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音乐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的问题。本文将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阐述。
[美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 主导作用 大音乐教育
音乐艺术以其独特魅力扣击着人的心灵,使人奋进。同时,音乐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目前我们儿童音乐教育还存诸多问题,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儿童早期音乐才能的可塑性
儿童早期音乐才能表现为音乐心理富于可塑性,这种音乐心理的可塑性决定了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儿童普遍具有喜欢音乐的特性。从音乐的好奇心发展到对音乐的兴趣,几乎是所有儿童的特征。其次,儿童的一般基础音乐能力发展得最早。在儿童各种能力的早期表现上,音乐能力最为突出,最先萌芽。第三,音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儿童听觉、记忆、兴趣、想象、感情、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形成,有潜移默化作用。
儿童的基础音乐能力是各种能力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在儿童阶段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对其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既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又可以促使其向高级阶段发展。
2、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音乐综台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儿童音乐能力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绝大数教师都有着良好的音乐索养和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但不能忽视,有些教师自弹自唱能力差,清唱歌曲出现跑调、在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或演奏时,会出现节奏时有起伏等等。当教师自身缺乏对音乐美的欣赏能力和展现能力,就不能把音乐的美展现给儿童,那么必然造成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其次,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每个孩子有各自的喜好和发展的潜能天赋,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在达成沟通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目标,以一颗平常的心看待孩子对音乐的学习。亦可以将此视为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补充完善、兴趣造就再提升。孩子的兴趣要保护、潜能要挖掘、天赋要展示、灵气要发挥,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投人才是有效、高效的,我们的回报才是有点有面的。
3、改进儿童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3.1 提高教师业务综合素质,以有效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兴趣直接影响儿童的兴趣,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培养。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好的教育能使这种天赋保留和发展,反之则可能扼杀这种天赋。儿童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儿童难以接受。而采用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协同参与音乐学习的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样。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好认知对象,同时,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参与、探究的需要也是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基本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能更进一步激发儿童社会活动的动机和行为,使儿童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和提高,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
3.2 音乐教材的选取要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是表现在词曲结合中。如歌曲《走路》,小鹿走路“蹦蹦跳跳”,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鹿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童话故事歌曲和歌舞剧中形象的旋律与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孩子们十分喜爱。
3.3 要着力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诸如:燥的技能训练、、固定的思维定势、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等都不符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因此必须改革。
首先,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理念,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接受音乐的主要方式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因此,必须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教育。
再次,改技能性教学为审美性教学。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审美力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地注重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比较枯燥、单调。儿童的音乐学习,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从感性向理性发展。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感受、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1)音乐的学习主要是对音响的感受,同时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学习音乐的主要方法就是感受、体验。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或体验也是不同的,为了能表达对音乐的内心感受,还要有外化的表现手段。(2)通过音响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非听觉的手段都不能正确反映对音乐的审美。(3)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的实践活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4)通过学科综合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要走出以学科为中心的误区,通过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为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音乐接受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走出以音乐学科为中心的误区,实施全面的、综合性的大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 主导作用 大音乐教育
音乐艺术以其独特魅力扣击着人的心灵,使人奋进。同时,音乐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目前我们儿童音乐教育还存诸多问题,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儿童早期音乐才能的可塑性
儿童早期音乐才能表现为音乐心理富于可塑性,这种音乐心理的可塑性决定了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儿童普遍具有喜欢音乐的特性。从音乐的好奇心发展到对音乐的兴趣,几乎是所有儿童的特征。其次,儿童的一般基础音乐能力发展得最早。在儿童各种能力的早期表现上,音乐能力最为突出,最先萌芽。第三,音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儿童听觉、记忆、兴趣、想象、感情、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形成,有潜移默化作用。
儿童的基础音乐能力是各种能力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在儿童阶段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对其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既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又可以促使其向高级阶段发展。
2、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音乐综台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儿童音乐能力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绝大数教师都有着良好的音乐索养和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但不能忽视,有些教师自弹自唱能力差,清唱歌曲出现跑调、在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或演奏时,会出现节奏时有起伏等等。当教师自身缺乏对音乐美的欣赏能力和展现能力,就不能把音乐的美展现给儿童,那么必然造成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其次,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每个孩子有各自的喜好和发展的潜能天赋,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在达成沟通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目标,以一颗平常的心看待孩子对音乐的学习。亦可以将此视为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补充完善、兴趣造就再提升。孩子的兴趣要保护、潜能要挖掘、天赋要展示、灵气要发挥,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投人才是有效、高效的,我们的回报才是有点有面的。
3、改进儿童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3.1 提高教师业务综合素质,以有效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兴趣直接影响儿童的兴趣,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培养。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好的教育能使这种天赋保留和发展,反之则可能扼杀这种天赋。儿童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儿童难以接受。而采用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协同参与音乐学习的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样。学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好认知对象,同时,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参与、探究的需要也是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基本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能更进一步激发儿童社会活动的动机和行为,使儿童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和提高,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
3.2 音乐教材的选取要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是表现在词曲结合中。如歌曲《走路》,小鹿走路“蹦蹦跳跳”,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鹿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童话故事歌曲和歌舞剧中形象的旋律与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孩子们十分喜爱。
3.3 要着力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诸如:燥的技能训练、、固定的思维定势、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等都不符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因此必须改革。
首先,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理念,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接受音乐的主要方式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因此,必须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教育。
再次,改技能性教学为审美性教学。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审美力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地注重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比较枯燥、单调。儿童的音乐学习,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从感性向理性发展。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感受、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1)音乐的学习主要是对音响的感受,同时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学习音乐的主要方法就是感受、体验。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或体验也是不同的,为了能表达对音乐的内心感受,还要有外化的表现手段。(2)通过音响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非听觉的手段都不能正确反映对音乐的审美。(3)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的实践活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4)通过学科综合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要走出以学科为中心的误区,通过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为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音乐接受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走出以音乐学科为中心的误区,实施全面的、综合性的大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