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让课堂教学扎实高效,促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寻求适应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实践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尊重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的根本。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班化教育 有效性
小班化教育是班级人数相对较少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的形式,它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单纯地强调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与巩固的课堂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需要。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组织、引导、咨询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小班化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和满足学生个性,寻求适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探索。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说到师生交往,我以为,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宽容、尊重、平等。
中国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民主精神淡薄。老师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定向、定规和定论者,扮演着“领导角色”,对课堂活动进行控制。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成了接收知识的机器,成了被强制学习的对象。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老师预设的圈套里,得不到纵深发展的机会,学习不知不觉地演绎成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就难以发挥,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行为;如果学生在紧张和不安中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火花就难于迸发出来。因此,松解长期以来束缚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纪律准绳”,优化互动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小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之一。
教育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小班化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班资源”,努力改变自己与学生的角色,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学生,多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二、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自主
自主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伙伴等方面有选择权。学生自己决定先学哪部分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选择哪一个难度的习题做,和谁合作学习等都是自主性的表现。教师要充分提供表现学生自主性的机会。
自主的学习也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教师尤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卢梭提出,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学问。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减少集体教学的时间,多给学生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
小班化教学由于时空的重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为教学的合作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这种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学习最好是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群体。教师应尽量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予以明确的引导。
3.开放
小班化的教学打破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加强了与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通过活动综合,达到了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室环境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一劳永逸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经常更换布置方式,不断营造开放的、动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引发出内心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座位的不同形式排列也是小班化课堂的一大特色,小班化由于人数少,座位排列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排列成各种不同形式;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这是小班化课堂综合性的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整合同样也体现了课堂的综合性,它能加强与各学科的渗透与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与之关联的现实生活,使教学走向丰富。
三、尊重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的根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与生俱来的气质上的差异,更有后天受环境、社会、学校等诸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小班化教学能使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求知欲望强、知识面广的好学生,也有一些聪明但学习热情一般的中等生,甚至还会有学困生。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在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差异出发,对教学所设计的各种因素、各种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由于小班教学的时空扩容,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密度和融洽度,为教学的分层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学目标分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我们设计层次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通过实验证明,儿童至少可以确定其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第二个是潜在水平,表现为学生尚不能独立、自如地完成任务,在经过帮助启发,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设计的层次目标必须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
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划分层次要适当,确定层次目标更要适度。适度的目标是指既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又能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像“跳一跳,摘桃子”。
2.教学过程分梯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梯次,老师们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语文新授课为例,先是听读,再是繁杂零碎的分析。这样的方法虽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总显得枯燥单调,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小班教学如果也如法炮制,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在小班教学中能对教学过程作些“分解”,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递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设计问题的难度要具有弹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问题要有渐进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3.教学评价分度
在大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一般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划一,学生对考试觉得没什么新鲜感。我认为,小班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时空的整合为小班的因人而异、分层评定提供了保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正面的评价为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评价语言更应以积极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优等生的评价可适当严格一些,以期望他们产生更大的进取心。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在小班化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先进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变化,感受到小班化教学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诚然,我们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但凭着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念,相信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班化教育 有效性
小班化教育是班级人数相对较少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的形式,它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单纯地强调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与巩固的课堂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需要。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组织、引导、咨询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小班化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如何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和满足学生个性,寻求适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探索。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说到师生交往,我以为,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宽容、尊重、平等。
中国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民主精神淡薄。老师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定向、定规和定论者,扮演着“领导角色”,对课堂活动进行控制。学生是机械的、被动的,成了接收知识的机器,成了被强制学习的对象。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老师预设的圈套里,得不到纵深发展的机会,学习不知不觉地演绎成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就难以发挥,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行为;如果学生在紧张和不安中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火花就难于迸发出来。因此,松解长期以来束缚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纪律准绳”,优化互动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小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之一。
教育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小班化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班资源”,努力改变自己与学生的角色,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学生,多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二、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自主
自主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伙伴等方面有选择权。学生自己决定先学哪部分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选择哪一个难度的习题做,和谁合作学习等都是自主性的表现。教师要充分提供表现学生自主性的机会。
自主的学习也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教师尤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卢梭提出,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学问。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减少集体教学的时间,多给学生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
小班化教学由于时空的重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为教学的合作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这种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学习最好是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群体。教师应尽量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予以明确的引导。
3.开放
小班化的教学打破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加强了与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通过活动综合,达到了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室环境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一劳永逸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经常更换布置方式,不断营造开放的、动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引发出内心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座位的不同形式排列也是小班化课堂的一大特色,小班化由于人数少,座位排列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排列成各种不同形式;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这是小班化课堂综合性的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整合同样也体现了课堂的综合性,它能加强与各学科的渗透与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与之关联的现实生活,使教学走向丰富。
三、尊重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提升的根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与生俱来的气质上的差异,更有后天受环境、社会、学校等诸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小班化教学能使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求知欲望强、知识面广的好学生,也有一些聪明但学习热情一般的中等生,甚至还会有学困生。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在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差异出发,对教学所设计的各种因素、各种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由于小班教学的时空扩容,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密度和融洽度,为教学的分层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学目标分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我们设计层次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通过实验证明,儿童至少可以确定其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第二个是潜在水平,表现为学生尚不能独立、自如地完成任务,在经过帮助启发,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设计的层次目标必须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
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划分层次要适当,确定层次目标更要适度。适度的目标是指既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又能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像“跳一跳,摘桃子”。
2.教学过程分梯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梯次,老师们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语文新授课为例,先是听读,再是繁杂零碎的分析。这样的方法虽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总显得枯燥单调,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小班教学如果也如法炮制,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在小班教学中能对教学过程作些“分解”,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递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设计问题的难度要具有弹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问题要有渐进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3.教学评价分度
在大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一般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划一,学生对考试觉得没什么新鲜感。我认为,小班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时空的整合为小班的因人而异、分层评定提供了保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正面的评价为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评价语言更应以积极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优等生的评价可适当严格一些,以期望他们产生更大的进取心。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在小班化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先进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变化,感受到小班化教学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诚然,我们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但凭着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念,相信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