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教育史上,明代学者吕坤就指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可见,课前预习俨然是一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学习活动。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预习步骤,方法:
一、分课型预习
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方法。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分为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细讲讲读课文,力图通过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作者创作意图等的评价教会学生模仿作者写作方法习得写作,略读课文则相当于在学生习得学法后运用方法自学该课文。
二、巧设预习模式
(一)多“读”强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的确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读书是一种很重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从读开始”。
1、初读读通
“初读”狭义地指在上课之前学生首次读课文。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一定要三读课文。一读,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逐渐学会自学生字词。二读,轻读课文,在“一读”课文的基础上,小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致力将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三读,朗读课文。在“二读”课文基础上,放声读课文,能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感情。 当学生能够自己读好课文时,对课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自然能够迅速整理老师的提问,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熟能生巧,课堂上经老师一点拨,将会有更多生成的智慧。
2、深读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内容丰富有新意,其中不乏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文笔清新、意境开阔的散文游记,简洁精练、千古传诵的诗歌词曲等。对于这些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提前交给学生收集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有针对性地深读课文。课前预习,学生一定要能静下心独立思考以至能初步掌握。
3、展读质疑
展读,即拓展读,将短课文读长,薄书读厚。质疑,即是读书能够提出疑问,正如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新学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就课文的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就课文中的写法、故事情节等提出疑问。例如有些同学可以在展读课文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不能够解决的疑问留到课堂学习中。“展读”促进学生在预习时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读疑”,不仅促进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更让学生形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轻“注”,内化。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巧妙地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巧妙地运用批注符号就能事半功倍。例如,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运用字词典给不认识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特殊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这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轻轻松松做记号,既解决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又鲜明地提示疑难问题,待课堂中引起注意。
(三)勇“创”,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拓展学生视野,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例如课文涉及的事物、作者、作者写作背景等等,或者结合自学课文,学生以绘画、列表、绘本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读后收获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举一反三、八面玲珑地学习课文,丰富的资料充斥认知,让预习成为一种乐趣。
(四)勤“写”,梳理
写,是一个梳理总结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行为,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学的过程,也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将自主预习的成果写在“预习本”上,以此梳理。主要呈现以下内容:
第一:“自学生字词”。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生字词,主要是给生字词注音,并给生字找形近字或同音字等,分别组词。一方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另一方面,学生能借助以前学过的字与生字进行比较,更好地认识生字,掌握并运用生字。
第二“自学课文”。所谓自学课文,就是将读懂课文后面的习题呈现在预习本上。通过多读、轻注、深思,学生已能够解决课后习题或者导读的提示,再结合自己最有信心的问题,解答呈现。
第三“资料拓展”。 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课前预习时,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呈现在预习本上。例如“文字资料”:打印裁剪,贴在预习本上,或摘录在预习本上;“相关的图案”:裁剪,粘贴,标注说明;“示意图”:文章的结构,故事发展的情节,学生以提纲、列表等形式展现;“绘本”:故事情节,读后感受,学生以绘画配简单旁白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资料,俨然已经将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作业变成一本富有创造的书籍。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以读、注、展、写,读书、思考、运笔,创造,融会贯通。学生有了这样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使学习变得有趣有力。学生也就是在这样细致、有规模、无限定的自主学习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
一、分课型预习
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方法。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分为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细讲讲读课文,力图通过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作者创作意图等的评价教会学生模仿作者写作方法习得写作,略读课文则相当于在学生习得学法后运用方法自学该课文。
二、巧设预习模式
(一)多“读”强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的确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读书是一种很重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从读开始”。
1、初读读通
“初读”狭义地指在上课之前学生首次读课文。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一定要三读课文。一读,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逐渐学会自学生字词。二读,轻读课文,在“一读”课文的基础上,小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致力将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三读,朗读课文。在“二读”课文基础上,放声读课文,能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感情。 当学生能够自己读好课文时,对课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自然能够迅速整理老师的提问,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熟能生巧,课堂上经老师一点拨,将会有更多生成的智慧。
2、深读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内容丰富有新意,其中不乏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文笔清新、意境开阔的散文游记,简洁精练、千古传诵的诗歌词曲等。对于这些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提前交给学生收集资料,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有针对性地深读课文。课前预习,学生一定要能静下心独立思考以至能初步掌握。
3、展读质疑
展读,即拓展读,将短课文读长,薄书读厚。质疑,即是读书能够提出疑问,正如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新学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就课文的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就课文中的写法、故事情节等提出疑问。例如有些同学可以在展读课文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不能够解决的疑问留到课堂学习中。“展读”促进学生在预习时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读疑”,不仅促进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更让学生形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轻“注”,内化。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巧妙地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巧妙地运用批注符号就能事半功倍。例如,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运用字词典给不认识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特殊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这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轻轻松松做记号,既解决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又鲜明地提示疑难问题,待课堂中引起注意。
(三)勇“创”,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拓展学生视野,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例如课文涉及的事物、作者、作者写作背景等等,或者结合自学课文,学生以绘画、列表、绘本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读后收获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举一反三、八面玲珑地学习课文,丰富的资料充斥认知,让预习成为一种乐趣。
(四)勤“写”,梳理
写,是一个梳理总结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行为,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学的过程,也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将自主预习的成果写在“预习本”上,以此梳理。主要呈现以下内容:
第一:“自学生字词”。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生字词,主要是给生字词注音,并给生字找形近字或同音字等,分别组词。一方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另一方面,学生能借助以前学过的字与生字进行比较,更好地认识生字,掌握并运用生字。
第二“自学课文”。所谓自学课文,就是将读懂课文后面的习题呈现在预习本上。通过多读、轻注、深思,学生已能够解决课后习题或者导读的提示,再结合自己最有信心的问题,解答呈现。
第三“资料拓展”。 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课前预习时,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呈现在预习本上。例如“文字资料”:打印裁剪,贴在预习本上,或摘录在预习本上;“相关的图案”:裁剪,粘贴,标注说明;“示意图”:文章的结构,故事发展的情节,学生以提纲、列表等形式展现;“绘本”:故事情节,读后感受,学生以绘画配简单旁白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资料,俨然已经将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作业变成一本富有创造的书籍。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以读、注、展、写,读书、思考、运笔,创造,融会贯通。学生有了这样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使学习变得有趣有力。学生也就是在这样细致、有规模、无限定的自主学习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