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爱习作,甚至发愁上作文课。究其原因,有些作文题目过于死板,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写作的兴趣。为写作而写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挖空心思却不知从何写起,缺少了写作的灵感。而无意中的日记却扬扬洒洒,挥笔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不妨从挖掘教材内部的写作因素入手,将阅读和写作实现有效链接,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使习作训练在每课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一、在仿写中习得方法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渗透了仿写的重要影响。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很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资源,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并超越文本,指导学生仿句子、仿段落、仿篇章练习。比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篇章的训练,让学生从平时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并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布局谋篇的方式。而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又可以成为一个个小诗人,模仿创作小诗,表达情感。可见,只要找准训练点,将阅读、写作更为直接密切地融合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在改写中求得创新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作为一种写作训练形式,改写不是简单的习作,更需要学生的创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引领学生对教材进行二次编排、转写,广泛利用情景剧、数来宝、快板、绕口令等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真正实现让学生读中写,写中学,学中做,做中乐。
   三、在补白中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有些文本作者在创作中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如,《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省略号,独成一段。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利用,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小伙子,当你再一次走进森林,面对这位老人拉小提琴时,你是怎么想的?通过想象,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描绘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省略号的妙用,写作训练也顺理成章。
   四、在续写中延伸空间
   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适当的续写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拓展。这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方式。《穷人》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范例,学生在续写时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心灵就得到了彰显。有的写到因为多了两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但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贫穷而幸福;有的写到为了维持生活,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渔夫出海打鱼却再没有回来,桑娜用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内心独自支撑着这个家;等等。续写的故事就是这样普通,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紧张情节,但质朴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绪尽情飞扬。
   五、在创作中升华情感
   “情于衷而形于言”,对于道理比较深刻的文章,学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不同感受。这既是对文章的深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学习了《尊严》一课,学生创作了自己的名言:尊严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做好某件事,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靠别人可怜的施舍;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就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尊严就是要坚持做人的道理,不要为了一时的贫穷而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尊严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不劳而获。每篇文本总有打动学生的地方,教师就要凭借这一点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扬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感而发,自然流露。
   六、在积累中成就发展
   读写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展示和积累。要珍惜学生的课堂练笔,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文章做简单的整理后,再做成ppt课件展示。这对被展示者来说是无尙的荣耀,其他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借鉴和赏析,互相学习和鼓励。教师还可以把学生零散的篇章整理成册,补充上题目和开篇语就成了一本很好的作品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督促学生养成善于积累和整理的好习惯。不要忽略了学生那些灵动的思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优美的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并驾齐驱,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其他文献
寓言《愚公移山》在写了年迈的愚公发动全家移山的精神把邻人家的小孩都感动了之后,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故事并没完结,又走出来一位智叟“笑而止之”。智叟这时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呢?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的精神虽感人,但毕竟年迈,是决不能亲见将两座大山移完的,这一点是前文没有提到的。借助智叟的话,再通过愚公的回答,这一点就得到补充,使愚公移山涉及到的几方面问题更全面了。
期刊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带领、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
期刊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认可,无人欣赏则是一种不幸。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有不少从外乡流入城镇的劳动人口。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被称为“新市民”,其子女称为“新市民子女”。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外籍务工人员,并因此使得学校外籍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大部分“新市民”家庭经济条件差,所受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因此从事的工作普遍
期刊
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可含蓄可直接地抒发强烈的感情。毋庸置疑,抒情是诗歌的长处。但是,高考对诗歌作了限制。相对来说,议论文体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入格,因而也比较容易获得基准分甚至较高分数。另外,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来说,锦瑟年华有着充溢的情感,需要诗一样的言语来抒发。如果诗的情志与理的旨趣妙合无垠,就能使文章灵气摇荡,魅力四射。所以,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处处显露深挚的情
期刊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之美,是无法用语言说得清的。《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等,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等。正因为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了红学这门专门的学问。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期刊
阅读古诗文大概是大多数高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快速读懂古诗文,很好的应对每一次考试呢?我想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介绍“四读”快速读懂古诗文的方法。   一、精读细研,复习巩固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读一本书,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高明的大学问家,他们的文章中也难免有疏漏处。在阅读时,主要是指对古诗文的字、词、句、段、章、篇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理
期刊
1.口诀识记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文学常识,枯燥的学习和死记硬背,往往达到不预期的成效,进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把复杂的内容缩减,把生硬的文字进行智慧的加工,并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加深了理解记忆的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谓一举两得。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学到《伤仲永》一课时,介绍到王安石,就不可避免的介绍到了唐宋八大家,对那八个人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对此
期刊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总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
期刊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内外指导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一篇篇生动、丰满的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让学生在整体把
期刊
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外地打工者蜂拥而至。大量打工者出于经济原因,没有选择进城市生活,而是住在城郊,所以在郊区的学校成了外地学生的理想选择。每年,有很多外地学生跟随父母,像迁徙的鸟一样风尘仆仆地走进这些学校,所以这些学校呈现出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还多的景象。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要努力使外地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管理他们,让这些“小候鸟”虽然人要随父母不断搬家,而心不用再迁徙。   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