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爱习作,甚至发愁上作文课。究其原因,有些作文题目过于死板,学生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写作的兴趣。为写作而写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挖空心思却不知从何写起,缺少了写作的灵感。而无意中的日记却扬扬洒洒,挥笔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不妨从挖掘教材内部的写作因素入手,将阅读和写作实现有效链接,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使习作训练在每课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一、在仿写中习得方法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渗透了仿写的重要影响。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很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资源,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并超越文本,指导学生仿句子、仿段落、仿篇章练习。比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篇章的训练,让学生从平时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并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布局谋篇的方式。而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又可以成为一个个小诗人,模仿创作小诗,表达情感。可见,只要找准训练点,将阅读、写作更为直接密切地融合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在改写中求得创新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作为一种写作训练形式,改写不是简单的习作,更需要学生的创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引领学生对教材进行二次编排、转写,广泛利用情景剧、数来宝、快板、绕口令等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真正实现让学生读中写,写中学,学中做,做中乐。
三、在补白中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有些文本作者在创作中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如,《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省略号,独成一段。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利用,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小伙子,当你再一次走进森林,面对这位老人拉小提琴时,你是怎么想的?通过想象,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描绘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省略号的妙用,写作训练也顺理成章。
四、在续写中延伸空间
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适当的续写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拓展。这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方式。《穷人》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范例,学生在续写时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心灵就得到了彰显。有的写到因为多了两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但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贫穷而幸福;有的写到为了维持生活,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渔夫出海打鱼却再没有回来,桑娜用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内心独自支撑着这个家;等等。续写的故事就是这样普通,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紧张情节,但质朴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绪尽情飞扬。
五、在创作中升华情感
“情于衷而形于言”,对于道理比较深刻的文章,学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不同感受。这既是对文章的深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学习了《尊严》一课,学生创作了自己的名言:尊严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做好某件事,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靠别人可怜的施舍;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就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尊严就是要坚持做人的道理,不要为了一时的贫穷而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尊严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不劳而获。每篇文本总有打动学生的地方,教师就要凭借这一点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扬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感而发,自然流露。
六、在积累中成就发展
读写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展示和积累。要珍惜学生的课堂练笔,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文章做简单的整理后,再做成ppt课件展示。这对被展示者来说是无尙的荣耀,其他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借鉴和赏析,互相学习和鼓励。教师还可以把学生零散的篇章整理成册,补充上题目和开篇语就成了一本很好的作品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督促学生养成善于积累和整理的好习惯。不要忽略了学生那些灵动的思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优美的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并驾齐驱,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一、在仿写中习得方法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渗透了仿写的重要影响。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很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资源,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并超越文本,指导学生仿句子、仿段落、仿篇章练习。比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篇章的训练,让学生从平时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并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布局谋篇的方式。而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学生又可以成为一个个小诗人,模仿创作小诗,表达情感。可见,只要找准训练点,将阅读、写作更为直接密切地融合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在改写中求得创新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作为一种写作训练形式,改写不是简单的习作,更需要学生的创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引领学生对教材进行二次编排、转写,广泛利用情景剧、数来宝、快板、绕口令等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真正实现让学生读中写,写中学,学中做,做中乐。
三、在补白中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有些文本作者在创作中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如,《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省略号,独成一段。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巧妙利用,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小伙子,当你再一次走进森林,面对这位老人拉小提琴时,你是怎么想的?通过想象,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描绘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省略号的妙用,写作训练也顺理成章。
四、在续写中延伸空间
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适当的续写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拓展。这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方式。《穷人》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范例,学生在续写时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心灵就得到了彰显。有的写到因为多了两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但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贫穷而幸福;有的写到为了维持生活,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渔夫出海打鱼却再没有回来,桑娜用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内心独自支撑着这个家;等等。续写的故事就是这样普通,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紧张情节,但质朴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绪尽情飞扬。
五、在创作中升华情感
“情于衷而形于言”,对于道理比较深刻的文章,学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不同感受。这既是对文章的深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学习了《尊严》一课,学生创作了自己的名言:尊严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做好某件事,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靠别人可怜的施舍;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就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尊严就是要坚持做人的道理,不要为了一时的贫穷而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尊严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不劳而获。每篇文本总有打动学生的地方,教师就要凭借这一点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扬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有感而发,自然流露。
六、在积累中成就发展
读写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展示和积累。要珍惜学生的课堂练笔,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文章做简单的整理后,再做成ppt课件展示。这对被展示者来说是无尙的荣耀,其他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借鉴和赏析,互相学习和鼓励。教师还可以把学生零散的篇章整理成册,补充上题目和开篇语就成了一本很好的作品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督促学生养成善于积累和整理的好习惯。不要忽略了学生那些灵动的思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优美的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让读写结合植根于语文课堂,并驾齐驱,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