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表达作为一种有声语言,主要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探索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为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首先创设说话语境,让学生敢“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师在课内课外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技能。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进行交际,不是件易事。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无疑会压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要善意地指正,以使其把握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2.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评价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时,多数学生会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但不利于其改正缺点,反而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时,尤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评价别人,如何善意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理应成为优化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精神,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要给学生创设“敢言”、“乐言”之境。
如在教学《想飞的乌龟》一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想飞的乌龟是可怜、可笑还是可敬、可叹的?同学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乌龟想和鸟一起飞上蓝天,飞得高,看得远,它很勇敢。”有的同学说:“想飞的乌龟从天上掉下来,光滑的壳,摔了许多裂纹,真是太可怜了。”不同的看法反映了梦想的不同,既应该敢想,有追求,又应该防止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答案应该是多选的,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加框框,不应以自己的好恶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夸奖他们,如“你说的真好”、“你很爱动脑筋”等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能充满信心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言语表现欲望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口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说好”。
1.指导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我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光荣称号。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指导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要得体。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指出朗读同学的不足时,应多用“我想提醒……”之类的礼貌性用语,告诉学生这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并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团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倾听。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说并重。新课改理念中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这一情感态度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为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口语交际课中,定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生龙活虎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一、首先创设说话语境,让学生敢“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师在课内课外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技能。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进行交际,不是件易事。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无疑会压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要善意地指正,以使其把握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2.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评价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时,多数学生会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但不利于其改正缺点,反而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时,尤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评价别人,如何善意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理应成为优化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精神,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要给学生创设“敢言”、“乐言”之境。
如在教学《想飞的乌龟》一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想飞的乌龟是可怜、可笑还是可敬、可叹的?同学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乌龟想和鸟一起飞上蓝天,飞得高,看得远,它很勇敢。”有的同学说:“想飞的乌龟从天上掉下来,光滑的壳,摔了许多裂纹,真是太可怜了。”不同的看法反映了梦想的不同,既应该敢想,有追求,又应该防止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答案应该是多选的,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加框框,不应以自己的好恶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夸奖他们,如“你说的真好”、“你很爱动脑筋”等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能充满信心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言语表现欲望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口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说好”。
1.指导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我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光荣称号。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指导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要得体。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指出朗读同学的不足时,应多用“我想提醒……”之类的礼貌性用语,告诉学生这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并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团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倾听。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说并重。新课改理念中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这一情感态度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为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口语交际课中,定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生龙活虎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