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的文化意蕴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平凹散文以纤细的文笔、朴拙的语言、玩赏的情致,述说着人生的沧桑与无奈,散文的气象与胸襟是研究当代小说家散文的一个重要文本。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 意蕴
  
  贾平凹散文是解读新时期中国小说家散文流变的标本,他的散文是其心迹、文迹、踪迹的坦露,是其才情、性情、心情的真实显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忧郁的灵气
  
  贾平凹散文浸染着忧郁的灵气,病态的忧郁与做作、病态的旷达与淡泊,一种先天与后天催变的精神叹息症。“我写散文,多是心绪不好的时候开笔,病中及病后,也就有了另一批散文。”哲理、风情、世相的散文呈现着病态的缠绵撒娇状。“贾平凹的写意之作,不外乎故作稚拙状,行文扭捏如水、道出一点点小哲理,文风纤弱做作;风情之文,贾氏得心应手,上下起伏,颇具大家气象,只不过在他感觉良好恣肆汪洋的风情中,多的是文人笔墨,少的是坚实体验。眼光缥缈、顾盼生姿,用意不用力,终觉浅薄。”近年来,贾平凹一直倡导大散文(美文),也在试图把这种霉变的蛋黄孵化成雄鸡,但也无奈其病斑块块,雄鸡破壳终成梦幻。
  他扩展着散文写作的范围,总想穷极物理、格物致知般地把一切都揽而入文,写作的野心演绎成了逞才使气的张狂、一种文情才思的宣泄喷涌,只可惜其文人气太浓,清朗的题材也总是濡染着道学的酸腐气。贾平凹散文纤细绵软,缺的是嶙峋的骨骼;琐碎芜杂,乏的是天地清正之气的贯通。他在哲理的诱惑中来悟道得法,究天际,察人事,味道单一,模式相同,就连其本人也感到“老在尾巴处引出一个什么哲理来,我已经腻透了”。
  在忧郁中,他的散文走向了朴拙憨厚的内敛。在憨拙平淡无奇的散文题目下,他积聚着能量,开阔着散文写作的胸襟与气象。诸如《桌面》《燕子》《门》《未名湖》这些俗见不花哨的文章题材,硬是要腾挪跌宕写出万千气象来,这是贾平凹的过人之处。他在散文创作中较劲儿的似乎不是什么题材的新颖独特,那是雕虫小技,而是要以此锻打自己“穷极物理,万事皆可入文法”的意蕴,开掘深度与视角观照的穿透力与敏感度,他追求的是浑朴敦厚、苍茫沉郁的原生态。朴拙既使他的散文创作突出重围,又使他的散文少了节制的爽净,多了患漫的伪拙,被林贤治称之为“一个在阴影下写作的作家”,阴气森森,大拙实巧,静态颓废,消极无为,妖妖道道。忧郁、凄美、孤独的朴拙追求,使贾平凹的散文披上了仙风道骨的裟衣,也在这另类高标独立的追求中,结成了怡然自乐陶醉的、硬硬的茧壳,散文就是他住梦的房。
  贾平凹散文题材主旨意蕴的庞杂,既是量的博大又是才情精深的自我展示。不管是夫子自道式的“平凹说家”,还是“做个自在人”的书话序跋,都抖落掉了道气的对襟小袄,换上了小说家式的笔墨长袍,天马行空,腾挪跌宕。笔者认为,这些大散文是小说家和散文家的混血儿,是贾平凹的个性写真,是最具有张力、最有华彩的亮点。自言自语,通透洒脱,狂放无羁,没有惯常散文写作的拘谨,增添了亲和力与烟火气。书话序跋是贾平凹才胆力识的结晶,它们最大限度地盛容了作家敏锐的审美观察力和判断力,它是心得体会的精钢,它是一丛丛神火,铸就了他可以目随心移指点写作得失、甘苦的神剑。
  忧郁的灵气、小说家的笔墨使他的散文写作走向艺术的真实。贾平凹散文虚幻扑朔的思维情感使文章有了情趣,拓展了写作硕大的空间,贾平凹虚虚实实地写着小说化了的散文。读其散文,大可只读其情理哲思,断不可对号入座地量算作者身影的短长,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以此作为人情世理的炼狱、理智运筹的丹炉,散文布局以点带面,四方辐射;语言文白朴拙,鲜活娇俏,题材扩展枝蔓婆娑,心态抑郁中走向豁达与爽朗。
  
  二、孤愤的抗拒
  
  鬼气、才气弥漫在贾平凹的散文中,他在创作中完成人格心态的修补与完善,潜意识里有着孤愤的反抗。苦难辛酸的乡下生活经历使他把日后的创作当成了火山喷发口,当成了他寻找乡下人与城里人心态对接的榫口,心阀开启,蜷缩的心性在创作(尤其是散文)中得到尽情的舒展,寻找到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度和雄心。我们在惊叹贾平凹那十年如一日的炽旺创作激情时,是应该读出他文字里心灵的抽搐和悸动的。
  一本《走虫》、一本《西路上》,散文随笔,写得通脱质实,有自己灵性的视角,在上海杨浦大桥上,“倒产生一股英雄气,从桥上跳下去,遂又想,就是从这里跳下去,死也是美丽的!”在天一阁,“朝代更替,世事沧桑,天一阁是宝藏着书魂的,多少文豪来到这里,寻找的就是这个魂,要的就是这种气。”贾平凹江南行的文字,却依然有感伤的冷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阴柔之气,浸入骨髓的阴冷孱弱,使他看江南世貌人情,观照的基点还是三秦大地,还是自己坚守的写作秉性。江南行,他看的是景,想的是文,读的是魂,叹的是情。《西路上》里的文字,琐琐碎碎,才思陷入“虚无”中,增添的不是旅途见闻,而处处比附吸纳的确是玄思鬼气的神秘虚妄,是文人痴呆的梦呓之语,是在思想迷离中的癫狂之态,是走不出幻境的情感呓语。贾平凹散文写到了绝处也写到了一种沼泽处,单篇感觉不到,通篇读下去,就会很清晰地让人感到他是在营造着散文的气韵。他的这种气韵是湍流,把自己裹挟在气团眼儿里,一招一式都是在气团里盘旋打转的涟漪。
  贾平凹最为人称道的、最为他本人得意的散文之作,就是商州风情录的文字了。他洋洋洒洒写来,有气势、有韵味地叙说着雄秦秀楚的商州大地,他找到了散文创作的密集泉眼儿,汩汩滔滔,一泻千里。他也寻觅到自己创作的根据地,硕大根系的商州风情是施展满腹锦绣才、一身绝妙艺的平台。民俗人情,熟稔于心,得心应手,荡气回肠。在商州故里,他确认了自己农民性的文化心理、文化立场以及精神特质,所有才情劲射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上。只有在写这些文字时,贾平凹没有“隔”的感觉,他涤除掉了久居城里的娇饰气、萎缩态,散文在这种开阖自如的雄浑奔放中,无遮无拦、无所畏惧地铺洒。一幅幅山景村画,是蒙太奇,画面铺陈,叠压逼人眼,大气淋漓。语言也用尽了贾平凹所有的积累,古今语词杂糅,句式对称或长短参差相叠,读之劲道耐嚼,观察描摹详细;又发挥了他写小说的专长,点点滴滴,角角落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地理之形,物华风茂,葳蕤生姿,摇曳生姿。文人真性情,坦诚流出,细读慢品,味道浓郁,没有阅读功力、心浮气躁的人是容易看走眼了的。让人去掉躁火气,柔柔细细地让人看他的每一篇文字,心态平和地去跟着他走入幻景。道气鬼符之态,散文便有了生长的血脉,文气清爽,笔墨有韵,恬淡如菊,草莽蒿草,运筹帷幄,云水襟怀。
  
  三、浑厚的苍茫
  
  贾平凹散文主旨思想折射出的灵光是显豁中的混沌、混沌中的显豁。说显豁是他调侃人生的理趣,说混沌是理趣中传统道学的颓废气、没落气、暮气。谈玄说佛、生老病死,《说死》《人病》《谈病》《说生病》等一组都能看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拷问,“把生与死看得过分严重是人的秉性,这秉性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感情。其实,这正是上天造人的阴谋处。识破这个阴谋的是那些哲学家、高人真人,所以他们对死从容不迫。另外,对死没有恐惧是那些糊里糊涂的人。”贾平凹谈论这些沉重的哲学命题,却幽默诙谐,冷峻峭拔,轻盈如风。他的许多优秀散文篇章并非超拔在主旨的深刻上,而是卓越于他化解深刻的功力上,在他看来多大的宏旨在人生的天平上都会变得无足轻重,笔调儿举重若轻,“人吃五谷生活,谁就不敢说他的头是铁箍了,不会生病。病是人自我的一种制约,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调节。”参透人生谜底,说破个中玄机,他却将清醒的创作主旨意识之糖融化在文字里,正如费秉勋所论,“贾平凹散文命意的模糊性特征,恰好感应着这样的时代风尚,恰好与呈现多元化和辐射状的世界审美潮流合拍。”
  贾平凹散文最动人处就在于细致入微的描绘,令人看到了细密针眼儿缝缀的文字有了汁水和水色。散文是碎嘴的婆娘,写实写意交互进行,点和面不分表里,如月晕光影,影影绰绰,荡胸生层云,说尽说透,网面撒开,细节的意象溢满理趣情趣。“细节”是对当今散文过分提纯的拨乱反正,他把散文写成了囫囵囵的一脉山,他厌烦当前散文写作的“净菜上市”,少了泥土,没了枯叶腐皮,洁净倒洁净,可也少了田园的生野之气。他在提倡大写细节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素材的择取。人物散文,三教九流,却也能在尺幅中突现人的音容笑貌和个性,信笔勾勒,入木三分,骨血全现。如他写杨清秀,“他冒雨敲门,先探进来一个硕大的脑袋,后又招呼入座,身子又塞满了我那只大沙发”;夏坚德,“文章写得少,人又大大咧咧,无意于在文坛上争名夺利,似乎就没那份斯文,也没染上那种神经兮兮的病,是个很独立的人。”贾平凹看穿人物,写得喧气腾腾,笔力老辣,阅人多多为文坦荡,襟怀博大。
  品读贾氏散文,我们有时会感到他作品的选材也很有意味,要么是常见的俗题,他以此磨炼笔锋,天下事理皆可入文成锦绣佳章;要么就是放逐山水的妙思偶感,他把山水游记写得“另类”,拓展挖掘得更宽更深、更有气魄。他以此练习自己写作的视角和胸怀,安抚精神追求的心灵,散文是他诠释灵魂的载体。
  平民的立场,低缓的语调,苍凉凄楚的氛围,浸透的是思想之光,他往往萎缩在与苍生共知冷暖的氛围里,隐去自己,让文字迸溅出思想情感的火花。贾平凹把文人审美情趣与平民意识的现实关怀常常扭结在一起,在他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中,又有着超越世俗、超越平民生活、甚至超越现实时代的东西,而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却未必有多少人能够读懂和理解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散文彰显贾平凹创作追求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平民化,一个是文人化,为贾平凹赢得声名的是小说,而散文的读者群落却是更偏爱雅致的文化人。他散文的灵秀或者腐气,统统是他文人属性的濡染浸透与放大,也是他更直接更率真更具有个性化的文化宣言。没有了意象的面纱,直挺挺地立在读者面前,直逼自己的灵魂,其灵魂孤独挣扎相在散文里显露无遗。散文是小说的“卒章显志”,是小说思想的浓缩,贾平凹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价值追寻中的种种矛盾困惑,归根结底是文化价值指向上的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困惑。贾平凹散文一直是他小说的急先锋,思索在散文中托出,又在小说中显现扩展。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四十岁说[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4.
  [2]贾平凹.走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3]贾平凹.西路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贾平凹.坐佛[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技术科学系)
其他文献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师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问题动机的强烈驱动下,学生通过积极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一系列任务,然后再进行实践,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脉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层动画是FLASH动画制作中最基本的动画形式,为制作复杂的动画奠定
观察,就是对事物或现象仔细的察看。很多小学生因受到观察对象外部特征的影响,或受到个人情绪、兴趣的支配,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很难自觉地、持久地观察某一事物,往往出现观察错位、频繁更换观察对象的表现。同时,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观察对象时,他们不会将感觉转化为知觉,不会用简单的色彩、线条等美术符号进行记录。对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   不同年龄
摘要:面对史书及当今社会对文天祥的种种不同的见解,胡志亮先生在史传文学书稿《文天祥传》中,把文天祥放置在南宋飘摇的历史背景中,对文天祥为南宋政权、为中原百姓尽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做了他个人独到的思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下知识分子的出路和责任,纵观文天祥的一生,无论是达还是穷,他都把“兼济天下”当做己任。  关键词:文天祥 儒家思想 知识分子 民族气节
“后双高期”是相对于“双高期”(高年龄、高发病期)而言的,即特定对象进入高龄后期、高发病集中和叠加的特别时期。当下,我国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已普遍进入了“后双高期”,这属于人类生命的自然现象,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处在这一时期的离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情况以及内在规律,应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和认真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思想
李森祥的《台阶》塑造了一个淳朴、朴实、无私的农民形象,他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他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中表现了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拼搏的精神,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品味细节,为父亲拍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父亲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他不甘人后,有着要获得受人尊重的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抱的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好每一个学科的关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激趣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
摘要:各类院校都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师范院校要面向基础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研究方向、毕业生去向等方面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师范院校 基础教育 办学特色    中国师范院校自盛宣怀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中国的师范院校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伟大的。但研究中国
思维品质应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五个方面。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一门课程。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笔者针对学生思维品质中存在的缺陷,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训练和矫正学生思维的方法。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思维的深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篇作文可以考查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最能折射学生语文能力光辉的,非写作这滴晶莹璀璨的水滴莫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在中考中将近占了半壁江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摘要: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原有的建筑设计和用材中缺乏这一概念,导致存在大量不节能不环保的缺陷,其中极不保温隔热的单层玻璃窗就是其中的典型缺憾。为此我们通过对居民及建材市场的大量调查,并且通过实验,找到了一种在不破坏和不更换原有窗户玻璃的基础上将单层改为双层隔空玻璃窗的材料和方法,通过对效果进行测度,发现保温隔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