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赤子之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枣核》这篇文章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教学设计;《枣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枣核》选自萧乾的《美国点滴》。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二、教学设想
  1.通过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揣摩想象,引导学生明确“枣核”的象征意义,把握小小“枣核”承载满腔乡情的以小见大的手法。2.课前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其他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刻感受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为切入点,品味语言,体悟感情。2.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情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海外游子思恋故乡、依恋故土之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善于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2.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文章的美点。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清阅读障碍。2.搜集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多种方式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费翔《故乡的云》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2.从歌曲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有一个人仰望天空对着月亮倾诉思乡之情。但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寄托着同样深沉的思乡之情。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萧乾的《枣核》,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尝试用精炼的语句概述全文内容。注意积累词语。(多媒体展示)蹊跷(qī qiāo) 殷切(yīn)
  2.寻“枣核”,明确叙事线索。提问:课文题目是《枣核》,请浏览全文,找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并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围绕“枣核”层层深入的?(多媒体出示)(学生速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枣核”,围绕“枣核”,文章写了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
  (三)动情朗读,品“枣核”
  学生精读课文,悉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问: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多媒体出示)明确:为寄托思乡之情,在异乡的土地上种一颗故乡的枣树,以慰思乡之情。(多媒体出示)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美籍华人的思乡之切?(多媒体出示)
  学生品读语句,悉心揣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第3段)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第7段)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第7段)“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教师总结:索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种枣树是为了慰藉对故乡的思念。在朋友的心目中,枣树是故乡的象征。小小枣核,承载的是满腔乡情。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四)质疑探究
  1.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明确:(学生齐读末段)改了国籍……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2.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明确: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五)联系作者,深化对主旨的理解
  教师提示:思乡之情是朴实的,又是高贵的。在萧乾的笔下,更多了几分别有的情趣。知人论文,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萧乾。
  (六)课堂总结
  作者萧乾用手中的笔将这沉甸甸的思乡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枣核之上。我们从中感受到美籍华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和拳拳爱国之心,深刻体会到海外游子独特的心境。游子心境是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改变不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七)知识拓展
  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恋国是人类众多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文中的朋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思乡之情,也有许多游子把这种刻骨铭心的眷恋化成了美丽而忧伤的诗行。你知道哪些?
  (八)板书设计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应从学情分析出发,体现语文课堂的儿童味;从目标的制定出发,突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提升语文课堂的生长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儿童味;语文味;生长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教师如何引领孩子挖掘文本的育人的价值,下面就我执教《小池塘》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滋味。  一、从学情分析出发,体现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课定教”,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定教”。本文提出积极推进因生制宜的教学路子,尊重个性差异推开“因材施教”的教学路子,积极综合班级群体特点推开“因班制宜”的教学路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改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重视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师的责任。因此,新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铭记自身责任,重视课堂,提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平等;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新时期,优质课堂教学应该从教材入手,
【摘要】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持。笔者结合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以《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研究》的课题为例,探讨中职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教学操作性不强、教学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并取得了切实有效的进展。  【关键词】中职;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动起笔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写、听、说等活动。笔者在本文所说的“动起笔来”是指“写”,不仅指写作,还包括阅读过程中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指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注重所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阅读能力在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要真正让微信“微阅读”成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一大途径,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事先阅读。  【关键词】微信“微阅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如果仅仅通过课文范例的解读来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积累少”或“零积累”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读;写;听;说;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给他儿子谈怎样学写诗时说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苦下功夫,
【摘要】作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写作主体个性,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的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师生共构一个读书和生活交融的课堂。  【关键词】作文个性化;作文生活化;共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最具个性化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是融共性与个性于一体的教学。怎样回答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弄清他们到底最怕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教
【摘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极大地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班主任,光有爱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突发事件令人防不胜防,未成年人行为反复多变,班主任事务繁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情感的艺术,使班主任工作得到最大限度的轻松、愉快。我认为情感艺术
【摘要】小说家在作品中往往深入地揭露社会问题、人性特点,给人们以重大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合理想象,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无可厚非;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挖掘小说中的现实意义,从而形成小说主题多元化思维的格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与学为例,做出探讨。  【关键词】坚守信用;现实意义;人性特点;多元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作家莫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