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有着17年教龄的一线数学教师,笔者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说到上文体课,学生们都兴致勃勃、手舞足蹈;一旦说到上数学课,不少学生却眉头紧锁、闷闷不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这与部分学生怕上数学课、不爱上数学课有很大的关系。
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少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初中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难度也是与日俱增。由于科目本身的枯燥与繁杂,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还跟不上,现在不少初中生都不喜欢甚至畏惧数学这一学科,这就使得数学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们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呢?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点对任何一个教师都适用,对于数学教师尤其有用。《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更加乐意去接受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初中学生还处于一个半大不小、特别爱玩的年龄,大多数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讨的情况并不理想。但很多学生却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从而更加有动力去钻研、探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这就使我们在教授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你呢?当然不是无聊地去讨好学生,而是要走出办公室,走下高高的讲台,多与学生接触,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讓他们铭记于心。更何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比较懂事了,只要我们真心对待他们,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们的真心。记得刚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时,笔者也曾错误地以为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敬畏,上课时才能“压”得住他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但事与愿违,无论笔者在课堂上怎么样强调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有不明白的要主动问教师,却没有同学提出问题,更不要说课后找教师探讨了。后来,笔者改变了方法,经常在课后找他们聊天,看到有同学打球时,就经常有意识地请求加入。渐渐地,孩子们都喜欢和笔者玩,愿意向笔者敞开心扉,有不懂的也敢于提出来,数学课堂上,专注的小眼睛就更多了,成绩也提高得很快。有一次学校做了一个不记名的调查,问孩子们最喜欢哪个教师,结果我们班百分之九十多的孩子都填了“数学教师”。
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创建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数学课堂也理应安静、严谨、有序、统一。为此,不少教师不惜采用各种强制手段,维护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师道尊严”,以为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其实不然。首先,从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来看,人们只有在放松、愉快的氛围中,其记忆、思维能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人们常常说的“寓教于乐”,就是基于这个心理基础提出来的。其次,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越压制往往越反叛。这些都要求为人师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营造民主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当然,如果一个班的数学教师不但平易近人,还非常具有幽默感,能适时地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那这个班的学生可就太幸福了。
再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灵活变化教法,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体现了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体现了一个一线教师的教学态度,当然,这也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一个关键点。如果教师上课总是照本宣科,例题念完做练习,教法老套单一,那么不管学生再怎么喜欢教师,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这样的数学课,学生怎么可能真正地喜欢?笔者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倾向于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设计好教学环节,从如何开篇引入,到用什么方法讲授例题,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某个重难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于如何结尾,都做好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的备课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因为準备充分,上课时就轻松得多,教学效果也好得多。教师上起课来胸有成竹,学生学起来也就水到渠成,觉得数学教师上的课不难、好理解,就会更加喜欢数学课了。例如,笔者在教学“能摸到红球吗”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领会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而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则设计了一个“找座位”的小游戏来引入。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数轴上来回走动的动态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引进负数后的有理数加法的本质特点。在教学“变化的鱼”时,我借助计算机制作好相关课件,通过课件把由横纵坐标的变化引起的“鱼”的拉伸、压缩等变化,形象、直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利于教师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也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一线数学教师,若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少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初中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难度也是与日俱增。由于科目本身的枯燥与繁杂,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还跟不上,现在不少初中生都不喜欢甚至畏惧数学这一学科,这就使得数学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们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呢?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点对任何一个教师都适用,对于数学教师尤其有用。《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更加乐意去接受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初中学生还处于一个半大不小、特别爱玩的年龄,大多数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讨的情况并不理想。但很多学生却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从而更加有动力去钻研、探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这就使我们在教授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你呢?当然不是无聊地去讨好学生,而是要走出办公室,走下高高的讲台,多与学生接触,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讓他们铭记于心。更何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比较懂事了,只要我们真心对待他们,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们的真心。记得刚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时,笔者也曾错误地以为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敬畏,上课时才能“压”得住他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但事与愿违,无论笔者在课堂上怎么样强调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有不明白的要主动问教师,却没有同学提出问题,更不要说课后找教师探讨了。后来,笔者改变了方法,经常在课后找他们聊天,看到有同学打球时,就经常有意识地请求加入。渐渐地,孩子们都喜欢和笔者玩,愿意向笔者敞开心扉,有不懂的也敢于提出来,数学课堂上,专注的小眼睛就更多了,成绩也提高得很快。有一次学校做了一个不记名的调查,问孩子们最喜欢哪个教师,结果我们班百分之九十多的孩子都填了“数学教师”。
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创建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数学课堂也理应安静、严谨、有序、统一。为此,不少教师不惜采用各种强制手段,维护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师道尊严”,以为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其实不然。首先,从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来看,人们只有在放松、愉快的氛围中,其记忆、思维能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人们常常说的“寓教于乐”,就是基于这个心理基础提出来的。其次,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越压制往往越反叛。这些都要求为人师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营造民主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当然,如果一个班的数学教师不但平易近人,还非常具有幽默感,能适时地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那这个班的学生可就太幸福了。
再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灵活变化教法,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体现了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体现了一个一线教师的教学态度,当然,这也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一个关键点。如果教师上课总是照本宣科,例题念完做练习,教法老套单一,那么不管学生再怎么喜欢教师,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这样的数学课,学生怎么可能真正地喜欢?笔者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倾向于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设计好教学环节,从如何开篇引入,到用什么方法讲授例题,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某个重难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于如何结尾,都做好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的备课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因为準备充分,上课时就轻松得多,教学效果也好得多。教师上起课来胸有成竹,学生学起来也就水到渠成,觉得数学教师上的课不难、好理解,就会更加喜欢数学课了。例如,笔者在教学“能摸到红球吗”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领会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而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则设计了一个“找座位”的小游戏来引入。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数轴上来回走动的动态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引进负数后的有理数加法的本质特点。在教学“变化的鱼”时,我借助计算机制作好相关课件,通过课件把由横纵坐标的变化引起的“鱼”的拉伸、压缩等变化,形象、直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利于教师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也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一线数学教师,若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