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视域下考察探究作业的设计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键能力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作业作为课程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关键能力落实不可或缺的环节。指向关键能力的考察探究作业,要明确获取知识、实践探究、合作创新的设计定位,结合确定课题、深度探究、交流评价、反思拓展的设计框架,辅以呈现形式、完成方式、评价方法的设计建议,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落到实处。
  关键词 关键能力 考察探究 作业设计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一时间,教育部颁布新版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1]。其中,以考察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2]。因此,考察探究主题活动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在提出问题、研制工具、获取证据等各个环节优化作业设计,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供有效载体。
  一、关键能力视域下考察探究作业的设计定位
  1.获取知识是启程点
  与传统的强调继承和知识存储的封闭知识观不同,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实践探究是着落点
  以学科知识形式存在的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内化为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才能解决真实生活中复杂性问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学生的亲身活动是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才能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考察探究活动,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锻炼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创新是关键点
  考察探究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等。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等组合成小组,既要让学生有獨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泛的交流与密切的合作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提升合作创新的能力。
  二、关键能力视域下考察探究作业的设计框架
  1.确定课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生活世界中去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研究方案。首先,学生要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协助下,提炼出研究主题,确保主题的吸引力和高质量。其次,要组建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出假设,合理选择本小组的研究方法,预想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探寻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要根据本小组的研究主题,查找资料,设计调查表、采访提纲等,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阶段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以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的“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为例,学生发现学校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在种植多肉植物,有的越长越好,有的没多久就蔫了,就萌发了探究多肉植物的兴趣。笔者向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查找多肉植物的资料;二是撰写一份加入研究小组申请书,写清自己入组的优势。学生们通过网上搜索、书籍查阅等方式了解多肉植物的生活习性、栽培方法等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了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题,如“和肉肉亲密接触”“创意种植DIY”“书香换绿植”等。学生通过撰写入组申请书,与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生研究同一小主题,向思维更深处迈进。
  2.深度探究
  普通的作业大多有预见性,拘泥于学生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答案是现成结论性知识。大量的重复与模仿,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考察探究实施阶段,学生要对自己研究小组所探究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在实验、访谈、制作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不同的研究小组设计不同的开放性作业,它面向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
  在“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活动中,对“和肉肉亲密接触”研究小组的学生,笔者布置了“不同土壤对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的作业,学生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准备了普通土、商家自制土、商品营养土、多肉专用土四种土壤,研究了四种土壤的成分,进行了四种盆栽介质的饱和吸水率对比实验,在自主探究中得出多肉专用土适合种多肉植物的原因。“创意种植DIY”小组的学生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壳和竹节作为种植花盆,进行创意DIY。学生们用刻刀在上面雕刻图案或文字,或用彩笔进行绘制,学生乐在其中,收获成长。
  3.交流评价
  在课题交流展示阶段,学生将研究中的发现、记录、心得等进行汇总,通过课件演示、小品、手抄报等方式,将研究的历程和收获呈现出来。交流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展示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交流展示是考察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满足多主体的评价需求。此阶段的学生作业设计,要注重让学生把分门别类的知识还原成整合性知识,能进行综合运用。
  在“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展示前,笔者给学生布置“学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开放性作业。有的学生想到了制作PPT来直观展示,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向计算机老师学习如何视频剪辑,向美术老师学习如何图片美化,向数学老师学习如何统计数据等,展示成果很有说服力。有的学生想了解同学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设计了同学评价表格,从活动的参与度、成果的推广度等方面了解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的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研究成果进行了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并茂,扩大了分享面。这些综合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   4.反思拓展
  交流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让学生有一种获得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反思拓展是考察探究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新的考察探究活动的起点。反思,就是要让学生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再审视,重点关注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注重在形式、方法,特别是在内容上进行反思。拓展,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的方法,找寻新的研究点,为后续的考察探究活动打开良好的开端。因此,此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总结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以此获得新的研究主题。
  在“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活动临近尾声时,笔者布置了“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和看法”的作业。有学生提到了“生物入侵”的问题,通过网络查找到多肉植物是国外引进的,如我国曾引进水葫芦等植物,造成了后来的泛滥成灾、河道堵塞等问题,多肉植物作为外来物种,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同学提到虽然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种植多肉植物来观赏,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家里没有,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加深体验?他建议依托学校的种植园,让所有学生经历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求到了新的拓展点,有助于学生从“行动反思”到“再行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
  三、关键能力视域下考察探究作业的设计建议
  1.呈现形式要丰富
  考察探究作业呈现形式有书面和活动两种。“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在开题指导课后,笔者让学生課后根据选取的小主题,分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设定活动目标,选择研究内容,选取研究方法,完成活动方案。小组完成后,把书面的方案给教师看,师生共同探讨,获得成长。“和肉肉亲密接触”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更多多肉植物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去花鸟市场、多肉植物基地采访专业人士,把搜集和采访到的知识编成“三句半”展示给同学们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2.完成方式要多样
  考察探究作业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学生形成独立完成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作业完成方式。在“书香换绿植”活动中,要求每名学生独立设计一张海报,并写明设计意图,然后再进行组内和组间合作探讨,不断修改完善,优化海报的设计。在正式制作海报中,确定了每个版块的责任人,分工明确。当精美的海报展现在所有学生面前时,学生们不仅收获的是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独立参与和合作探究的作业中,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评价方法要多元
  外显行为注重的是学生活动的成果,内在体验更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外显行为与内在体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对完成考察探究作业从他律到自律转变,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在评价考察探究作业时,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具体物化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是否对活动具有自觉性等。在“肉肉种植的那些事儿”中,有同学说到“尽管家里阳台上也种有一些盆栽植物,但我兴趣不浓。对于多肉我更是不了解,虽然见过它们,但连名字也记不住。经过这样长时间的接触,我对它们自然有了一些感情,它们在我的眼中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呆萌了”。这样,就为未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为了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作业设计需要具备知识建构、经世致用能力发展以及学科态度品质形成三重功能[3],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作业中来,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各类知识,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 .(2017-09-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3] 张黎,曹湘洪.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07):98-101.
  [责任编辑:郭振玲]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劳动教育的落地需要学校课程系统的有力推进,小学阶段要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育,确保校本化、稳定化和常态化实施。为此,江苏省常州市安家小学结合学校传统活动课程,打造“小小创业家”项目,通过“创业、挣钱、做公益”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培养学生新型劳动能力,发展并形成新型劳动素养, 内化对新时代劳动价值的体认,学生劳有所获、劳有所乐。  关键词 真
基于地区高铁通勤时间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且研发人员流动的直接效应更显著;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因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和能力水平较高,更易从中获益,而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阶段,其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偏弱;研发人员流动、财政科技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水平4种调节因素均表现出
摘 要 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指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因而,关注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形成和习题编制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编制习题是可以从简单图形入手,借助估测活动,渗透思想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了解学生的量感学习水平和存在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量感
摘 要 “立学”课堂是深度的、有灵魂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又要在“立”字上做文章。优化问题策略能有效地建设“立学”课堂。以“问”激“学”、以“问”导“学”、以“问”启“学”,能打造有灵魂、有深度、有品质的“立学”课堂。通过“立”,改变学生“学”的生态、样态,促进学生“学”的真正发生、深度发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立学”课堂 “问学”策略  “立学”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
摘 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六点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就必然涉及班主任制定班规来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在制定班规时,应注意制定班规的必要性,以及班规中的多种困境,制定班规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多层级原则、公开性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正确实施教育惩戒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英国学校体育与活动行动计划进行分析,论述了英国学校体育活动行动的愿景、内容框架和主要措施,期望通过分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活动政策研究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英国体育 体育活动政策 体育活动  英国作为体育强国,目前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都蒸蒸日上。为防止青少年静态时间过长、解决孤独和社会孤立问题,确保体育活动成为学校日常活动和课后活动的一个组成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中会话类语篇较多,会话类语篇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别语篇的特征。教师抓住会话类语篇的特征进行文本解读,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该模态语篇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文本结构的基础上阅读其内容、探究其主题意义。选取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两个会话类语篇,分别进行文本特征的分析和文本解读的阐述。  关键词 会话类语篇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要体现整体性,图画是构成整体的重要脉络。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图画包括单元导语图、课文插图、习作配图、园地情境图等,这些图画元素体现了思维的特点,其整体性、感悟性、关联性、象征性、创造性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计路径,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以图为脉,就是对图画元素进行教学化分析,并以图画为突破口,贯穿起整个单元的教学,具体包括三大环节:前置学习,打造活动式前知识学习;按图索骥,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图式认知心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同化、顺应。图式认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丰富、从抽象走向直观。作为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并且要促进学生新旧认知图式的不断整合。只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图式的建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式认知” 教学价值 实践探寻  “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