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感受、见识说出来,再写下来,与别人交流,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是儿童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话必须从低年级起步,循序渐进,实现乐于表达,勤于动笔。
一、 写话应回归儿童的本真
时下的语文课朗读多了,背诵加强了,识字、写字也重视了,但“写话”被排斥在边缘,听凭孩子“自由发挥”,或过早提出作文的“标准”,要求孩子写出“内容丰富”“打动人心”等有文采的作品,给儿童写话设置了障碍。写话教学的随意性和功利性,扭曲了写话的本质功能,背离了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写话,亟待回归儿童本真,首先要让儿童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如果能获得自由支配的闲暇,孩子们会领你走进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走进活泼清朗的儿童世界,让你重温梦幻童年,和他们一起奔向小溪边,树林中,自由自在的交谈,无拘无束的提问,理直气壮的辩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无需包装,无需掩饰,向人展示的完全是儿童天赋的自主精神和真实的本性。智慧的教育会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力量,这股力量会演绎出绚烂多彩的童年生活,要珍视,这正是儿童写话永不枯竭的源泉。
这样,学生就不会满足于口语交流这一种方式,碰到适当的情境,就会尝试着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投入这种纯自然的写话活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口语交际、写话融会其中,旨在构建“感悟、理解语言——内化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口头、书面)表达”科学的良性系统,使孩子逐步达成独立写话的目标。
二、 写话应引儿童走向“最近发展区”
从儿童能用口语进行人际交往到独立写话之间,有一个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指导下的写话过程。只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激发和启动一系列心理发展过程,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情智与能力阶梯上提高一级。
首先应关注兴趣。写话的兴趣需要引发,更需要培养。教师应热忱指导,积极鼓励,哪怕孩子只写了一两句话,写的是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应加以赏识,鼓励孩子坚持写下去。写啊,写啊,孩子就会从“没兴趣”到“有意思”,久而久之,乐于书面表达就渐渐演化出“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关注仿作。它是儿童写话“最近发展区”的有效路径。婴儿学步,幼儿学画,少儿写字都是从模仿入门的。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很强,主要依赖于模仿,儿童学写话,仿作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 模仿,指导写话的有效途径
课本中的感人故事、儿童读物中的精美诗文都是模仿的最佳蓝本,因为它贴近儿童心灵,运用儿童语言,具有童真童趣。在教学实际中,我的具体做法是:立足课堂,指导精读范文,遴选仿点,随文练笔,循序渐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依照范型仿写
① 仿照词语结构写句子。
例句:蝈蝈在大树下乘凉。(苏教版小语一上《蚂蚁和蝈蝈》)
练习:(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写出的句子:
★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 活动课上,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 星期天,我和哥哥在公园里荡秋千。
学生仿写的句子,比较例句,更为具体。增加了“何时”“怎么样”几处内容,超越了练习的要求,不自觉地提升了一步,显示出发展的潜能。
② 仿照句子组合写诗句。
例句: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苏教版小语一下《雨点》)
练习:雨点落到(哪里),在(哪里)(干什么)。
学生写出的诗句:
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玩蹦床。
雨点落到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
雨点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长。
雨点落到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前两句虽是“依葫芦画瓢”,但有孩子活泼的想象和创新;后两句则有提升,写出了雨点给生物带来了快乐,揭示了自然界的因果联系。
上述依照范型仿写句子,虽是“依葫芦画瓢”,但并非“封闭式”的“单纯的语言形式训练”,它综合了阅读、想象和语言类推,既是模仿,也是创新。
2.借助词串扩写
词串识字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义相关的词语排列组合成一个情境,表现一个主题,读起来押韵上口,利于记诵。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孩子想象,连句成段,扩写成文,也是写话的一种好方式。
例:沙滩 贝壳 脚丫(苏教版小语一上《识字5》)
练习:指导孩子看图,读词串,想象海滨情景,用上提供的词语练习说话,再写下来。教师可给出起始句:“来到大海边,一眼望去……”学生便能顺畅行文。
3.想象空白补写
文本中经常留有空白,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填补空白,也会给写话增添情智含量。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景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教学时,教师抓住“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悬念,引导学生猜想: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话?接着根据课文,提供扶助句式:
一封写给(怎样的)(谁),(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小朋友的写话:
★一封写给调皮可爱的小猴,快采摘好秋果储存好,留着冬天吃。
★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棕熊,睡觉的时候别着凉生病。
儿童写话,需要成人的具体指导,但这种指导首先在于激发兴趣,要体现“导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指导写话,从模仿入门,要做到仿中练格,仿而不死,先扶后放,让儿童在写话过程中激活情智,让儿童的写话充满灵动。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一、 写话应回归儿童的本真
时下的语文课朗读多了,背诵加强了,识字、写字也重视了,但“写话”被排斥在边缘,听凭孩子“自由发挥”,或过早提出作文的“标准”,要求孩子写出“内容丰富”“打动人心”等有文采的作品,给儿童写话设置了障碍。写话教学的随意性和功利性,扭曲了写话的本质功能,背离了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写话,亟待回归儿童本真,首先要让儿童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如果能获得自由支配的闲暇,孩子们会领你走进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走进活泼清朗的儿童世界,让你重温梦幻童年,和他们一起奔向小溪边,树林中,自由自在的交谈,无拘无束的提问,理直气壮的辩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无需包装,无需掩饰,向人展示的完全是儿童天赋的自主精神和真实的本性。智慧的教育会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力量,这股力量会演绎出绚烂多彩的童年生活,要珍视,这正是儿童写话永不枯竭的源泉。
这样,学生就不会满足于口语交流这一种方式,碰到适当的情境,就会尝试着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投入这种纯自然的写话活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口语交际、写话融会其中,旨在构建“感悟、理解语言——内化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口头、书面)表达”科学的良性系统,使孩子逐步达成独立写话的目标。
二、 写话应引儿童走向“最近发展区”
从儿童能用口语进行人际交往到独立写话之间,有一个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指导下的写话过程。只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激发和启动一系列心理发展过程,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情智与能力阶梯上提高一级。
首先应关注兴趣。写话的兴趣需要引发,更需要培养。教师应热忱指导,积极鼓励,哪怕孩子只写了一两句话,写的是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应加以赏识,鼓励孩子坚持写下去。写啊,写啊,孩子就会从“没兴趣”到“有意思”,久而久之,乐于书面表达就渐渐演化出“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关注仿作。它是儿童写话“最近发展区”的有效路径。婴儿学步,幼儿学画,少儿写字都是从模仿入门的。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很强,主要依赖于模仿,儿童学写话,仿作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 模仿,指导写话的有效途径
课本中的感人故事、儿童读物中的精美诗文都是模仿的最佳蓝本,因为它贴近儿童心灵,运用儿童语言,具有童真童趣。在教学实际中,我的具体做法是:立足课堂,指导精读范文,遴选仿点,随文练笔,循序渐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依照范型仿写
① 仿照词语结构写句子。
例句:蝈蝈在大树下乘凉。(苏教版小语一上《蚂蚁和蝈蝈》)
练习:(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写出的句子:
★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 活动课上,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 星期天,我和哥哥在公园里荡秋千。
学生仿写的句子,比较例句,更为具体。增加了“何时”“怎么样”几处内容,超越了练习的要求,不自觉地提升了一步,显示出发展的潜能。
② 仿照句子组合写诗句。
例句: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苏教版小语一下《雨点》)
练习:雨点落到(哪里),在(哪里)(干什么)。
学生写出的诗句:
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玩蹦床。
雨点落到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
雨点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长。
雨点落到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前两句虽是“依葫芦画瓢”,但有孩子活泼的想象和创新;后两句则有提升,写出了雨点给生物带来了快乐,揭示了自然界的因果联系。
上述依照范型仿写句子,虽是“依葫芦画瓢”,但并非“封闭式”的“单纯的语言形式训练”,它综合了阅读、想象和语言类推,既是模仿,也是创新。
2.借助词串扩写
词串识字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义相关的词语排列组合成一个情境,表现一个主题,读起来押韵上口,利于记诵。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孩子想象,连句成段,扩写成文,也是写话的一种好方式。
例:沙滩 贝壳 脚丫(苏教版小语一上《识字5》)
练习:指导孩子看图,读词串,想象海滨情景,用上提供的词语练习说话,再写下来。教师可给出起始句:“来到大海边,一眼望去……”学生便能顺畅行文。
3.想象空白补写
文本中经常留有空白,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填补空白,也会给写话增添情智含量。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景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教学时,教师抓住“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悬念,引导学生猜想: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话?接着根据课文,提供扶助句式:
一封写给(怎样的)(谁),(提醒他要注意什么)。
小朋友的写话:
★一封写给调皮可爱的小猴,快采摘好秋果储存好,留着冬天吃。
★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棕熊,睡觉的时候别着凉生病。
儿童写话,需要成人的具体指导,但这种指导首先在于激发兴趣,要体现“导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指导写话,从模仿入门,要做到仿中练格,仿而不死,先扶后放,让儿童在写话过程中激活情智,让儿童的写话充满灵动。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