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须突出其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脱离语境式教学,BYOD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英语学习成为常态化;BYOD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流程再造,评价前置;BYOD丰富了英语作业的种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BYOD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打造个性化英语空间。因此,BYOD带来的不仅是设备,还包括属于每个人的英语个性化教与学。
【关键词】自带设备;常态化英语学习;个性化英语教学与评价;个性化英语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16-02
【作者简介】李诗雯,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上海,201800)教导处教学变革部助理,一级教师。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从2012年起率先在上海开展BYOD数字化学习研究。三年多来,在数字化系统变革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教学流程再造”“创课”两个阶段,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互联网开放学习模式。学校38个班级,1801名学生中17个班级824名学生BYOD。
学生自带设备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充分挖掘和探索自带设备给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带来的改变与帮助。而在众多学科当中,英语的特殊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特殊领域的知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验异国文化。因此,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其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始终停留在读课文、背单词、机械操练与对话等重复性的环节,学生的课堂35分钟似乎浸润在了英语的学习氛围中,但实则是脱离真实的生活。而在课后,他们所说的语言、所生活的世界与英语完全没了关联。这样的英语学习,是无法实现真实的语言沟通的。BYOD让以上问题开始有了转机。
一、BYOD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常态化
开展BYOD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第一天,班内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不再受限于课堂上的35分钟。根据每单元不同的主题,他们可以在课前展开自主预习,在课后延续课堂所学。他们不用担心课堂上自己的观点无法表达、无法被倾听,因为在课后有更大的平台在等着他们。
以我执教的三年级第一学期My school这个单元为例: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时My school的前一晚,他们需要在平台完成一份关于第一课时Alice’s school知识反馈的练习组,在第二天正式的课堂上我首先对练习组的答题情况进行简单反馈,将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进行集体分析,随后开展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
课后,我提供了一些本校各个场所的图片,要求学生使用这些图片以及本单元关键语言对学校的场所进行描述,制作创课。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他想介绍的场所,自由组合图片素材或是自行上网下载,灵活运用已学语言进行描述输出。而在第三课时,我又同样需要对前一天的创课进行反馈……可见,相较于以往相对割裂的学习,BYOD带给学生的是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体验,英语学习实现了真正的常态化。
此外,无论是在平台上完成的练习组,还是创课,都能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及时评价,倾听与对话不再受限于时间,学生自由创作和思考的时间也大大被延长。
二、BYOD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流程再造,评价前置
BYOD,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贯通,但也给教师提出了亟须改变的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作业、学生评价如何体现个性化与差异化,又如何做到三者的连贯与统一?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后,教学流程再造便应运而生,因为它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结果,是一种更加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教学。它是一种从原先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设计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流程,就是让教学流程基于课程标准,用标准引导评价和教学,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我校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前移,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让课堂有了一致的方向和差异的比照,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策略的核心是“评价前置,细化量表”,即把教学评价前置到教学活动进行前,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量表,评价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以及如何达成目标。教师清晰的目标意识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关键。
英语组从2014年2月起将单元评价量表融入到了教案当中,无论是教师教学与作业设计,还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都会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此外,一些教师在发布创课作业时,也将评价前置,学生心中有了衡量标准,更有助于他们展开非正式化的课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比如:我校朱娴老师发布了Around my home的创课,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周围的生活设施,同时她给出了非常明确的1至5星的评价标准。
三、BYOD丰富了英语作业的种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BYOD让个性化数字化作业成为可能,英语教师不再拘泥于枯燥乏味的抄写作业或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背诵作业,他们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利用各类APP完成更有趣、更真实、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英语真正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同时也能够鼓励他们发现身边的英语,让英语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我在创课上发布了暑假作业“生活中的英语”,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设计过程供参考:发现(身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拍照—拼图—(利用“有道词典”查一查发音与解释)跟读并截图—制作创课(加入音频、图片和其他标签)—完成创课并关联教师,也可以自创。学生分享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创课:有的是外出旅游时发现的英语,有的是在零食的外包装上发现的英语,有的则是课外读物上发现的英语。通过这样的作业,我感受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不再只是书本、录音与试卷,更多的是这个世界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
而我校张遐蓉老师利用创课布置了寒假作业——绘本阅读,通过让学生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绘本,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而且让学生真正接触了到欧美学生正在阅读的原版书籍。强大的数字化资源与BYOD相结合,才使得这样的作业得以成形。
四、BYOD鼓励个性发展,帮助师生打造个性化英语空间
在BYOD这样的常态化学习之下,每位学生和教师都拥有着不同的英语空间。比如:四年级的沈同学,他的创课个人空间分为英语阅读、英语专场等内容,发布的创课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他还收集了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并进行一一点评;介绍自己假期旅行的所见所闻;给同学们朗读恐怖故事……再比如:四年级的赵同学,他自己创建了英文歌曲专辑……正因为自带设备,正因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才造就了每个不一样的学生。
每位英语教师的专辑也各有千秋。比如:张遐蓉老师的专辑有许多她的假期生活、她的手工世界、她的绘本阅读;我的专辑有生活中的英语、有假期生活、有贺卡制作和书写展示等。英语学习,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充分体现了个性,体现了个人的思想。
三年多来,BYOD连起了课堂内外,形成了开放、互动、共享、有效的大课堂观,使常态化学习成为可能。如果学生没有能够供自己个性化使用的终端,就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创造的学习环境,BYOD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BYOD是数字化学习的第一入口。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学科,将更加投入到BYOD 数字化的环境中来,用技术高效学习,有方式陶冶情操,发现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学生。
Let’s bring your own device, bring your own ideas.让我们BYOD,让我们成就个性发展。
【关键词】自带设备;常态化英语学习;个性化英语教学与评价;个性化英语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16-02
【作者简介】李诗雯,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上海,201800)教导处教学变革部助理,一级教师。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从2012年起率先在上海开展BYOD数字化学习研究。三年多来,在数字化系统变革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教学流程再造”“创课”两个阶段,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互联网开放学习模式。学校38个班级,1801名学生中17个班级824名学生BYOD。
学生自带设备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充分挖掘和探索自带设备给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带来的改变与帮助。而在众多学科当中,英语的特殊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特殊领域的知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验异国文化。因此,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其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始终停留在读课文、背单词、机械操练与对话等重复性的环节,学生的课堂35分钟似乎浸润在了英语的学习氛围中,但实则是脱离真实的生活。而在课后,他们所说的语言、所生活的世界与英语完全没了关联。这样的英语学习,是无法实现真实的语言沟通的。BYOD让以上问题开始有了转机。
一、BYOD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常态化
开展BYOD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第一天,班内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不再受限于课堂上的35分钟。根据每单元不同的主题,他们可以在课前展开自主预习,在课后延续课堂所学。他们不用担心课堂上自己的观点无法表达、无法被倾听,因为在课后有更大的平台在等着他们。
以我执教的三年级第一学期My school这个单元为例: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时My school的前一晚,他们需要在平台完成一份关于第一课时Alice’s school知识反馈的练习组,在第二天正式的课堂上我首先对练习组的答题情况进行简单反馈,将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进行集体分析,随后开展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
课后,我提供了一些本校各个场所的图片,要求学生使用这些图片以及本单元关键语言对学校的场所进行描述,制作创课。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他想介绍的场所,自由组合图片素材或是自行上网下载,灵活运用已学语言进行描述输出。而在第三课时,我又同样需要对前一天的创课进行反馈……可见,相较于以往相对割裂的学习,BYOD带给学生的是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体验,英语学习实现了真正的常态化。
此外,无论是在平台上完成的练习组,还是创课,都能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及时评价,倾听与对话不再受限于时间,学生自由创作和思考的时间也大大被延长。
二、BYOD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流程再造,评价前置
BYOD,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贯通,但也给教师提出了亟须改变的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作业、学生评价如何体现个性化与差异化,又如何做到三者的连贯与统一?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后,教学流程再造便应运而生,因为它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结果,是一种更加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教学。它是一种从原先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设计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流程,就是让教学流程基于课程标准,用标准引导评价和教学,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我校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前移,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让课堂有了一致的方向和差异的比照,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策略的核心是“评价前置,细化量表”,即把教学评价前置到教学活动进行前,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量表,评价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以及如何达成目标。教师清晰的目标意识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关键。
英语组从2014年2月起将单元评价量表融入到了教案当中,无论是教师教学与作业设计,还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都会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此外,一些教师在发布创课作业时,也将评价前置,学生心中有了衡量标准,更有助于他们展开非正式化的课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比如:我校朱娴老师发布了Around my home的创课,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周围的生活设施,同时她给出了非常明确的1至5星的评价标准。
三、BYOD丰富了英语作业的种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BYOD让个性化数字化作业成为可能,英语教师不再拘泥于枯燥乏味的抄写作业或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背诵作业,他们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利用各类APP完成更有趣、更真实、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英语真正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同时也能够鼓励他们发现身边的英语,让英语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我在创课上发布了暑假作业“生活中的英语”,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设计过程供参考:发现(身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拍照—拼图—(利用“有道词典”查一查发音与解释)跟读并截图—制作创课(加入音频、图片和其他标签)—完成创课并关联教师,也可以自创。学生分享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创课:有的是外出旅游时发现的英语,有的是在零食的外包装上发现的英语,有的则是课外读物上发现的英语。通过这样的作业,我感受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不再只是书本、录音与试卷,更多的是这个世界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
而我校张遐蓉老师利用创课布置了寒假作业——绘本阅读,通过让学生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绘本,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而且让学生真正接触了到欧美学生正在阅读的原版书籍。强大的数字化资源与BYOD相结合,才使得这样的作业得以成形。
四、BYOD鼓励个性发展,帮助师生打造个性化英语空间
在BYOD这样的常态化学习之下,每位学生和教师都拥有着不同的英语空间。比如:四年级的沈同学,他的创课个人空间分为英语阅读、英语专场等内容,发布的创课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他还收集了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并进行一一点评;介绍自己假期旅行的所见所闻;给同学们朗读恐怖故事……再比如:四年级的赵同学,他自己创建了英文歌曲专辑……正因为自带设备,正因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才造就了每个不一样的学生。
每位英语教师的专辑也各有千秋。比如:张遐蓉老师的专辑有许多她的假期生活、她的手工世界、她的绘本阅读;我的专辑有生活中的英语、有假期生活、有贺卡制作和书写展示等。英语学习,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充分体现了个性,体现了个人的思想。
三年多来,BYOD连起了课堂内外,形成了开放、互动、共享、有效的大课堂观,使常态化学习成为可能。如果学生没有能够供自己个性化使用的终端,就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创造的学习环境,BYOD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BYOD是数字化学习的第一入口。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学科,将更加投入到BYOD 数字化的环境中来,用技术高效学习,有方式陶冶情操,发现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学生。
Let’s bring your own device, bring your own ideas.让我们BYOD,让我们成就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