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有着反复阅读和仔细研讨的价值。尤其是它的研究方法更是对后来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江村经济”研究中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江村经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
一、 研究问题的确立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研究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问题,但是想要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我们就应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用研究者的目光去审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取确立我们的研究问题。
《江村经济》作为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研究著作,在其研究问题的选择上有其独特的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该书中文版的著者前言中,费孝通先生写到:“这本书的写成可以说是并非出于著者有意栽培的结果。而是由于一连串的客观的偶然因素促成的。”在阅读过程中结合相关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这种客观的、偶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偶然的因素
关于费孝通先生成书的偶然因素,风笑天(2016)给我们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一是费老出国留学前,携新婚妻子王同惠女士在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时发生意外,导致‘妻亡我伤’;二是在他养伤期间,接到姐姐让他到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参观访问的邀请,于是回到家乡边养伤边访问;三是在开弦弓村参观访问时,他受到农民的‘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的吸引,于是对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四是在远赴英伦的海船上两个多星期闲着无事,于是将调查资料整理成篇;五是负责指导他选题的弗思老师让他将原来准备作为博士论文的‘花篮瑶的社会组织’的题目,改为以江村调查的资料撰写‘江村经济’的题目。”
虽然这样偶然事件今时今日我们无法再重新复制,但是这样的偶然事件中也存在着客观因素。如“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作为当时社会中的一件新生事物,正是吸引费老开始调查的基础,也是这本名著得以成功的动因和基础。
因此,对于如何发现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费老的经历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注意观察社会现实,很多研究问题都是从社会现实中生发出来的,我们在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时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并对观察到的社会问题不断进行追问反思,从问题的表象出发,从偶然现象中发现客观规律。能够从偶然现象中提出认识客观规律、接近客观规律的问题,从各种表面现象中提出直达本质、揭示本质的问题。
(二) 客观的因素
《江村经济》是偶然事件和客观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本人类学著作,其偶然因素主要是研究生时的费孝通先生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偶然事件。但是结合相关材料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费孝通先生选择这个研究问题也有着相对客观的因素。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类学研究发展对费孝通先生进行《江村经济》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 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特殊发展状况
费孝通先生在江村(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实地调查的时间是1936年的夏天,1936年在中国的近代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非常重大的地位。
叶夏(2000)为我们对1936年的经济发展做了梳理。“首先,1936年中国经济状况颇为良好。这一年投资规模扩大……其次,1936年的经济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是第二‘黄金时期’的顶峰,也是旧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再次,193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折射出1927~1937年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相当明显的成绩……最后,1936年及其前后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下图中获得简要的信息。
中國近代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采自《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当时中国农村的特殊经济状况,尤其是费孝通先生研究的江南农村的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种特殊状态。
首先是整体经济发展带动的社会经济变革,当时在江南农村中所建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社是当时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产物。同时,江南农村,尤其是费孝通先生研究的开弦弓村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上海、南京,两地的经济及金融发展以及对丝织品出口的增长要求是农民合作社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其次,虽然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呈增长态势,但是由于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和资本主义的压榨,农民的生活水平实际是下降的。同时,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吸引江南农村的农民,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农业改革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江南农村处于一个变革的典型时期,各方面情况的综合使得江南农村以及江南农民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也与后来发展不同的状态,这一时期的江南农村生活具有相当大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2. 人类学研究的进展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打破了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桎梏,将研究对象确立为有着成熟文字体系和较高文化发展的东方农业社区。同时,在研究中,费老也不避讳的谈到了殖民主义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对开弦弓村的农民生活的影响。最后,费老更是亲身参与到了研究中去,不仅是在研究中亲身获取第一手的研究材料,更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帮助江村的农民经济发展。
因此,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对费孝通先生选择这样一个研究问题也有较大的影响,人类学研究从原先对“原始社会”的研究逐步转向对有着较为成熟文化发展的文字社区进行研究,而费孝通先生正是这一转变中的领军人物。
二、 研究目的的确立
研究目的的确立与能否做好一个研究有着直接的联系,如何让一个研究更具有生命力,研究目的的确立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目的对指导我们研究的开展、反思乃至形成结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人类学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研究对象(通常为一个小型的人类生活社区)进行概括性的陈述。陈向明(2000)将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了三种类型: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目的。结合对《江村经济》的阅读,我们也尝试用陈向明的三种研究目的类型去分析费孝通先生在进行《江村经济》研究时的研究目的。
一是个人的目的,从文本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费孝通先生对中国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希望帮助中国农民改善或者恢复从前生活的殷切期望。因此,《江村经济》的研究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江南农村生活的概括性描述,而是更加明确地指向了帮助改善和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是实用的目的,《江村经济》的研究真实描绘了当时中国江南农民生活的现状和农村生活情境,如男女比例问题、女婴问题、农民债务问题、农民教育问题等。这个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开端,后来对于农村问题的关注,对于农民生活问题的关心,成为了很多中国学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帮助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
三是科学的目的,费孝通先生对于自己的研究目的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表述:“运用对中国文化的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来改善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就是我的目的所在。”在这一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费先生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用“问题指向”的立场解释了自己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不同。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主要是为了对某一社会状态尤其是一种“原始社会”的状态进行描述,但是并不指向对当地社会进行改造。尤其是在研究过程中尽量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力求还原想要研究的社会状态,并用客观的描述完成自己的研究叙述。但是在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研究中,费孝通先生力求用一种“参与者”的研究视角进行自己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学研究原本的客观描述,而是想要帮助研究对象进行改造,并完成一定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费孝通先生的这一开创正是人类学从传统的“原始社会”的研究走向人类学新领域的一大创举。
三、 研究对象的选取
《江村经济》中的开弦弓村从样本选择的角度来看,开弦弓村对费孝通先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的研究目的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样本。笔者就应用SWOT分析对这一样本进行简单分析。
开弦弓村作为一个典型样本,其需要了解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想要对一个典型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就要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费孝通先生在对江村的农业生活进行各方面研究时,对想要了解的对象,就选取了一些非常典型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从样本选取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在个案研究中对个案中的典型样本的选取。
综上所述,费孝通先生在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时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辅助性解释说明等方面,都对其《江村经济》的研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保证了其样本选择的有效性和典型性。从而保证了其研究信度和效度的统一,不仅详细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更对其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 《江村经济》的现实指导和反思
《江村经济》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一大著作,不仅对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我们个人研究的角度来看,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选取研究问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江村经济》研究的思考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习和感叹的阶段,更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反思力求超越。
(一) 如何选取研究问题
陈向明(2000)曾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提到过我们要选取“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何为“有意义的问题”呢,陈向明就指出,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对学术界增长知识和实践界解决问题有实际的价值,而且对研究本身具有十分重要和持久的意義。”因此,我们在选取研究问题时就应该尽量选取这样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对学术发展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有着莫大的帮助,更是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热情,能更好地将研究坚持下去。那么,如何选取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呢?
1. 关注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并能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从现象到到本质,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和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 在选取研究问题时不断反思,思考想通过研究问题了
解什么、对研究问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否有着学术或者现实的意义等问题。
3. 在选取研究问题之前仔细分析这个研究问题的研究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达成。
4. 在研究问题的选取确立过程中,乃至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之间的研究问题,及时对研究问题进行调整。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江村经济》研究的一大创新就是其提出了与原本人类学研究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到其研究并不只是为了完成学术之上的任务,更加希望的是帮助江南的农民改善生活,真正帮助其家乡的发展。费孝通先生在后来总结他的研究生涯是也提到“社区研究必须提高一步,不仅需要看到社会结构,而且要看到人。”可见费孝通先生对研究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而是真正做到了学术研究的“以人为本”。
在解释和说明研究对象上,费孝通先生不仅有传统的数据分析、访谈呈现,更是加入了很多的图表和现实图片。这样的呈现方法能帮助读者理解他想要表述的研究对象,并且能合理的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在表现研究的对象时,与其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借鉴,通过对比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研究对象,并了解研研究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
(三) 对江村经济的一点反思
《江村经济》研究确实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应该尽量超越费孝通先生的思路,对其进行反思。
现代研究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对数据的更加细致的追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种“大数据时代”,很多的数据都能较为方便的进行收集和分析。在数据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不仅能对社会现象有着更加系统的了解,而且能帮助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费孝通先生进行相应研究时由于时间短暂,条件简陋,因此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限的。但是费孝通先生利用了能收集到的有限数据和能查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费孝通先生在现代进行开弦弓村的研究,相信他能得到更加详细有效的数据,并能结合这些数据得出更深入的结果。在实证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更应该对数据进行分析,好在研究时能得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风笑天.《江村经济》教我们如何做研究——重读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一书的几点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3]叶夏.略说1936年的中国经济[J].中国历史教学参考,2000(01).
[4]全京秀.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6]费孝通.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7]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读书,1994(10).
[8]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4(1).
作者简介:
袁佳博,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江村经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
一、 研究问题的确立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研究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问题,但是想要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我们就应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用研究者的目光去审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取确立我们的研究问题。
《江村经济》作为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研究著作,在其研究问题的选择上有其独特的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该书中文版的著者前言中,费孝通先生写到:“这本书的写成可以说是并非出于著者有意栽培的结果。而是由于一连串的客观的偶然因素促成的。”在阅读过程中结合相关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这种客观的、偶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偶然的因素
关于费孝通先生成书的偶然因素,风笑天(2016)给我们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一是费老出国留学前,携新婚妻子王同惠女士在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时发生意外,导致‘妻亡我伤’;二是在他养伤期间,接到姐姐让他到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参观访问的邀请,于是回到家乡边养伤边访问;三是在开弦弓村参观访问时,他受到农民的‘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的吸引,于是对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四是在远赴英伦的海船上两个多星期闲着无事,于是将调查资料整理成篇;五是负责指导他选题的弗思老师让他将原来准备作为博士论文的‘花篮瑶的社会组织’的题目,改为以江村调查的资料撰写‘江村经济’的题目。”
虽然这样偶然事件今时今日我们无法再重新复制,但是这样的偶然事件中也存在着客观因素。如“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作为当时社会中的一件新生事物,正是吸引费老开始调查的基础,也是这本名著得以成功的动因和基础。
因此,对于如何发现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费老的经历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注意观察社会现实,很多研究问题都是从社会现实中生发出来的,我们在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时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并对观察到的社会问题不断进行追问反思,从问题的表象出发,从偶然现象中发现客观规律。能够从偶然现象中提出认识客观规律、接近客观规律的问题,从各种表面现象中提出直达本质、揭示本质的问题。
(二) 客观的因素
《江村经济》是偶然事件和客观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本人类学著作,其偶然因素主要是研究生时的费孝通先生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偶然事件。但是结合相关材料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费孝通先生选择这个研究问题也有着相对客观的因素。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类学研究发展对费孝通先生进行《江村经济》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 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特殊发展状况
费孝通先生在江村(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实地调查的时间是1936年的夏天,1936年在中国的近代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非常重大的地位。
叶夏(2000)为我们对1936年的经济发展做了梳理。“首先,1936年中国经济状况颇为良好。这一年投资规模扩大……其次,1936年的经济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是第二‘黄金时期’的顶峰,也是旧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再次,193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折射出1927~1937年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相当明显的成绩……最后,1936年及其前后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下图中获得简要的信息。
中國近代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采自《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当时中国农村的特殊经济状况,尤其是费孝通先生研究的江南农村的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种特殊状态。
首先是整体经济发展带动的社会经济变革,当时在江南农村中所建立起来的农民合作社是当时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产物。同时,江南农村,尤其是费孝通先生研究的开弦弓村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上海、南京,两地的经济及金融发展以及对丝织品出口的增长要求是农民合作社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其次,虽然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呈增长态势,但是由于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和资本主义的压榨,农民的生活水平实际是下降的。同时,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吸引江南农村的农民,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农业改革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江南农村处于一个变革的典型时期,各方面情况的综合使得江南农村以及江南农民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也与后来发展不同的状态,这一时期的江南农村生活具有相当大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2. 人类学研究的进展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打破了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桎梏,将研究对象确立为有着成熟文字体系和较高文化发展的东方农业社区。同时,在研究中,费老也不避讳的谈到了殖民主义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对开弦弓村的农民生活的影响。最后,费老更是亲身参与到了研究中去,不仅是在研究中亲身获取第一手的研究材料,更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帮助江村的农民经济发展。
因此,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对费孝通先生选择这样一个研究问题也有较大的影响,人类学研究从原先对“原始社会”的研究逐步转向对有着较为成熟文化发展的文字社区进行研究,而费孝通先生正是这一转变中的领军人物。
二、 研究目的的确立
研究目的的确立与能否做好一个研究有着直接的联系,如何让一个研究更具有生命力,研究目的的确立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目的对指导我们研究的开展、反思乃至形成结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人类学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研究对象(通常为一个小型的人类生活社区)进行概括性的陈述。陈向明(2000)将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了三种类型: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目的。结合对《江村经济》的阅读,我们也尝试用陈向明的三种研究目的类型去分析费孝通先生在进行《江村经济》研究时的研究目的。
一是个人的目的,从文本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费孝通先生对中国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希望帮助中国农民改善或者恢复从前生活的殷切期望。因此,《江村经济》的研究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江南农村生活的概括性描述,而是更加明确地指向了帮助改善和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是实用的目的,《江村经济》的研究真实描绘了当时中国江南农民生活的现状和农村生活情境,如男女比例问题、女婴问题、农民债务问题、农民教育问题等。这个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开端,后来对于农村问题的关注,对于农民生活问题的关心,成为了很多中国学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帮助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
三是科学的目的,费孝通先生对于自己的研究目的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表述:“运用对中国文化的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来改善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就是我的目的所在。”在这一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费先生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用“问题指向”的立场解释了自己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不同。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主要是为了对某一社会状态尤其是一种“原始社会”的状态进行描述,但是并不指向对当地社会进行改造。尤其是在研究过程中尽量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力求还原想要研究的社会状态,并用客观的描述完成自己的研究叙述。但是在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研究中,费孝通先生力求用一种“参与者”的研究视角进行自己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学研究原本的客观描述,而是想要帮助研究对象进行改造,并完成一定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费孝通先生的这一开创正是人类学从传统的“原始社会”的研究走向人类学新领域的一大创举。
三、 研究对象的选取
《江村经济》中的开弦弓村从样本选择的角度来看,开弦弓村对费孝通先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的研究目的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样本。笔者就应用SWOT分析对这一样本进行简单分析。
开弦弓村作为一个典型样本,其需要了解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想要对一个典型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就要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费孝通先生在对江村的农业生活进行各方面研究时,对想要了解的对象,就选取了一些非常典型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从样本选取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在个案研究中对个案中的典型样本的选取。
综上所述,费孝通先生在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时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辅助性解释说明等方面,都对其《江村经济》的研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保证了其样本选择的有效性和典型性。从而保证了其研究信度和效度的统一,不仅详细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更对其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 《江村经济》的现实指导和反思
《江村经济》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一大著作,不仅对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我们个人研究的角度来看,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选取研究问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江村经济》研究的思考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习和感叹的阶段,更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反思力求超越。
(一) 如何选取研究问题
陈向明(2000)曾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提到过我们要选取“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何为“有意义的问题”呢,陈向明就指出,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对学术界增长知识和实践界解决问题有实际的价值,而且对研究本身具有十分重要和持久的意義。”因此,我们在选取研究问题时就应该尽量选取这样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对学术发展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有着莫大的帮助,更是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热情,能更好地将研究坚持下去。那么,如何选取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呢?
1. 关注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并能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从现象到到本质,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和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 在选取研究问题时不断反思,思考想通过研究问题了
解什么、对研究问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否有着学术或者现实的意义等问题。
3. 在选取研究问题之前仔细分析这个研究问题的研究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达成。
4. 在研究问题的选取确立过程中,乃至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之间的研究问题,及时对研究问题进行调整。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江村经济》研究的一大创新就是其提出了与原本人类学研究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到其研究并不只是为了完成学术之上的任务,更加希望的是帮助江南的农民改善生活,真正帮助其家乡的发展。费孝通先生在后来总结他的研究生涯是也提到“社区研究必须提高一步,不仅需要看到社会结构,而且要看到人。”可见费孝通先生对研究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而是真正做到了学术研究的“以人为本”。
在解释和说明研究对象上,费孝通先生不仅有传统的数据分析、访谈呈现,更是加入了很多的图表和现实图片。这样的呈现方法能帮助读者理解他想要表述的研究对象,并且能合理的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在表现研究的对象时,与其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借鉴,通过对比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研究对象,并了解研研究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
(三) 对江村经济的一点反思
《江村经济》研究确实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应该尽量超越费孝通先生的思路,对其进行反思。
现代研究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对数据的更加细致的追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种“大数据时代”,很多的数据都能较为方便的进行收集和分析。在数据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不仅能对社会现象有着更加系统的了解,而且能帮助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费孝通先生进行相应研究时由于时间短暂,条件简陋,因此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限的。但是费孝通先生利用了能收集到的有限数据和能查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费孝通先生在现代进行开弦弓村的研究,相信他能得到更加详细有效的数据,并能结合这些数据得出更深入的结果。在实证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更应该对数据进行分析,好在研究时能得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风笑天.《江村经济》教我们如何做研究——重读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一书的几点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3]叶夏.略说1936年的中国经济[J].中国历史教学参考,2000(01).
[4]全京秀.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6]费孝通.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7]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读书,1994(10).
[8]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4(1).
作者简介:
袁佳博,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