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应学会与孩子沟通,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说,愿意说,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而且有些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一、在赏识中敢于表达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即使说得不好,我也从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花、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捏捏老师的鼻子等,并请他到讲台前说给大家听,称他为“说话小能手”。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在童趣中乐于表达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楼梯时,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教师则会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老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我多么希望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后,非常乐意改正,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三、在沟通中广泛表达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孩子们中间,聊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水果,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一点紧张感也没有。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调皮可爱的皮卡丘、聪明伶俐的大头儿子……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四、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前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只有学会与孩子沟通,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而且有些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一、在赏识中敢于表达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即使说得不好,我也从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花、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捏捏老师的鼻子等,并请他到讲台前说给大家听,称他为“说话小能手”。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在童趣中乐于表达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楼梯时,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教师则会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老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我多么希望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后,非常乐意改正,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三、在沟通中广泛表达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孩子们中间,聊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水果,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一点紧张感也没有。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调皮可爱的皮卡丘、聪明伶俐的大头儿子……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四、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前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只有学会与孩子沟通,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