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膳食情况、服药依从性、康复训练及出院后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延续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病;老年人
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以及治疗时间长的特点,患者及其家属长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负性情绪或临床并发症,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长期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转移到社区或家庭进行治疗,但存在护理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导致的病情恶化的情况。对此,加强医疗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在58-78岁,平均年龄(63.6±2.5)岁,高血压23 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5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在60-81岁,平均年龄(65.3±2.3)岁,高血压20 例,冠心病23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因多重原因延续性护理服务终止的患者。③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 并按照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各项工作,出院时交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复诊须知,出院后护理服务终止。
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一周内进行健康护理教育,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体系,在患者出院前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各项护理指导,在出院后的一周内实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积极回答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护理和锻炼。在出院后的4周时进行家庭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全面的免费咨询,每季度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讲课[2]。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从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来进行判定分析,其中依从性包括用药、饮食调整和康复训练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 指数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包括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和服务项目。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7.0 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采用(X±S)表示,组间的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遵医情况调查,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按时用药46例、合理饮食44例、康复训练42例;观察组中按时用药50例、合理饮食49例、康复训练53例,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
依据Barthel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均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调查情况显示,近60%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治疗时间长,经济费用高以及长期住院等情况,进而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和不良影响。其中,一些患者在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即出院,通过复诊进行病情监测,进而导致对病情监督不及时。对此,开展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患者可通过家人的帮助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院后护理指导来增加护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3-5]。相对于长期住院治疗,家庭的延续性护理较大程度上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及时与家人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了住院时遭受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开支,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医护工作人员在院后开展持续跟踪指导,患者通过指导掌握一些自我护理的专业知识,可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本次研究情况看,采取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在按时用药、合理饮食以及院后训练的依从性上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出院后进行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院后生活能力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可以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同时通过良好的医护关系、专业的护理知识来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2.
[2] 韩赛丹,郭桂芳,孙静,等.老年慢性病病人反复入院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16-19.
[3]周宇辉.老年出院病人后续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1(5):23-24.
[4] 席静文,张莹,董凤娇,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26-28.
[5] 李淑霞,李亚洁.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6-2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膳食情况、服药依从性、康复训练及出院后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延续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病;老年人
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以及治疗时间长的特点,患者及其家属长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负性情绪或临床并发症,给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长期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转移到社区或家庭进行治疗,但存在护理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导致的病情恶化的情况。对此,加强医疗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在58-78岁,平均年龄(63.6±2.5)岁,高血压23 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5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在60-81岁,平均年龄(65.3±2.3)岁,高血压20 例,冠心病23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因多重原因延续性护理服务终止的患者。③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 并按照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各项工作,出院时交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复诊须知,出院后护理服务终止。
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一周内进行健康护理教育,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体系,在患者出院前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各项护理指导,在出院后的一周内实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积极回答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护理和锻炼。在出院后的4周时进行家庭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全面的免费咨询,每季度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讲课[2]。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从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来进行判定分析,其中依从性包括用药、饮食调整和康复训练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 指数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包括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和服务项目。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7.0 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采用(X±S)表示,组间的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遵医情况调查,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按时用药46例、合理饮食44例、康复训练42例;观察组中按时用药50例、合理饮食49例、康复训练53例,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
依据Barthel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均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调查情况显示,近60%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治疗时间长,经济费用高以及长期住院等情况,进而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和不良影响。其中,一些患者在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即出院,通过复诊进行病情监测,进而导致对病情监督不及时。对此,开展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患者可通过家人的帮助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院后护理指导来增加护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3-5]。相对于长期住院治疗,家庭的延续性护理较大程度上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及时与家人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了住院时遭受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开支,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医护工作人员在院后开展持续跟踪指导,患者通过指导掌握一些自我护理的专业知识,可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本次研究情况看,采取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在按时用药、合理饮食以及院后训练的依从性上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出院后进行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院后生活能力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可以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同时通过良好的医护关系、专业的护理知识来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2.
[2] 韩赛丹,郭桂芳,孙静,等.老年慢性病病人反复入院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16-19.
[3]周宇辉.老年出院病人后续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1(5):23-24.
[4] 席静文,张莹,董凤娇,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26-28.
[5] 李淑霞,李亚洁.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