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图一课堂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教材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多样化,相比老教材,增加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境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和数学思想。想要让这些场景素材发挥优势,我们就要更有创意地处理和使用情境图,让其现实化、活动化,更具生命力。本文从一具体的课例入手,探究了情境图的设计和加工。
  关键词:情境图;设计;加工
  前段时间,笔者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间隔排列》,在整个设计、讲授和反思过程中,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对情境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重要课题安排了情境图,并对原有的情境图做了必要的修改。如《间隔排列》情境图中有小兔、蘑菇、木桩、篱笆、夹子、手帕……把老版教材和新版教材进行对比,会发现两幅情境图看似变化不大,实则内容精简了不少。老版教材中,如果让学生们去找一找间隔排列,他们会找到很多。不光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排列是间隔排列,就连小兔的耳朵、小兔的衣服等也是间隔排列的。一幅图有这样的容量,课上要解决这么多问题,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也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经过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学生完全可以仅从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排列中掌握间隔排列。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达到了减负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利用情境图?如何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情境图呢?
  一、巧妙设计,突显情境图的“效”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入手,在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时段内巧妙设计情境图,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载体。
  1. 课堂开始时,进入新课的桥梁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不陌生的情境中,他们能够比较顺利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本节课中,笔者在书上原有情境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情境:老师听说302班同学上课坐姿很端正,我要奖励你们,看!什么?(课件呈现一张笑脸),老师还听说你们特别有礼貌,我要奖励你们(课件呈现一朵小红花),我还听说你们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给你们一张笑脸,如果今天上课你们能积极动脑,我会奖励你们什么呢?猜猜看。(学生会说:小红花)笔者追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排列有规律。笔者让学生说说具体有什么规律。
  师:像这样,一个一个,一个间隔一个排列的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之为“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教师用这样一个富有鼓动性的情境图导入时,学生会觉得亲切有趣而不突兀。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口,情景图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生活模,是联系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发起点。
  2. 课堂进行时,突破难点的大门
  弄清事物间存在的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规律的探索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逻辑思维又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因此,利用情境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情景图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从不同情境的同类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有一定困难,加之教材上的情境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笔者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红花、笑脸”这种单一情境,从三个层次化静为动,创造性地利用它研究排列的特点。
  (1)教师提供若干红花和笑脸,让学生自主设计几组间隔排列。
  (2)学生展示排列方法
  (3)观察四幅图,比一比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该生的演示,其他学生对排列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并且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找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一个间隔一个排列。不同点:红花开头红花结尾;笑脸开头笑脸结尾;笑脸开头红花结尾;红花开头笑脸结尾。通过比较发现,这四种间隔排列可以分成两端物体相同和两端物体不同两类。接下来研究这两类间隔排列中红花和笑脸的数量关系,最后抽象成规律: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同。这样层层递进,利用孩子们感兴趣且熟悉的情境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3. 课堂结束时,拓展思维的窗户
  近几年来,虽然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开展着,但应试教育的阴影总挥之不去。教师的练习设计也深深地刻上了“应试”的烙印,总是把所有的题目进行归类练习,让学生在“题海”中挣扎,以大量的训练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结果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借助“情境图”独特的功能构建练习设计的主题和方法,有效弥补学生数学情感的缺失。
  本节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如图3)。
  在题目中笔者创设了红花和笑脸的情境,使练习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又增添了趣味性。题目呈现之后学生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要回答问题,但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没这么简单。学生冷静思考后发现该题需要分类讨论什么时候最多,什么时候最少。教师借助SMART互动白板让学生演示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拓展了思维。
  二、合理加工,提高情境图的“质”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图大致可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情境类,向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二是活动方式类,直接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类情境图,教材向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都只是参考,还需要我们自己深层次的整合和加工。
  1. 分一分,使情境图更清晰
  能否挖掘出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思维不够缜密,如果一下子将学生置于复杂的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他们往往抓不住重点,只会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分了三个层次来分析情境图。
  (1)(师指着图)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2)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与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与篱笆是怎么排列的呢?
  (3)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
  笔者根据场景的层次特点分层出示,每出示一层,就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笔者分层安排,情境图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了思维表象,丰富了学生数学化的生活经验。
  2. 串一串,使情境圖更生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创设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地将主题图串联、扩充,补一些地名、人名等,让主题图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境图中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是静止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将情境图看成一个剧本,根据情况用多媒体或游戏活动、情景剧的形式将情境内容动态化,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切实感受奇妙的数学形影相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情境图编成一个故事,出示主题图:哎呀,大家的表现真是太好了,兔宝宝邀请咱们到他家做客呢,瞧!小兔子们正在排队欢迎咱们呢。
  3. 改一改,使情境图更实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情境图,但不能尽信于情境图,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功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新授部分笔者就用自创的“红花”和“笑脸”引入新课,探究规律,把教材中的情境图用于规律的应用,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提升。
  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材中呈现了如图4所示的一道开放题。
  笔者修改成如图5所示的题目:
  这样的修改,让情境图更具有实用性,使情境图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新版教材情境图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其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一分为二地加深对情境图内涵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以此达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数字摄影    2010世博会澳门馆“玉兔宫灯”主体结构在上海世博园区完成,高19.99米,寓意澳门回归。  2009年9月中旬,日本航空自卫队“蓝色冲击波”飞行表演队在日本茨城的百里基地上空进行编队特技表演。吸引了约8.5万名观众前往参观。  狼蛛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而且毒性最强的蜘蛛,它有8只眼睛,两只大眼睛位于正前方,下面还有4只小眼睛,头部左右各有一只。  前不久,广州地区出现狂风、“旱天接地
摘 要: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并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顺利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从凸显实验主体、设计实验内容、自制实验器材、动手实验探究四个方面探讨“动手做”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验教学;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心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数学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韩昌洙:1983年进入韩国汉城大学,获机械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在三星电子度过长达6年的研究生活。后进入KAISA(韩国尖端科技研究院)并获得博士学位,现在韩国机械研究院担任研究员。    看着学生们努力学习的样子,我感到最难以释怀的就是那些学生在以过于艰难的方式学习数学。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水平,而只是确定发下来一本辅导书就要从头到尾把它做完。  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数学辅导书的内容并不是那
摘 要: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对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及提升。  关键词:练习;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数学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以通过学生进行适量、适度的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形式。  心理学上认为,练习是学生对于知识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我们深知,没有精心预设的教学难以达成理想的状态,没有精心谋划的教学有可能“物是人非”。所以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意外,并灵活地加以引导利用,通过以问促思、以问诱思、以问激思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问题分析与研究之中,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从而生成学习创新,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多一份意外之外的精彩与绚丽。  关键词:预设;生成;意外;
摘 要:“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驰誉世界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教育观点鲜明: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本文旨在从明确目标、养成习惯、把握时机、方法指导、思维发展五个层面阐述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目标;习惯;时机;方法;思维  去过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
摘 要:低年级的数学教材看似简单,只是加加减减,但是处处都体现了数学的思想。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融入解题的技巧中,让学生在做中巩固,想中深化。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数学思想方法阐述了“数学式”解题技巧在低段学生学习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学式;思想方法;解题技巧  一、不同教学,不同效果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道例题:  2个物体比轻重较简单,但是如果要进行3个
摘 要: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应学什么”,更应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才能打开学生数学学习世界。在“经历教学”中,应当突出“学趣”、引导“学理”、发展“学力”。只有让学生经历“趣”“理”“力”三重境界,数学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经历教学;深度探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活动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体会”等动词进行刻画。建
摘 要: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连贯性、复杂性等,而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同,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相同,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所以学好数学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发故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课堂;开发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课程应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中的“填幻方”为例,阐述了教学中教师应深挖“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探究”和“观察与猜想”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幻方;观察与猜想;数学美;挖掘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每册都有“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探究”和“观察与猜想”,统计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共6册中的“阅读材料”,数量如下:  ■  那么,编写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