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深入探究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试题的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经常做的一件事,通过研究把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出来,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属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优化数学的思维品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本文以浙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3.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第50页课内练习第2题为例,做一些探索.
  
   题目 :如图1,在Rt△ABC中,∠ACB=90°,CA=4,CB=3.设⊙C的半径为r,请根据下列r的值,判断直线AB与⊙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r=2;(2)r=2.4; (3)r=3.
  
  这是一道简单、基础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直线与圆的3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本题由于图形的典型性,使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若将问题的背景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坐标将“数”和“形”有机结合起来,拓宽知识的认知空间和深度,达到既考查几何问题,又渗透函数的思想与理念的目的,这便可演变出一系列问题:
  
  1.赋以坐标,让“数”、“形”互通
  
   问题1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3 4 x+3的图象是直线l1,l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
  
  (1)若⊙O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2,则直线l1与⊙O的位置关系是 .
  
  (2)若⊙O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2.4,则直线l1与⊙O的位置关系是 .
  
  (3)若⊙O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4,则直线l1与⊙O的位置关系是 .
  
  
   解析 :本题改编了原题的呈现形式,但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从而可得答案依次为相离、相切、相交.
  
  2.线“静”圆“动”,让“圆”动起来
  
  
   问题2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3 4 x+3的图象是直线l1,
  l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若⊙P的圆心坐标为(0,0),其半径为1,⊙P沿x轴向左移动,当⊙P与直线AB相交时,求点P移动的单位长度的取值范围.
  
  
  
   解析 :本题在原题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由静变动,让⊙P动起来,使题目更显生机.解答时,应先分析⊙P沿x轴向左移动时与直线AB的位置情况:相离→相切→相交→相切→相离,为此,解题时应注意分类思想.
  
  
  如图4,当⊙P沿x轴向左移动时与直线AB第1次相切,切点为C,又易证△AP1C∽△ABP,则 AP1 AB = CP1 PB .根据题意,可得AP=4,BP=3,进而得AB=5,又CP1=1,所以
  
   AP1 5 = 1 3 ,解得
  AP1= 5 3 .同理,当⊙P与直线AB第2次相切(即在点A左侧时),AP2=AP+AP1=4+ 5 3 =
   17 3 .
  
  所以,当⊙P与直线AB相交时,点P移动的单位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5 3 <P1P< 17 3 .
  
  
  3.圆“静”线“动”,让“线”转起来
  
   问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3 4 x+b的图象位置随b的不同取值而变化,圆心P的坐标为(0,0),⊙P的半径为1.
  
  (1)如图5,若直线y= 3 4 x+b与⊙P相切,求b的值.
  
  
   解析 :本题在原题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拓展,虽仍是由静变动,但与问题2又有所不同,问题2是“圆”动,本题是“线”动,是一簇“平行于
  y= 3 4 x”的直线,但满足条件的直线只有两条.因此,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抓住:k相等,且与⊙P相切.
  
  当直线AB向下平移时,直线AB与⊙P为出现下列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相切→相离.当第1次相切时,切点为D(如图6),此时直线与x轴交于C点,y轴交于E点.又易证△PDE∽△CPE,则
   DE PD = PE CP =
  
   3 4 .而PD=1,所以
   DE 1 = 3 4 ,解得
  
  DE= 3 4 ,进而得PE= 5 4 ,所以
  b= 5 4 .同理,当第2次相切,
  b=- 5 4 .
  
  所以,满足条件的b有:b=
  ± 5 4 .
   
  
  (2)如图7,若经过点A(-4,0)的直线y=kx+b(k≠0)与⊙P相切,求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 :本题与问题3比较,又作了变式.问题3是“线”向下平动,本题是“线”绕点A旋转,是一束“发散”的直线,但满足条件的直线也只有两条.因此,解答此题的切入点是抓住与⊙P相切.
  
  当直线AB绕点A顺时针旋转时,当第1次相切时,切点为C(如图8),此时直线与y轴交于D点.则在Rt△ACP中,易得
  AC=AP2-PC2=
  15
  ,又易证△APC∽△PDC,得
  
   AP AC =
  
   PD PC ,即
  
   4 15 =
  
   PD 1 ,解得
  PD=
   415 15
  ,所以D(0,
  
   415 15
  ),进而求得yAD=
  
   15 15 x+ 415 15
  .同理,当第2次相切,yAD
  [KG-*2]′=- 15 15 x-
   415 15
  .
  
  综上分析,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解析式有:
  
  yAD[KG-*2]′= 15 15 x+
   415 15 或
  
  yAD[KG-*2]′=- 15 15 x-
   415 15 .
  
  
  4.线“静”点“动”,让“点”舞起来
  
   问题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3 4 x+3的图象是直线l1,l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如图9,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其中点P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点Q沿射线AO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若⊙Q与直线l1,y轴都相切,求点Q的坐标.
  
  
  
   解析 :本题与问题3比较,又作了变式.此题是一个双动点运动型的问题,随着点P、点Q位置的改变,半径PQ的长度逐渐变长,所以圆也逐渐变大,但始终与直线AB相切.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确定满足条件的圆心,后运用相似建立等量关系,同时要注意分类讨论.
  
  当⊙Q与直线AB,y轴第1次都相切时(如图10),连接PQ,则QP=QO,即此时圆心Q在∠ABO的平分线上.设AP=4x,AQ=5x,则QO=PQ=3x,所以AQ+QO=5x+3x=4,得
  x= 1 2 ,此时Q(- 3 2 ,0).
  
  当⊙Q与直线AB,y轴第2次都相切时,点Q在∠ABO补角的平分线上.则PQ=3x,而QO=AQ-AO=5x-4,由于此时仍满足QO=PQ,所以3x=5x-4,得x=2,此时Q(6,0).
  
  综上分析,所以满足条件的点Q坐标有:(- 3 2 ,0)或(6,0).
   
  
  
   问题5: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3 4 x+3的图象是直线l1,l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
  
  
  .直线l2过点C(a,0)且与直线l1垂直,其中a>0.点P、Q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点P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点Q沿射线AO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
  
  (1)写出A点的坐标和AB的长;
  
  (2)当点P、Q运动了多少秒时,以点Q为圆心,PQ为半径的⊙Q与直线l2、y轴都相切,求此时a的值.
  
  
  
   解析 :(1)略.
  
  (2)本题是对前面几道题的再深入拓展,解题的思路、方法有所提高,进而编制的一道中考压轴题.体现了知识在课内,题在课外的理念.此题是除了双动点外,还有动直线,因此难度较大,需要综合分析,逐个突破,并且也要注意分类讨论.
  
  由题意得:AP=4t,AQ=5t,
   AP AO = AQ AB =t,又∠PAQ=∠OAB,所以△APQ∽△AOB,得∠APQ=∠AOB=90°.又点P在l1上,所以⊙Q在运动过程中保持
  与l1相切.
  
  ①当⊙Q在y轴的左侧与y轴相切时,设l2与⊙Q相切于E.由△APQ∽△AOB,得
  
   PQ BO = AQ AB ,即
   PQ 3 =
   4-PQ 5 ,解得PQ= 3 2 .
  
  连接QE(如图12),则QE=PQ,由△QEC∽△APQ∽△AOB,得
   QE OA =
  
   QC AB ,即
   PQ OA = QC AB ,所以
  3 24 =
   QC 5 ,解得QC= 15 8 ,所以a=QC-OQ=
   3 8 .
   
  
  ②当⊙Q在y轴右侧与y轴相切时,设l2与⊙Q相切于F,由△APQ∽△AOB,得
  
   PQ 3 = 4+PQ 5 ,
  解得PQ=6.
  
  连接QF,则QF=PQ,由△QFC∽△APQ∽△AOB,得
  
   QF OA
  = QC AB ,即
  
  
   PQ OA = QC AB ,所以
  
   6 4 =
  
   QC 5 ,解得
  QC= 15 2 ,所以a=QC+OQ=
   27 2 .
  
  综上分析,所以满足条件的a的值为 3 8 或
   27 2 .
  
  从以上的例析中可以看出,对课本一道题目的添“枝”加“叶”,不仅让学生明晰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研题和教学的能力.虽然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不应轻视数学解题研究,尤其是对学生困惑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注重知识在过程上的展开和方法上的总结,层层深入,化题为型,凝题成链,结题成网,让这类试题成为学生巩固知识、观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发展能力、掌握思想方法的重要渠道,真正实现“明一理”到“通一类”的飞跃,为学生的能力提升铺路搭桥.
   
  总之,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中的许多例题、习题都可以延伸拓展.因此,在平时我们应立足课本,要重视发挥教材中最基本而富有启发性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题的作用,将其归纳与总结,推广与引申,拓宽与演变,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用以解决其他问题,是值得提倡与发展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计方面是继电保护和集中监控变配电站,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作用日益明显,对提高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发挥了重要意义。电气自动化中牵引
苯是芳香烃的典型代表,在学习“苯”知识时,同学们可能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重视,而容易忽视实验内容的分析和学习,其原因有二:一是教材中介绍的实验内容少,二是对实验本身的认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自身设计和安排的规则、制度与程序,通过组织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结构完整、体系严密的有机整体,以保证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保证经济
中国航空食品业(以下简称“航食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航空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中国航空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航食业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伴随的问题也比较多,发展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战略决策,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
学习了方差公式,有些学生往往只局限于具体的计算之中,没有体会其中的奥妙,实际上方差公式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知道,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n,其平均数为  [AKx-D]= 1 n ( x1+x2+x3+…+xn) ①    方差为 S2 = 1 n [ ( x1-[AKx-D])2+(x2-[AKx-D])2+ (x  3 -[AKx-D])
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中,有一类关于人与车、车与车相错问题,许多同学对这类问题感觉理解困难,下面举例予以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个难关.     一、人与车相错     例1 一列列车长168米,如果人与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秒,如果人与车同向而行,从列车追上人到离开需6秒钟,求人与车的速度.     分析 :人与车相向而行时,从相遇到离开时,人走的路程与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168米
数学课堂是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地方,而数学的教学是为了今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一、问题提出 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二、让“生活化”走进数学教学课堂     ——以《商品交易中的数学》为例  
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上,我们观察的到的都是正确的吗?〖BP)〗怎样才能说明我们观测、度量、猜测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呢?那就是需要严格的证明,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初步接触到证明,其主要内容包括证明的基础知识、平行线的有关证明、与三角形内、外角和有关的证明等知识.在复习《证明(一)》时,要切实弄懂证明的要求和格式,树立起步步有理、时时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   一、知识点
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两条不同的双曲线,我们定义为“复式双曲线”.以“复式双曲线”为载体的试题,融入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着重对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形式新颖,结构独特.现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中采撷几例,从不同角度入手,归纳出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以飨读者.  反比例函数最重要的知识点便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几何意义.“复式双曲线”型试题只不过将两个不同的双曲线置于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在解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