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和教育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在阅读活动中阅读相互关联的多篇文章,是阅读教学的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数量和阅读内容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构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群文阅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新形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相联系的主题或单元进行选择。但它不仅仅是文章表面之间的联系,而是内部结构和内容的联系。通过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相关联的文章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把握文章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对文章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中吸取知识。群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文章,有利于促进他们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群文阅读,需要教师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群文阅读中。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在课堂阅读时间,开展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加快,使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信息。例如,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规定学生在一节课阅读五篇相关联的文章,能够让他们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阅读,并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在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使他们对阅读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在阅读中实现运用语文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在新的阅读形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敏度,让他们在读和思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不断进步。
   二、按照结构呈现文章,构建阅读的有机整体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在向学生呈现文章时,不是孤立地进行呈现,而是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结构给学生呈现阅读的文章,使阅读的文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把握文章之间的联系,提高阅读效率。在构建文章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和特点出发来进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构建文章的方式主要有: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结构、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结构、反复阅读式的群文阅读结构。
   1.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结构。让学生先阅读一篇文章,然后根据这篇文章的主题引入一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以一篇带出一组文章的阅读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使群文阅读高效进行。
   2.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结构。让学生先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然后,让他们再阅读相关的另一组文章。用组来呈现文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3.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结构。阅读一组文章之后,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并把有疑问的问题写到纸条上。然后,让学生再次阅读这组文章,解决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反复阅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快速阅读,有效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要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
   1.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整合信息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3.让学生学会质疑讨论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运用以上策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
   总之,群文阅读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创新元素,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课文相关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群文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积极的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1.口诀识记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文学常识,枯燥的学习和死记硬背,往往达到不预期的成效,进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把复杂的内容缩减,把生硬的文字进行智慧的加工,并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加深了理解记忆的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谓一举两得。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学到《伤仲永》一课时,介绍到王安石,就不可避免的介绍到了唐宋八大家,对那八个人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对此
期刊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总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
期刊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内外指导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一篇篇生动、丰满的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让学生在整体把
期刊
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外地打工者蜂拥而至。大量打工者出于经济原因,没有选择进城市生活,而是住在城郊,所以在郊区的学校成了外地学生的理想选择。每年,有很多外地学生跟随父母,像迁徙的鸟一样风尘仆仆地走进这些学校,所以这些学校呈现出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还多的景象。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要努力使外地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管理他们,让这些“小候鸟”虽然人要随父母不断搬家,而心不用再迁徙。   首先,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爱习作,甚至发愁上作文课。究其原因,有些作文题目过于死板,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写作的兴趣。为写作而写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挖空心思却不知从何写起,缺少了写作的灵感。而无意中的日记却扬扬洒洒,挥笔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不妨从挖掘教材内部的写作因素入手,将阅读和写作实现有效链接,让读
期刊
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而这些外来民工的子女,就像一群小候鸟一样,跟随父母长期漂泊在外。从2012年初的调查情况来看,在学校496名学生中,外籍户口学生就占了46%,达219人。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体,如何让这些外来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当下社会一大主要问题。外来民工多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更有甚者,还有些家长本身文明素养不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
期刊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便逐渐开启人生之旅的漫漫长途。可以说,从幼年起,书籍便成为了个人的终生伴侣。 只要你愿意,书籍便会无私地贡献给你所要的知识,增长你的才干,帮助你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并告诉你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增长技能,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引领你从懵懂到有知,从浅显到博识。 它以伟大的奉献精神陪伴你成长,同时,指导你开辟未来的道路,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书籍不仅给你知识和才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解除了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束缚,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   如何不失时机地充分愉快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一、精心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