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传统媒体和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李岚清同志曾强调指出:“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网络传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些探索,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习惯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变得“枯燥无味”。按照新课程理念,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报刊、图片、音像、网络,包括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等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以其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贴近生活、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实践参与等特点,能及时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有关国内外形势最新变化的材料,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时间差”,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从而改变了传统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此同时,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且易于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动态性知识的教学,应尽量选用最新的资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最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课堂上对网络材料的应用,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激发学生正确上网、用网,引导他们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主流思想,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资源的应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热点问题。网络的材料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是一些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用这些材料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例如,针对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甲型H1N1流感”这一时政热点,教学中教师可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设置以下问题:(1)国家为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在财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2)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3)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懂会用。
三、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素材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探究式地学习,都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统一。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学过程以泉州地方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线索,通过多媒体展示“泉州文化旅游线路”探究成果,进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体验、感悟。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情理上的引导,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创新的思维与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充分互动,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道德目标的高度统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四、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政治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布置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电子作业,引导学生在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开放化的网络也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受未成年人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規范、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而为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多元的网络,无疑开阔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视野,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促使其依据其自身的网络境遇,不断构造自身的道德体系。
实存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开放自由的社会,网络社会较之这种实存的社会,其开放自由性与价值多元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标举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时代,网络社会将人类创新的意念和行为推向更高的起点。网络社会是刚刚介入现实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网络社会的生存规则尚处在始建状态,全新的网络社会需要年青一代去开发、创建,处在创新之中的年青一代更需要适应网络生存的新道德的规约,这种规约不是社会主体道德的‘硬性规定’,而有赖于年青一代的自创自建,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社会是未成年人亚道德创新的热土。”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将网络资源与学科知识有结合,必将有助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念创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外国语中学)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李岚清同志曾强调指出:“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网络传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些探索,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习惯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变得“枯燥无味”。按照新课程理念,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报刊、图片、音像、网络,包括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等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以其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贴近生活、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实践参与等特点,能及时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有关国内外形势最新变化的材料,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时间差”,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从而改变了传统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此同时,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且易于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动态性知识的教学,应尽量选用最新的资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最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课堂上对网络材料的应用,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激发学生正确上网、用网,引导他们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主流思想,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资源的应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热点问题。网络的材料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是一些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用这些材料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例如,针对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甲型H1N1流感”这一时政热点,教学中教师可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设置以下问题:(1)国家为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在财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2)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3)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懂会用。
三、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素材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探究式地学习,都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统一。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学过程以泉州地方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线索,通过多媒体展示“泉州文化旅游线路”探究成果,进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体验、感悟。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情理上的引导,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创新的思维与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充分互动,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道德目标的高度统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四、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政治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布置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电子作业,引导学生在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开放化的网络也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受未成年人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規范、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而为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多元的网络,无疑开阔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视野,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促使其依据其自身的网络境遇,不断构造自身的道德体系。
实存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开放自由的社会,网络社会较之这种实存的社会,其开放自由性与价值多元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标举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时代,网络社会将人类创新的意念和行为推向更高的起点。网络社会是刚刚介入现实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网络社会的生存规则尚处在始建状态,全新的网络社会需要年青一代去开发、创建,处在创新之中的年青一代更需要适应网络生存的新道德的规约,这种规约不是社会主体道德的‘硬性规定’,而有赖于年青一代的自创自建,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社会是未成年人亚道德创新的热土。”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将网络资源与学科知识有结合,必将有助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念创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