题,采集最纯净的虫鸣鸟语,如一股清流席卷而来,把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随着鸟鸣声的此起彼伏,背景音乐慢慢展开,老师扮作小鸟,边在孩子们面前缓缓飞过,边用柔美的声音轻轻讲述:“春天来了,山坡前飞来一群美丽的小鸟,嘴里都含着一粒种子,它们把种子播撒在山坡上,对着种子歌唱,期待种子快快长大,好让它们落户安家。小种子们,醒一醒,快快发芽长大吧!”大多数孩子都被动听的音乐和故事情节打动,趴在地上扮起了种子,但由于是借班上课,还有一位个性很强的女孩子冷眼旁观,不为所动,我轻轻走过去,抚摸着她的身体:“雨水滋润着你,阳光温暖着你,泥土妈妈轻轻呼唤着你‘孩子,快快长大吧!’”在情感的带动下,在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她的排斥心理慢慢消退,逐渐进入情境,伏在地上蜷曲着身体,扮演起了小种子。随着音乐的推动,老师的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小种子们”由沉睡中,慢慢苏醒、发芽、生长、开枝、散叶。最后,全体伸长手臂,长成了一棵棵大树,却如出一辙。我努力寻找着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哟,这里是一片多美的树林啊!有高高的树,刚发芽的树,健壮的树……”音乐中风声响起,一棵棵形态各异的“大树”摆动起肢体,随着音乐节拍轻轻晃动起来,美不胜收。
  可见,只有教师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幼儿亲密互动,才能把幼儿带入情境,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三、真实的环境,虚拟的意境——走进自然,让幼儿享受快乐
  走进大自然,孩子的眼中不仅有鸟语花香、大树林立,而且有树叶舞蹈的身影、动物躲藏的踪迹。教师应保留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寻求和创设真实而又虚幻的音乐情境。
  幼儿园有一块小山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不仅可以嬉戏,更是他们自由展示的舞台。音乐活动“秋叶”就在这里展开——寻找一棵大树妈妈,与她说一会儿道别的悄悄话;捡起一捧落叶,抛向天空,看着落叶在空中旋转、飞舞、飘落的姿态,歌唱着“转转转,转转转,转上天,摇摇摇,摇摇摇,摇下地”,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张开双臂旋转着身体、以弧线的路线转动手腕、扭着小腰摇晃手臂……孩子的动作足以让你眼花缭乱;“躺在地上睡一觉”,快乐而自由地躺在草地上,仿佛与自然融为了一体。此时此刻,所有的孩子都沉浸在活动的意境中,平时拘谨内向的孩子也敞开身心,尽情享受着在大自然中歌唱和表演的惬意。
  伴随着音乐,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拨动了孩子歌唱和舞蹈的心弦,有效的音乐情境带着灵动的生命力,让音乐活动焕发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要使学生在高考中掌握“虚而宽”类话题作文立意的基本要领,那么就要明白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求是什么?1.正确积极;2.思想深刻;3.新颖独特。综观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从立意的角度可分为两类:1.实而深。如山东省话题“双赢的智慧”;2.“虚而宽”。如北京卷“说‘安’”,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江西卷话题“脸”,湖南卷话题“跑的体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特别是教师教的观念大转变,但许多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时,出现了“过度”现象,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笔者现就课堂讨论、师生角色定位和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控制方面谈点看法,望能给读者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一些启发。    一、课堂探究性讨论的适度控制  
摘 要: 建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展。影响学习语言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别、年龄、动机、情境、学习策略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访谈法旨在描述男女是否在词汇学习策略上有差异,对差异的原因作出分析,以便学习者和教师熟悉,更好地运用策略来进行学习及因材施教。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性别差异  
“窥一斑而识全豹”。课堂上的偶拾,对一些细节的关注,你可能会发现些许值得教师注意的地方。  【细节一】学生说:“做这么多作业累死了。”老师回答道:“就这么办,我看能累死吧!”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上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切莫把应试教育再提到教学日程上来。这么看来学生的话似乎能看出“应试教育”、“唯多做作业才提高成绩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话语的多模式性日益凸显出来,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 多模态话语 话语构建 北京奥运会会徽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语篇研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就必须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所以,我认为口语交际不能只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而应当贯穿在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在识字中口语交际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与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交流自学的方法和结果,以提高
摘要: 论文通过柳宗元《江雪》的两个翻译版本的比较,结合谐音、结构张力在诗歌翻译诗意综合里的作用,比较分析了“独钓寒江雪”在翻译上应处理为“fishing in the snow”而不是“fishing snow”。  关键词: “fishing snow”“fishing in the snow”《江雪》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很注重作文前的指导,而疏于作文后的讲评,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好作文其实是评出来的。要上好作文讲评课,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讲评中来,以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专题的讲评等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作文就不是一个难题了。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作文讲评课 方法    每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学生解题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辅的陈旧教学
21世纪呼唤有丰富的个性特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能动的创新思维的主体性、创新型人才。学生作为具有内在能动特性的独立存在体,自身具有强烈的探知现实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欲望,但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受到自身情感因素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和影响,因此能动特性的发展和提升受到一定影响。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内在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