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临近初冬,但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因为我有幸跟随学校领导外出教育考察。考察途中,一路欢歌,一路欣赏,一路交流,一路探讨,一路思考,一路记录……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第一天乘动车到达武汉,参观了著名的黄鹤楼,那是古代四大名楼也,因为崔颢写了一首千古名篇《黄鹤楼》而名垂千古。此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观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于是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顿挫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然我登临此楼,心中全不在景,而在于此诗。此时我想:古人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今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出类似的,哪怕稍次一些的诗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与同行悻悻而归,就宿于武汉长江之滨,由于旅途劳累,就昏昏糊糊入眠了。
  此一天之所闻所感也。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最主要的考察,来到武汉某中学,听了两节课,一节语文,一节政治,继而聆听了校长的一个报告。听了之后有很多感想。现摘几点,与同仁一起交流,如有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第一堂课,语文。
  年级:七年级上册。
  形式:导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诗二首:《淮上与友人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大意。
  2.能浅显地鉴赏诗歌,并了解一些离别类的诗。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假如你是诗人,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这两首诗翻译成现代诗。
  2.假如你是诗人即将送别的朋友,你想对诗人说点什么?请用“啊,朋友,……开头说话。”(提示:可以从多角度如:你对他这首诗某些词句的评价:离别就在眼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甚至你还可以写一首小诗,回赠你的朋友等等。)
  3.诗歌联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雨霖铃》(柳永)《江城子》(苏轼)《送别》(李叔同)《再别康桥》(徐志摩)
  因为是慕名而去的名校,我就用欣赏再加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与评价。
  我认为,这堂语文课总体来说,是失败的课。具体如下:
  第一,内容太多,题材太广,学生穷于应付。如果是诗歌朗诵会,我会很高兴的。因为一节课能听到这么多的个古诗词和现代诗,还有这么委婉的歌曲,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真是赏心悦耳。但假如只仅仅是一节语文课,我认为未免太多了吧,因为学生吃不了,消化不掉。我想此时此刻学生怪可怜的,因为他们要尽情地演戏,但又不懂剧本的内涵,我从学生的眼神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学生们也就只能胡乱一通读,管他主旨与艺术呢!
  由此,我想起江苏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在2012年第21期《人民教育》中写了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他是这样说的:语文学习,课文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语文应该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的。这10%不能把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而是要放在研究课文“怎么写”上。确实如此,语文阅读一定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否则,你也就违背了教学宗旨,如果你的教学路线走错了,后面的评价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试想一堂课,就是老师也无法读懂读透这闻名于世的佳作,何况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呢?说得严重一点,简直有点在戏弄学生感情,在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二,从目标来看,老师根本不按照套路出牌。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的设定,它只要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大意。
  2.能浅显地鉴赏诗歌,并了解一些离别类的诗。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但上课过程中,她根本没有按既定方针办,而是蜻蜓点水一下,用现代诗翻译一下,马上就飞出云端,畅游五湖四海去了。莫非他们是在糊弄我们听课老师不成?
  我认为这节课制定目标确实非常好。因为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也完全符合学生所处的心理特征。但绝对不能制定目标是一回事,教学过程又是一回事,这还是对外公开课,对外省的公开课,还收了不菲的公开课费,实属不应该。
  第三,从教师的设计能力上看,也有待商榷。比如设计把古诗改为现代诗,既然古诗已经写得这么好了,你还把它改为现代诗,行吗?我想不如让学生改写散文为佳。因为既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又可以提炼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同时,老师写的现代诗确实也写得不如学生的好,因为她根本没把诗歌的意境写进去,寡淡无物,苍白无味。这样表演还不如不表演,然而老师不死心,居然还让学生朗读了一遍,要命的是还让学生鼓了掌。我想这也是缺少点教学智慧吧。
  第四,既然定下题材是送别诗,我们还是要把什么是送别诗的概念弄清楚。因为《江城子》不是送别诗,它是凭吊诗,是凭吊妻子的,这怎么乱来呢?
  因此,教好一堂语文课,确实要好好研究,好好设计,千万不能随性。你及起码要从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从课标角度考虑,课标对古诗是这样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位。
  第二,要从学生的心智特点心理特征考虑,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第三,要编写的教材上考虑,要学会整合。不能拾到篮里的就是菜。
  第四,要从方法层面上考虑,我要运用什么方法上好这堂课,例如品读诗歌,关键要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要认真抓住意象来分析等等。
  第五,要从教学流程上考虑,哪些要重点分析,哪些可以不讲,讲的过程是否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
  两天行程虽然风尘仆仆,但这一次考察,增添了我人生阅历,更增加了我的教学的信心,名校也只不过如此。我们只要牢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学生一定会教好的。
  此时,我忽然想到第一天登黄鹤楼的情景。古人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古诗文来呢?究其因,大凡写诗作赋之人,第一,肯定有他独到的人生阅历,第二,肯定他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离开这两点,其作品也就很难出彩,因此要阅读他们的作品,还需要借助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程序去解读和欣赏。我认为可以采用查、读、品、悟四个基本知识和程序去解读。查,就是查阅他的人生轨迹;读,就是认真研读文章内容,要晓得作品中写了哪些人、事、景、物;品,就是仔细品读关键词和相关意象特点;悟,就是体悟作者的情感经历。否则,只能对作品一知半解,甚至会解出风牛马不相及的主题和情感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呢?我认为这需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品位。怎样的课堂才是有品位的课堂,下面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注重设计思想品德课堂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一个宗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标要求理解不够到位,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
【设计概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和惊奇开始。”我个人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摒弃畏难情绪。因此,在授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特点,以“绝弦”为线索,整个教学力求在“初读绝弦——品味绝弦——深悟绝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特色一:以读为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这一环节时,我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为当地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来消除这些教育隐患,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 教育策略研究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全日制初中。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下文简称“外来学生”)越来越多,至2009年,全校共有学生536人,外来学生就有353人,占全校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这是著名哲学家散文大家周国平的《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文中的名言。由此让我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老师的教学手段多么成熟,教学语言多么流畅,如果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  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学者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历来被中学语文教师忽视,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想写,也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布置一次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二是有些教师觉得在考试中学生之间作文分数拉不开距离,只要不是特别差。所以作文练习次数不要多,只要让学生知道起码的写作技巧和一些经典素材就能应付。三是有的教师作文教学不得法,教条死板,没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实际上,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学之魂,它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种载体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材,结合材料,设置教学场景、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运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突出价值观的教育,使之经常化、持续化和制度化,真正落实这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之魂情感、态度和价
【内容摘要】习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重视学生心灵世界的自我思悟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参照对象,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里感悟的内化过程,具有情感性、意向性、顿悟性等特点。本文从塑造人格精神、培养想象思维、夯实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触发学生习作时心灵世界自我思悟的策略。  【关键词】习作教学 自我思悟 特点策略  一、关注学生习作时的内心思悟的灵感  当前,学生对习作普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由此可见,读书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对于一个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不尽人意,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言传身教,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影响非常大。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
建党100周年前夕,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原董事长于桂亭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河北省被表彰的18人之一。  与共和国同龄的于桂亭一生颇为传奇,当过修脚工,入伍当过兵,回地方从过政,还办过企业。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1969年入党,于桂亭至今已有52年党龄。他挽救东塑于危难,并将其发展为上市企业;他助力国家战略,承接首都服装产业疏解。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