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预习是一种很能提升效率的学习方法,也是目前很受老师们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采用合适的预习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让学生学会预习很重要,就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方法 兴趣 自主学习 习惯
有效的预习不仅能使老师的教学更容易展开,也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同时克服由于盲目记录课堂笔记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举多得的工作。
小学数学的预习一般包括全册预习、单元预习、课前预习。根据时间段和想要达到效果的不同,一般在寒暑假的预习可以是全册预习,把握下学期科目的整体学习节奏和框架;单元预习可以在周末或是一单元课程刚结束之际进行,预习内容不必过于详尽,目的在于着重找出单元重点和难点;课前预习就如字面意思那般,可以是日常预习作业,以便经过长久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就第二日的学习内容细致预习,逐个概念公式的自我推导理解,加上有关引导习题的练习,如果需要以往的知识加以辅助,也要让学生提前温故。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途径去学习“磨刀”的方法,就是本文即将论述的重点内容。
先论述一下小学数学预习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
1.明确设计预习作业的目标,预习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让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习惯,自主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确完成时间、明确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且语言简练易懂。
2.教师必须根据每日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预习作业,这是达到良好预习效果所必须的。
3.难易要适宜,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预习方法要活泛有弹性,力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提出针对自己的疑问。
4.因教学内容而异,应合理选择预习形式,每节课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要点都有差别,新授理论课与巩固习题课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预习形式去适应所有的数学课,教师需要在经过细致的思考后,比较得出更适合本课实际授课内容的预习类型。
接下来,针对上述讨论的小学数学预习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预习方法的应用进一步详细举例介绍几种,供大家参考。
1.任务竞赛型预习方式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预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对于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在群体班级中学习的小学生们来说,让其预习产生成就感来说无疑是好的方式,采取竞争型的方法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初步树立预习意识和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会显得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完四则运算后,在巩固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熟悉之前所学的四种运算方法,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预习作业设计为用2、3、4、5、6五个数,你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算式组合使其答案为偶数,比一比同学们谁写的多,有什么经验窍门等。在预习中采用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效果也会更好。
2.趣味操作型预习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数学预习作业,会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得到一段时间的持续,在次日的课堂上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动手操作的吸引,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数学预习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对于图形的认识上,在涉及“正方体认识”的预习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正方体,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并根据书本上的内容自行研究理解,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在全班交流制作的心得和对正方体的认识,使其对正方体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平面和立体相互转换的概念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尝试练习型预习方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通过在预习中试做例题,解完对照课本、理解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公式和总结方法。此后再做自主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适当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该怎样思考,先不看课本上的解答方法,自己尝试审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改进。
特别是对于应用题部分的预习,这种尝试性的预习方法会比较合适,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己想一想这样的思路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可以做得更好。
4.笔记总结型预习方式
预习的关键是了解自己不会的地方,所以需要做好记录,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等,如加法交换定律,运算的竖式写法规则等,理解不通的地方要作一些標记,比如“—”、“△”、“*”等,为做好第二天的听课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关键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当然可以记录自己在此次预习中的收获,增加自己的预习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但要逐层推进。如“长度单位换算”预习设计:a、你如何理解是单位换算吗?b、能举例不同长度单位的表示例子吗?c、我们的生活中,有运用长度换算的情况吗?d、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逐层深入,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5.新旧知识结合型预习方式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找出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复习、巩固与相互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小数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加上温习以往除法运算法则、分数约分的相关概念,让同学们更深理解在学习整数除法时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预习小数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也深知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数学,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良好的课程预习设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方法 兴趣 自主学习 习惯
有效的预习不仅能使老师的教学更容易展开,也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同时克服由于盲目记录课堂笔记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举多得的工作。
小学数学的预习一般包括全册预习、单元预习、课前预习。根据时间段和想要达到效果的不同,一般在寒暑假的预习可以是全册预习,把握下学期科目的整体学习节奏和框架;单元预习可以在周末或是一单元课程刚结束之际进行,预习内容不必过于详尽,目的在于着重找出单元重点和难点;课前预习就如字面意思那般,可以是日常预习作业,以便经过长久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就第二日的学习内容细致预习,逐个概念公式的自我推导理解,加上有关引导习题的练习,如果需要以往的知识加以辅助,也要让学生提前温故。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途径去学习“磨刀”的方法,就是本文即将论述的重点内容。
先论述一下小学数学预习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
1.明确设计预习作业的目标,预习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让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习惯,自主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确完成时间、明确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且语言简练易懂。
2.教师必须根据每日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预习作业,这是达到良好预习效果所必须的。
3.难易要适宜,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预习方法要活泛有弹性,力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提出针对自己的疑问。
4.因教学内容而异,应合理选择预习形式,每节课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要点都有差别,新授理论课与巩固习题课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预习形式去适应所有的数学课,教师需要在经过细致的思考后,比较得出更适合本课实际授课内容的预习类型。
接下来,针对上述讨论的小学数学预习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预习方法的应用进一步详细举例介绍几种,供大家参考。
1.任务竞赛型预习方式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预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对于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在群体班级中学习的小学生们来说,让其预习产生成就感来说无疑是好的方式,采取竞争型的方法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初步树立预习意识和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会显得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完四则运算后,在巩固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熟悉之前所学的四种运算方法,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预习作业设计为用2、3、4、5、6五个数,你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算式组合使其答案为偶数,比一比同学们谁写的多,有什么经验窍门等。在预习中采用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效果也会更好。
2.趣味操作型预习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数学预习作业,会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得到一段时间的持续,在次日的课堂上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动手操作的吸引,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数学预习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对于图形的认识上,在涉及“正方体认识”的预习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正方体,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并根据书本上的内容自行研究理解,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在全班交流制作的心得和对正方体的认识,使其对正方体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平面和立体相互转换的概念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尝试练习型预习方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通过在预习中试做例题,解完对照课本、理解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公式和总结方法。此后再做自主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适当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该怎样思考,先不看课本上的解答方法,自己尝试审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改进。
特别是对于应用题部分的预习,这种尝试性的预习方法会比较合适,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己想一想这样的思路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可以做得更好。
4.笔记总结型预习方式
预习的关键是了解自己不会的地方,所以需要做好记录,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等,如加法交换定律,运算的竖式写法规则等,理解不通的地方要作一些標记,比如“—”、“△”、“*”等,为做好第二天的听课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关键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当然可以记录自己在此次预习中的收获,增加自己的预习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但要逐层推进。如“长度单位换算”预习设计:a、你如何理解是单位换算吗?b、能举例不同长度单位的表示例子吗?c、我们的生活中,有运用长度换算的情况吗?d、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逐层深入,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5.新旧知识结合型预习方式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找出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复习、巩固与相互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小数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加上温习以往除法运算法则、分数约分的相关概念,让同学们更深理解在学习整数除法时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预习小数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也深知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数学,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良好的课程预习设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