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个成语能描述电信行业,那肯定是:一日千里。
“东方红”乐曲,每逢整点时间,乐曲《东方红》总会在西长安街的上空回荡。这座1952年兴建的北京电报大楼,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噪音还很小,清脆的钟声可以传得很远。那时,到彻夜通明的北京电报大楼发封电报或是打个长途电话,算是件很奢侈的事。
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从书信到电报、电话再到可视电话,从传呼到大哥大、手机再到智能手机,从GSM到3G再到4G,从拨号上网到宽带、百兆宽带再到移动互联网,从纸条到短信、QQ再到微信、易信……发生在电信领域的进步和变化,几乎都是划时代的。
如果有一个成语能描述电信行业,那肯定是:一日千里。
它们渐近渐远
电报
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北京电报大楼投入使用。
1970年,电报一个字要3分半钱;发一封信件,邮费8分钱。
1985年以前,北京电报局的公众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300万份,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一半。
1987年,中国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全国交换机、集中器总容量已达2.3万门,用户数达到7400多户,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路体系,同时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自动交换,用户电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通信手段。
2001年8月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传统电报业务淡出日常生活。
传呼
“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上世纪90年代初,该组合曾为先富和装富的道具。
联通寻呼是国家公众通信网中最大的无线寻呼网,其前身是中国电信属下的无线寻呼业务。高峰时期在网用户6000万,网络遍及中国城乡。1999年,该业务从中国电信剥离并组建“国信寻呼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月又成建制划入中国联通,成为联通的一个业务部门。而不到两年,用户的流失量即高达千万。2005年底不足100万户,每年亏损都在1亿元以上。
试转向股票、警务等专业化服务无果后, 2007年 3月底,中国联通发布公告,寻呼服务业务在全国30个省市正式停业。
书信
写信,是慢时代的标志性情报传递工具。
邮政局(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收寄书信。人们全国的所有角落期待邮递员的到来,也更多的关心“有没有我的信”。
后来的短信、微信,或者电话、视频,这种即时通讯让人们失去写信的动力。对于邮政局,与个人提笔忘字一同出现的就是曾经最繁杂的工作——收拣、投递信件业务已经萎缩到忽略不计。
现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重点业务已经变为银行、快递、包裹和报刊订阅。
它们正在流行
固话
中学课本《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文中,长途电话则成为了连接首都与平陆以及各个相关单位的生命线。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电话,就没有这61个阶级兄弟的生命。
新中国的电话,最初二三十年间,多分布于机关、国营单位、商场、商店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使用公共电话。
至于私人电话的逐渐普及,得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一部电话的初装费达到上千元,还要排上半年的队。
随后的20多年,固定电话开始从一种身份的象征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2008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4035.9万户,比1949年增长了1560倍,固定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0.05部提高到每百人25.5部。
固定电话不存在充电及手机信号辐射的问题,但受移动电话的冲击,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固定电话用户流失严重。根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7月底,仅有2.72亿用户在使用固网电话服务,占全中国人口比例的20.5%。
现在正在流行的,也在慢慢消逝。这是个关于变的不朽哲学。
移动电话
手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个伟大的发明。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可以随意接打电话、登录网络,与外界取得联系。
1987年,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
1994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的手机用户呈裂变级增长。2001年11月底,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用户过亿和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共有11.85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5%。
手机业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或许是缘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以前的手机信号不稳、覆盖区域较小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信号较强,地铁、电梯乃至珠穆朗玛峰顶均可覆盖。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穆朗玛峰通信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就是重要的例证。
网络
尽管1994年中国才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尽管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然而这一领域里前进的空间还很大。
有线宽带方面,目前中国开始推行“宽带中国”战略,两大骨干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在投入巨资改善中国宽带的现状,百兆宽带及光纤改造已在推行中。 相比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取得蓬勃发展。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7月31日,11.85亿移动用户中,有8.2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其中3G上网用户总数达2.5亿户(3G用户3.2亿),月平均使用流量超过120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4G的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成绩将更为显著。
变则通
电信行业史,最大的关键词是拆分重组。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1994年3月,国务院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中国电信前身)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
1998年,邮政和电信主营,邮电部拆分为国家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中国电信横空出世。
企业方面,大动作也是接二连三。
1994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在市话和移动业务方面与中国电信展开竞争,中国电信业的坚冰被正式打破。
1995年,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9年7月,中国电信基本完成原固定电话业务与移动业务的分离工作。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一个月后,在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业务之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自此,中国通信行业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至今,通信市场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重组,通信市场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由中国电信一家经营到中国电信和联通分庭抗礼,再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六家逐鹿;最后形成了六合三的综合运营局面。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世界500强电信企业(总共20家)中排名第4位、11位和14位。
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中国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能上网,95%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3G网络基本覆盖全国。
在中国移动、大唐电信等企业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研发,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世界级移动3G和4G标准。
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和老百姓信息生活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然而,与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价格上涨不同的是,电信业的价格走势一路向下。
有全球第一大的电信用户市场做后盾,有世界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中国电信行业的未来,谁能限量呢?
“东方红”乐曲,每逢整点时间,乐曲《东方红》总会在西长安街的上空回荡。这座1952年兴建的北京电报大楼,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噪音还很小,清脆的钟声可以传得很远。那时,到彻夜通明的北京电报大楼发封电报或是打个长途电话,算是件很奢侈的事。
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从书信到电报、电话再到可视电话,从传呼到大哥大、手机再到智能手机,从GSM到3G再到4G,从拨号上网到宽带、百兆宽带再到移动互联网,从纸条到短信、QQ再到微信、易信……发生在电信领域的进步和变化,几乎都是划时代的。
如果有一个成语能描述电信行业,那肯定是:一日千里。
它们渐近渐远
电报
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北京电报大楼投入使用。
1970年,电报一个字要3分半钱;发一封信件,邮费8分钱。
1985年以前,北京电报局的公众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300万份,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一半。
1987年,中国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全国交换机、集中器总容量已达2.3万门,用户数达到7400多户,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路体系,同时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自动交换,用户电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通信手段。
2001年8月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传统电报业务淡出日常生活。
传呼
“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上世纪90年代初,该组合曾为先富和装富的道具。
联通寻呼是国家公众通信网中最大的无线寻呼网,其前身是中国电信属下的无线寻呼业务。高峰时期在网用户6000万,网络遍及中国城乡。1999年,该业务从中国电信剥离并组建“国信寻呼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月又成建制划入中国联通,成为联通的一个业务部门。而不到两年,用户的流失量即高达千万。2005年底不足100万户,每年亏损都在1亿元以上。
试转向股票、警务等专业化服务无果后, 2007年 3月底,中国联通发布公告,寻呼服务业务在全国30个省市正式停业。
书信
写信,是慢时代的标志性情报传递工具。
邮政局(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收寄书信。人们全国的所有角落期待邮递员的到来,也更多的关心“有没有我的信”。
后来的短信、微信,或者电话、视频,这种即时通讯让人们失去写信的动力。对于邮政局,与个人提笔忘字一同出现的就是曾经最繁杂的工作——收拣、投递信件业务已经萎缩到忽略不计。
现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重点业务已经变为银行、快递、包裹和报刊订阅。
它们正在流行
固话
中学课本《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文中,长途电话则成为了连接首都与平陆以及各个相关单位的生命线。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电话,就没有这61个阶级兄弟的生命。
新中国的电话,最初二三十年间,多分布于机关、国营单位、商场、商店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使用公共电话。
至于私人电话的逐渐普及,得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一部电话的初装费达到上千元,还要排上半年的队。
随后的20多年,固定电话开始从一种身份的象征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2008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4035.9万户,比1949年增长了1560倍,固定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0.05部提高到每百人25.5部。
固定电话不存在充电及手机信号辐射的问题,但受移动电话的冲击,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固定电话用户流失严重。根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7月底,仅有2.72亿用户在使用固网电话服务,占全中国人口比例的20.5%。
现在正在流行的,也在慢慢消逝。这是个关于变的不朽哲学。
移动电话
手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个伟大的发明。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可以随意接打电话、登录网络,与外界取得联系。
1987年,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
1994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的手机用户呈裂变级增长。2001年11月底,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用户过亿和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共有11.85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5%。
手机业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或许是缘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以前的手机信号不稳、覆盖区域较小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信号较强,地铁、电梯乃至珠穆朗玛峰顶均可覆盖。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穆朗玛峰通信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就是重要的例证。
网络
尽管1994年中国才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尽管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然而这一领域里前进的空间还很大。
有线宽带方面,目前中国开始推行“宽带中国”战略,两大骨干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在投入巨资改善中国宽带的现状,百兆宽带及光纤改造已在推行中。 相比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取得蓬勃发展。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7月31日,11.85亿移动用户中,有8.2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其中3G上网用户总数达2.5亿户(3G用户3.2亿),月平均使用流量超过120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4G的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成绩将更为显著。
变则通
电信行业史,最大的关键词是拆分重组。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1994年3月,国务院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中国电信前身)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
1998年,邮政和电信主营,邮电部拆分为国家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中国电信横空出世。
企业方面,大动作也是接二连三。
1994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在市话和移动业务方面与中国电信展开竞争,中国电信业的坚冰被正式打破。
1995年,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9年7月,中国电信基本完成原固定电话业务与移动业务的分离工作。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一个月后,在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业务之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自此,中国通信行业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至今,通信市场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重组,通信市场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由中国电信一家经营到中国电信和联通分庭抗礼,再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六家逐鹿;最后形成了六合三的综合运营局面。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世界500强电信企业(总共20家)中排名第4位、11位和14位。
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中国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能上网,95%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3G网络基本覆盖全国。
在中国移动、大唐电信等企业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研发,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世界级移动3G和4G标准。
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和老百姓信息生活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然而,与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价格上涨不同的是,电信业的价格走势一路向下。
有全球第一大的电信用户市场做后盾,有世界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中国电信行业的未来,谁能限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