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栏跑是一项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从事系统的跨栏跑训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的心理品质。所以,尽管跨栏跑的难度较高,但仍然是中学生所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
跨栏跑的训练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心理、生理特点;二是跨栏项目本身的特点。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协调性又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和运用跨栏跑教学训练手段时,应考虑上述特点。
一、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跨栏步,跨栏步是指跨越栏架的一步,它的完整动作是从起跨脚着地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为止,正确跨栏步的技术“三快一准”,即起跨落地快,攻摆上栏快,下栏着地快,起跨点和落地点准。这个阶段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三怕:即怕栏高,怕碰栏,怕起跨点远,所以,他们一接触到栏架就缩手缩脚,犹豫不决,致使跨栏步的技术变形,情绪不稳,思想紧张,步伐乱,造成跨栏步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单凭兴趣,学习马虎,盲动蛮干,急于求成,结果跨栏变成跳栏。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在教学与训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它不但降低了学生运动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技术掌握。其中心理恐惧和情绪不稳是初学者的“拦路虎”。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如能采取有效办法是可以克服的。不断强化栏感,克服畏惧心理,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栏感”,才能使学生得心应手,起到充分发挥运动技术和身体各部分机能的作用,学生如能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就能消除害怕心理。跨栏技术的掌握和“栏感”的形成,心理的增强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在跨栏教学训练中,开始教学,不急于教过栏的动作,而先将起跨,下栏的练习结合过栏的完整技术,编成整套的基本功,并通过反复交替和逐渐加大难度的训练,使学生产生从简单的过栏动作认识到复杂的空间、时间的感觉,直至建立栏感,增强信心,这样学生见了栏就兴奋,就有想跨过去的积极意识,这就是掌握技术提高成绩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二、在跨栏跑教学训练中进行辅助练习
根据一般中学生身体素质实际,首先要把学生的跑或者跳放到第一位,努力提高短跑和跳跃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短跑或跳跃训练后,他们已具备了较好的速度、弹跳、爆发力、柔韧等素质和较强的节奏感,为跨栏专项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基本条件。
三、在跨栏教学训练中进行强化训练
跨栏练习和短跑训练有很多相似之处,把提高跑速和快速过栏技术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一)练习速度。速度是跨栏跑的重要基础。平跑速度和在跑进中完成过栏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全程跑速度的基本因素。速度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加强相应肌肉群力量,改善这些肌肉群柔韧性和弹性,熟练动作技能,提高神经过程灵敏性,缩短起跑反应时加快动作频率等诸方面的结合。
(二)发展平跑速度的练习。1.行进间跑; 2.反复跑; 3.短距离接力跑; 4.带栏或不带栏的下坡跑; 5.短距离变速跑; 6.短距离组合跑。
(三) 发展过栏动作速率的练习
1.原地或短程助跑的快速多级跳。如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跳、一步一跳、单腿跳、半蹲蛙跳等。2.连续快速做摆动腿和起跨腿的模仿练习;3.扶肋木或墙壁做支撑高抬腿跑,计抬腿次数;4.走或慢跑连续快速做摆动腿或起跨腿栏侧过栏练习;5.跨低栏。强调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保持跑速;6.在栏侧或栏上一步过栏,栏间距离高矮不等,长短不等;7.缩短栏间距离,做高抬膝跨栏跑,步频要快,抬膝要高。
(四)、发展力量耐力的练习
1.轻重量多次重复的练习:用学生本人体重的50%,深蹲;弓箭步跳;
2.短距离的跳跃练习:跨步跳,高抬腿跳,单脚跳, 轻跳;
3.负重做起跨腿、摆动腿的模仿练习
四、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各环节的配合练习
(一)摆动腿攻栏练习。摆动腿的动作在跨栏步动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初学者在练习中易出现脚掌领先而形成直腿摆的错误动作,为此我先安排了下面的练习。
1.原地摆动腿练习。动作方法:用两手握住摆动腿的小腿,将大小腿折叠抱于胸前,然后放开手使折叠着的腿向正前方伸直,同时小腿放松,脚落于身体重心投影点处。要求练习者在放开摆动腿的同时起跨腿用力蹬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同时把身体重心迅速移到摆动腿上。
2.上步摆动腿练习。动作方法:在墙根处对墙放1个栏架,栏高视学生身高而定,学生在栏前一米处起跨腿在前对墙开立,摆动腿上步大小腿折叠屈膝前摆到胸前,然后起跨腿用力蹬地,身体积极前移,同时膝关节积极下压,小腿顺势向前上方摆出,用力蹬在墙上。
3.摆动腿过栏侧练习。动作方法:用已学过的摆动腿动作在不同高度的栏侧进行练习,栏高可根据身高和动作掌握情况而定。练习者站在栏侧后方1米左右,起跨腿垫步蹬地,摆动腿尽快折叠并快速向前上方摆出,在脚掌接近栏板处时伸直,伸直后迅速下压着地,使身体重心迅速移向摆动腿。在 10厘米至25厘米处的标志杆上放置标志物,作为摆动腿的攻击点,进行攻栏的模仿练习,有助于摆动腿攻栏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并且要注意上下肢的配合。
(二)摆动腿和起跨腿配合的练习。在建立了摆动腿动作概念和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两腿动作配合的练习,同时学习和掌握起跨腿的过栏动作。
1.慢走过栏练习。动作方法;站在栏高较低的栏架前,摆动腿完成过栏动作,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向前提拉,膝关节高于踝关节,过栏后继续向前提拉至身体正前方。
2.手臂与腿的配合练习。在慢走过栏练习动作中,摆动腿异侧手臂随摆动腿动作向前伸,肘关节起主导作用,然后向侧下方摆动至体后,同时摆动腿同侧手臂由后向前自然摆动。
3.垫步过栏练习。动作方法:走向栏架起跨腿垫步蹬地,摆动腿屈膝高摆过栏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同时起跨腿随之提拉到身体前方,此时小腿不应前伸,踝关节应保持在膝关节垂直投影线后方。
4.高抬腿过栏练习。动作方法:用高抬腿跑连续过3—5个栏架。练习过程中要求始终用前脚掌着地,并保持高重心。栏间速度不要太快,过栏动作要快,手臂和腿的动作配合要协调。
(三)完整的过栏技术练习。在初步掌握了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应将这些动作及时结合起来练习,并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的练习。
中学跨栏跑的教学训练中,在练习摆动腿与异臂配合时,应慢跑过低栏,摆动腿完成折叠后,正对栏中心伸直向前做攻、压动作,同时要求异侧臂作积极配合越过栏架,根据个人特点确定合理的起跨点、起跨脚与起跨腿的落点,体会起跨腿的用力方法和用力方向及重心的前移。在练习中既要注意有重点的逐一解决各个技术环节,又要注意各技术环节的连贯性和过栏技术的完整性。根据学生步幅大小,确定不同栏间距离进行过栏练习,逐步缩小栏间距离,最后确定为三步过栏技术。如发现拉大步的现象,主要是由过栏后第一步过小而引起的。过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起跨腿过栏时不是高台向前迈出;另一个是过栏重心太高,造成摆动腿过栏后负担过重,重心下降,迫使起跨腿急于落地。解决方法可让学生跨斜栏,并在斜栏架上适当放一标志物,要求学生从斜栏与标志物之间迈过,避免重心过高。必要时可采用竞赛性来练习、训练,它可以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和提高跨栏技术。
总之,在中学跨栏跑教学训练中,要注重科学选材,因材施教,明确目标,科学训练,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注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与力量,增强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注重教学多元化,技术引导,加强技术训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不断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情操。
跨栏跑的训练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心理、生理特点;二是跨栏项目本身的特点。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协调性又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和运用跨栏跑教学训练手段时,应考虑上述特点。
一、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跨栏步,跨栏步是指跨越栏架的一步,它的完整动作是从起跨脚着地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为止,正确跨栏步的技术“三快一准”,即起跨落地快,攻摆上栏快,下栏着地快,起跨点和落地点准。这个阶段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三怕:即怕栏高,怕碰栏,怕起跨点远,所以,他们一接触到栏架就缩手缩脚,犹豫不决,致使跨栏步的技术变形,情绪不稳,思想紧张,步伐乱,造成跨栏步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单凭兴趣,学习马虎,盲动蛮干,急于求成,结果跨栏变成跳栏。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在教学与训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它不但降低了学生运动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技术掌握。其中心理恐惧和情绪不稳是初学者的“拦路虎”。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如能采取有效办法是可以克服的。不断强化栏感,克服畏惧心理,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栏感”,才能使学生得心应手,起到充分发挥运动技术和身体各部分机能的作用,学生如能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就能消除害怕心理。跨栏技术的掌握和“栏感”的形成,心理的增强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在跨栏教学训练中,开始教学,不急于教过栏的动作,而先将起跨,下栏的练习结合过栏的完整技术,编成整套的基本功,并通过反复交替和逐渐加大难度的训练,使学生产生从简单的过栏动作认识到复杂的空间、时间的感觉,直至建立栏感,增强信心,这样学生见了栏就兴奋,就有想跨过去的积极意识,这就是掌握技术提高成绩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二、在跨栏跑教学训练中进行辅助练习
根据一般中学生身体素质实际,首先要把学生的跑或者跳放到第一位,努力提高短跑和跳跃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短跑或跳跃训练后,他们已具备了较好的速度、弹跳、爆发力、柔韧等素质和较强的节奏感,为跨栏专项训练提供了较好的基本条件。
三、在跨栏教学训练中进行强化训练
跨栏练习和短跑训练有很多相似之处,把提高跑速和快速过栏技术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一)练习速度。速度是跨栏跑的重要基础。平跑速度和在跑进中完成过栏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全程跑速度的基本因素。速度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加强相应肌肉群力量,改善这些肌肉群柔韧性和弹性,熟练动作技能,提高神经过程灵敏性,缩短起跑反应时加快动作频率等诸方面的结合。
(二)发展平跑速度的练习。1.行进间跑; 2.反复跑; 3.短距离接力跑; 4.带栏或不带栏的下坡跑; 5.短距离变速跑; 6.短距离组合跑。
(三) 发展过栏动作速率的练习
1.原地或短程助跑的快速多级跳。如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跳、一步一跳、单腿跳、半蹲蛙跳等。2.连续快速做摆动腿和起跨腿的模仿练习;3.扶肋木或墙壁做支撑高抬腿跑,计抬腿次数;4.走或慢跑连续快速做摆动腿或起跨腿栏侧过栏练习;5.跨低栏。强调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保持跑速;6.在栏侧或栏上一步过栏,栏间距离高矮不等,长短不等;7.缩短栏间距离,做高抬膝跨栏跑,步频要快,抬膝要高。
(四)、发展力量耐力的练习
1.轻重量多次重复的练习:用学生本人体重的50%,深蹲;弓箭步跳;
2.短距离的跳跃练习:跨步跳,高抬腿跳,单脚跳, 轻跳;
3.负重做起跨腿、摆动腿的模仿练习
四、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各环节的配合练习
(一)摆动腿攻栏练习。摆动腿的动作在跨栏步动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初学者在练习中易出现脚掌领先而形成直腿摆的错误动作,为此我先安排了下面的练习。
1.原地摆动腿练习。动作方法:用两手握住摆动腿的小腿,将大小腿折叠抱于胸前,然后放开手使折叠着的腿向正前方伸直,同时小腿放松,脚落于身体重心投影点处。要求练习者在放开摆动腿的同时起跨腿用力蹬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同时把身体重心迅速移到摆动腿上。
2.上步摆动腿练习。动作方法:在墙根处对墙放1个栏架,栏高视学生身高而定,学生在栏前一米处起跨腿在前对墙开立,摆动腿上步大小腿折叠屈膝前摆到胸前,然后起跨腿用力蹬地,身体积极前移,同时膝关节积极下压,小腿顺势向前上方摆出,用力蹬在墙上。
3.摆动腿过栏侧练习。动作方法:用已学过的摆动腿动作在不同高度的栏侧进行练习,栏高可根据身高和动作掌握情况而定。练习者站在栏侧后方1米左右,起跨腿垫步蹬地,摆动腿尽快折叠并快速向前上方摆出,在脚掌接近栏板处时伸直,伸直后迅速下压着地,使身体重心迅速移向摆动腿。在 10厘米至25厘米处的标志杆上放置标志物,作为摆动腿的攻击点,进行攻栏的模仿练习,有助于摆动腿攻栏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并且要注意上下肢的配合。
(二)摆动腿和起跨腿配合的练习。在建立了摆动腿动作概念和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两腿动作配合的练习,同时学习和掌握起跨腿的过栏动作。
1.慢走过栏练习。动作方法;站在栏高较低的栏架前,摆动腿完成过栏动作,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向前提拉,膝关节高于踝关节,过栏后继续向前提拉至身体正前方。
2.手臂与腿的配合练习。在慢走过栏练习动作中,摆动腿异侧手臂随摆动腿动作向前伸,肘关节起主导作用,然后向侧下方摆动至体后,同时摆动腿同侧手臂由后向前自然摆动。
3.垫步过栏练习。动作方法:走向栏架起跨腿垫步蹬地,摆动腿屈膝高摆过栏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同时起跨腿随之提拉到身体前方,此时小腿不应前伸,踝关节应保持在膝关节垂直投影线后方。
4.高抬腿过栏练习。动作方法:用高抬腿跑连续过3—5个栏架。练习过程中要求始终用前脚掌着地,并保持高重心。栏间速度不要太快,过栏动作要快,手臂和腿的动作配合要协调。
(三)完整的过栏技术练习。在初步掌握了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应将这些动作及时结合起来练习,并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的练习。
中学跨栏跑的教学训练中,在练习摆动腿与异臂配合时,应慢跑过低栏,摆动腿完成折叠后,正对栏中心伸直向前做攻、压动作,同时要求异侧臂作积极配合越过栏架,根据个人特点确定合理的起跨点、起跨脚与起跨腿的落点,体会起跨腿的用力方法和用力方向及重心的前移。在练习中既要注意有重点的逐一解决各个技术环节,又要注意各技术环节的连贯性和过栏技术的完整性。根据学生步幅大小,确定不同栏间距离进行过栏练习,逐步缩小栏间距离,最后确定为三步过栏技术。如发现拉大步的现象,主要是由过栏后第一步过小而引起的。过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起跨腿过栏时不是高台向前迈出;另一个是过栏重心太高,造成摆动腿过栏后负担过重,重心下降,迫使起跨腿急于落地。解决方法可让学生跨斜栏,并在斜栏架上适当放一标志物,要求学生从斜栏与标志物之间迈过,避免重心过高。必要时可采用竞赛性来练习、训练,它可以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和提高跨栏技术。
总之,在中学跨栏跑教学训练中,要注重科学选材,因材施教,明确目标,科学训练,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注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与力量,增强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注重教学多元化,技术引导,加强技术训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不断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