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PBL教学法的深入钻研和教学实践,发现将该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多方面优势,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高中生物 教学研究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PBL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学法而言,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此外,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问题解决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条件采用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具体地将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笔者以“减数分裂”新授课为例进行了尝试。
1.创新导入,激发疑惑
课程导入环节对一堂新课来说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有效激发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本次PBL教学实践中,笔者将PBL教学法渗透到导入环节,获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通过PPT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图片,图片中有森林中的老虎一家三口、南极的企鹅母子、大小松树及人类的一家三口,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1:“为什么所有物种的后代都跟亲代是同一物种?”学生回答:“是因为遗传。”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子代是如何从亲代获得遗传物质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是通过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子结合进行遗传的。”此时笔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提出问题3:“生物体除了通过精卵结合的方式繁殖以外,还有其他方式吗?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请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然后提出问题4:人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学生回答:“46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5:“以我们人类自身为例,请同学们推测父母双方将染色体遗传给子代,子代能获得多少条染色体?”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道:“92条。”又提出问题6:“那么事实上人类每一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都是46条。”此时,学生的疑惑被激发起来:为什么事实的结果与推测不一样呢?既然子代同时遗传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但是为什么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不等于父母染色体数目之和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物体是怎么保证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呢?一系列疑问冒了出来。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针对学生遇到的以上一系列问题,笔者并未急着直接给学生讲解原因,而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周的课后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户外调查等方式探究以上这些疑问,并在下周一的生物课上派代表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跟进各小组的探究情况,并加以指导。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认为子代是只遗传了母方的染色体,而没有遗传父方的染色体,因此子代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样。此时,笔者追问:“那么为什么子代既有母方的特征又有父方的特征呢?”学生想:“那么是不是大部分染色体来自母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或者大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于母方呢?”对于学生的这些猜想,笔者建议采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户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信息并加以讨论。
3.班级研讨,解决问题
通过一周时间的探究之后,四个小组先就生物体的繁殖方式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通过调查,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马铃薯、红薯、生姜、甘蔗等植物是通过自身发芽生长而来的,细菌主要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的,草莓是通过匍匐茎生长而来的。并且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些生殖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而人类和大多数动物及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合进行有性生殖的。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定义,由此,学生对生物体的生殖方式的认识从精卵细胞结合的有性生殖扩展到了无性生殖。在学生知道了无性生殖的原理之后,笔者追问:“那么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很有成就感地回答道:“因为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子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遗传性状不改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笔者将问题引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上:“那么有性生殖的生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保证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一致的呢?”各小组就这个问题的探究情况进行了汇报。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面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的界定,学生知道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此时,笔者追问:“那么为什么父方和母方都只是将各自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传给子代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各自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了的呢?”由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小组讨论,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了由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减半了,这种细胞的分裂方式叫做减数分裂。
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以下五个问题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问题是:1.减数分裂的实质是什么?2.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是什么?3.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是何时?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什么?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什么?带着这五个问题,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理解,并为下一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4.结语
PBL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巨大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非常广泛,还有待于广大同仁发掘其中奥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67.
[2]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51-157.
[3]张小勇,王重力,李维.生物教师教学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3-60.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高中生物 教学研究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PBL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学法而言,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此外,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问题解决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条件采用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具体地将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笔者以“减数分裂”新授课为例进行了尝试。
1.创新导入,激发疑惑
课程导入环节对一堂新课来说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有效激发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本次PBL教学实践中,笔者将PBL教学法渗透到导入环节,获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通过PPT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图片,图片中有森林中的老虎一家三口、南极的企鹅母子、大小松树及人类的一家三口,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1:“为什么所有物种的后代都跟亲代是同一物种?”学生回答:“是因为遗传。”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子代是如何从亲代获得遗传物质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是通过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子结合进行遗传的。”此时笔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提出问题3:“生物体除了通过精卵结合的方式繁殖以外,还有其他方式吗?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请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然后提出问题4:人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学生回答:“46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5:“以我们人类自身为例,请同学们推测父母双方将染色体遗传给子代,子代能获得多少条染色体?”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道:“92条。”又提出问题6:“那么事实上人类每一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都是46条。”此时,学生的疑惑被激发起来:为什么事实的结果与推测不一样呢?既然子代同时遗传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但是为什么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不等于父母染色体数目之和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物体是怎么保证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呢?一系列疑问冒了出来。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针对学生遇到的以上一系列问题,笔者并未急着直接给学生讲解原因,而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周的课后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户外调查等方式探究以上这些疑问,并在下周一的生物课上派代表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跟进各小组的探究情况,并加以指导。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认为子代是只遗传了母方的染色体,而没有遗传父方的染色体,因此子代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样。此时,笔者追问:“那么为什么子代既有母方的特征又有父方的特征呢?”学生想:“那么是不是大部分染色体来自母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或者大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于母方呢?”对于学生的这些猜想,笔者建议采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户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信息并加以讨论。
3.班级研讨,解决问题
通过一周时间的探究之后,四个小组先就生物体的繁殖方式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通过调查,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马铃薯、红薯、生姜、甘蔗等植物是通过自身发芽生长而来的,细菌主要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的,草莓是通过匍匐茎生长而来的。并且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些生殖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而人类和大多数动物及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合进行有性生殖的。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定义,由此,学生对生物体的生殖方式的认识从精卵细胞结合的有性生殖扩展到了无性生殖。在学生知道了无性生殖的原理之后,笔者追问:“那么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很有成就感地回答道:“因为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子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遗传性状不改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笔者将问题引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上:“那么有性生殖的生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保证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一致的呢?”各小组就这个问题的探究情况进行了汇报。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面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的界定,学生知道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此时,笔者追问:“那么为什么父方和母方都只是将各自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传给子代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各自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了的呢?”由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小组讨论,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了由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减半了,这种细胞的分裂方式叫做减数分裂。
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以下五个问题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问题是:1.减数分裂的实质是什么?2.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是什么?3.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是何时?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什么?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什么?带着这五个问题,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理解,并为下一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4.结语
PBL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巨大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非常广泛,还有待于广大同仁发掘其中奥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67.
[2]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51-157.
[3]张小勇,王重力,李维.生物教师教学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