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表达是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能力的培养。课标阐明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且农村学校尤其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学生离开课堂之后,说英语的场合少之又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很难将自己一些真实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口头表达能力逊色于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训练和培养。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在低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和培养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消除顾忌,让学生开口说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英语,第一次在课堂中说英语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自信,他们怯生生地关注着他人对他第一次发言的评价。因此,保护学生刚开口学说英语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人人敢开口说英语的和谐氛围。
1. 抓住年龄特点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形象具体的事物。因而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要用亲切的笑容和丰富的表情去感染学生,特别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机智的动作表情达意。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点点头、挥挥手等,相互间打招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中,教师更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为教学服务。当学生正确、精彩回答了问题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用“Good、Good”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则可以简单地耸耸肩或摸摸学生的头来表示。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自然,同时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
2. 关注心理特点
刚始学英语时,学生处于一种尝试状态,在口语表达时既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怯于尝试。再加上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认识事物从粗略感知过渡到精细感知需要有一段时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粗略感知一些知识和事物,例如有时不能很准确地掌握一个很简单的发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特点,要宽容学生口语表达中的一些小错误,要有耐心为学生作示范,并能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小进步。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用言语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环境激励法、荣誉激励法等鼓励表扬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听说结合,让学生学会说
“听说”是耳、脑、嘴共同协作的语言训练活动。按照神经语言学的观点,听是一个输入过程,说是一种输出过程,没有输入就谈不上输出。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要让学生学会听,做到听说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说。
1. 静心听,掌握发音要领
(1) 培养学生仔细听教师示范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这一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只有仔细听清教师的示范发音,才能正确模仿发音。但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和表现欲较强,往往还没仔细听清楚教师示范就急于模仿,会迫不及待地跟读,这样往往造成发音不准确,而且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学生看着老师,闭上小嘴巴,小手放在耳朵旁。当学生做好这些准备后,教师示范发音,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教师口形。在听清、看清教师示范后,学生再进行跟读。要持之以恒,使之变成一种课堂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训练效果。
(2) 培养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尤其当教师抽到个别学生发言时,有部分学生就会转移注意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耳朵仔细听、眼睛注视发言的同学,并能在随后及时对同学的发言作一些简单的评价或补充发言,使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写的要求较少,听说读特别重要。要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音语调,需要靠大量的听说模仿,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多听录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时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在听录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边听边模仿、重点难点反复听,养成天天听录音的好习惯。为了避免听录音的枯燥,教师在课堂中可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动画来跟读,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跟读,或给人物配音等各种形式来充分发挥录音的作用。
三、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说
要想有语言的输出,一定要靠大量的语言输入。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没有积累的英语交际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1. 反复巩固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对所学词汇很容易遗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让学生反复记忆所学词汇,达到积累语言的教学目的。
(1) 机械积累
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本身的词汇量不多,教师可以不断利用图片、单词卡片刺激学生记忆。为了避免枯燥的反复操练,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认读单词的兴趣。
(2) 分类积累
当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尝试将已学过的单词进行分类:如数字、颜色、天气、食品、职业等等,把同一类的单词放在一起记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 整合积累
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单词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通过不断整合运用新旧知识,丰富说话的内容,积累更多的词汇。比如教学到某种动物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一些表示形状、颜色等词汇来描述它,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把以前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回忆并加以巩固。如果在教学中,能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不断整合和巩固不同阶段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语篇训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的积累更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中也应渗透语篇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 儿歌训练
在低年级的英语教材中,儿歌是学生最好的语篇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英语儿歌,让学生进行背诵、表演,感受英语语言的节奏感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仿照教材儿歌把有关语言内容改编成新的儿歌,使学生在学习新儿歌的过程中进行语篇训练,丰富语言积累。此外,让学生自编儿歌,描绘有关学习内容,也可以达到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
(2) 说段训练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跟着老师模仿说单句还行,要说一整段话,就有困难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追问式的交际方式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和学生几个回合的问答后,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描述事物或人,整合语言,试着说一段话。只要坚持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说段能力会逐渐增强。
(3) 语篇朗读
要想让学生有更多地语言输出,在平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反复朗读一些具有示范性的语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怎样给学生提供示范性的语篇呢?这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后自编文本。创编文本时以教材为依据,围绕某一话题,把教材中的词汇、句型和语言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适当拓展一些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新词汇,这样创编出来的文本基于教材但又略高于教材。教师将文本整理后下发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朗读材料。在语篇朗读时,力求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所给的语言材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在表达时能灵活运用。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说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篇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多创设语言交流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逐步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们的学校生活搬进教学内容、把学生中生动有趣的活动搬进教学内容,每当学生们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境,特别感兴趣,十分愿意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创设优美的表达情境
要让学生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表达情境。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画面,利用多媒体创设的音效、光感等优势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通常会在学生进行Work in pairs时,配上讨论交流的画面背景,并且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背景,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还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自身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具有示范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十分依赖信任教师,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表达方式,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多听教材录音,多听多看一些发音纯正的音像资料、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发音,用自己良好的语言素养去感染学生。此外,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读写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要求也会日益显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都要充分认识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学做有心人,要不断积累口语教学的经验,不断平衡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为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且农村学校尤其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学生离开课堂之后,说英语的场合少之又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很难将自己一些真实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口头表达能力逊色于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训练和培养。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在低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和培养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消除顾忌,让学生开口说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英语,第一次在课堂中说英语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自信,他们怯生生地关注着他人对他第一次发言的评价。因此,保护学生刚开口学说英语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人人敢开口说英语的和谐氛围。
1. 抓住年龄特点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形象具体的事物。因而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要用亲切的笑容和丰富的表情去感染学生,特别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机智的动作表情达意。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点点头、挥挥手等,相互间打招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中,教师更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为教学服务。当学生正确、精彩回答了问题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用“Good、Good”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则可以简单地耸耸肩或摸摸学生的头来表示。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自然,同时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
2. 关注心理特点
刚始学英语时,学生处于一种尝试状态,在口语表达时既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怯于尝试。再加上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认识事物从粗略感知过渡到精细感知需要有一段时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粗略感知一些知识和事物,例如有时不能很准确地掌握一个很简单的发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特点,要宽容学生口语表达中的一些小错误,要有耐心为学生作示范,并能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小进步。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用言语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环境激励法、荣誉激励法等鼓励表扬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听说结合,让学生学会说
“听说”是耳、脑、嘴共同协作的语言训练活动。按照神经语言学的观点,听是一个输入过程,说是一种输出过程,没有输入就谈不上输出。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要让学生学会听,做到听说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说。
1. 静心听,掌握发音要领
(1) 培养学生仔细听教师示范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这一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只有仔细听清教师的示范发音,才能正确模仿发音。但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和表现欲较强,往往还没仔细听清楚教师示范就急于模仿,会迫不及待地跟读,这样往往造成发音不准确,而且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学生看着老师,闭上小嘴巴,小手放在耳朵旁。当学生做好这些准备后,教师示范发音,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教师口形。在听清、看清教师示范后,学生再进行跟读。要持之以恒,使之变成一种课堂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训练效果。
(2) 培养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尤其当教师抽到个别学生发言时,有部分学生就会转移注意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耳朵仔细听、眼睛注视发言的同学,并能在随后及时对同学的发言作一些简单的评价或补充发言,使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写的要求较少,听说读特别重要。要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音语调,需要靠大量的听说模仿,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多听录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时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在听录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边听边模仿、重点难点反复听,养成天天听录音的好习惯。为了避免听录音的枯燥,教师在课堂中可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动画来跟读,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跟读,或给人物配音等各种形式来充分发挥录音的作用。
三、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说
要想有语言的输出,一定要靠大量的语言输入。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没有积累的英语交际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1. 反复巩固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对所学词汇很容易遗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让学生反复记忆所学词汇,达到积累语言的教学目的。
(1) 机械积累
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本身的词汇量不多,教师可以不断利用图片、单词卡片刺激学生记忆。为了避免枯燥的反复操练,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认读单词的兴趣。
(2) 分类积累
当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尝试将已学过的单词进行分类:如数字、颜色、天气、食品、职业等等,把同一类的单词放在一起记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 整合积累
当学生学习了一些单词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通过不断整合运用新旧知识,丰富说话的内容,积累更多的词汇。比如教学到某种动物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一些表示形状、颜色等词汇来描述它,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把以前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回忆并加以巩固。如果在教学中,能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不断整合和巩固不同阶段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语篇训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的积累更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中也应渗透语篇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 儿歌训练
在低年级的英语教材中,儿歌是学生最好的语篇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英语儿歌,让学生进行背诵、表演,感受英语语言的节奏感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仿照教材儿歌把有关语言内容改编成新的儿歌,使学生在学习新儿歌的过程中进行语篇训练,丰富语言积累。此外,让学生自编儿歌,描绘有关学习内容,也可以达到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
(2) 说段训练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跟着老师模仿说单句还行,要说一整段话,就有困难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追问式的交际方式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和学生几个回合的问答后,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描述事物或人,整合语言,试着说一段话。只要坚持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说段能力会逐渐增强。
(3) 语篇朗读
要想让学生有更多地语言输出,在平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反复朗读一些具有示范性的语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怎样给学生提供示范性的语篇呢?这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后自编文本。创编文本时以教材为依据,围绕某一话题,把教材中的词汇、句型和语言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适当拓展一些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新词汇,这样创编出来的文本基于教材但又略高于教材。教师将文本整理后下发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朗读材料。在语篇朗读时,力求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所给的语言材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在表达时能灵活运用。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说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篇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多创设语言交流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逐步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们的学校生活搬进教学内容、把学生中生动有趣的活动搬进教学内容,每当学生们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境,特别感兴趣,十分愿意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创设优美的表达情境
要让学生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表达情境。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画面,利用多媒体创设的音效、光感等优势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通常会在学生进行Work in pairs时,配上讨论交流的画面背景,并且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背景,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还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自身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具有示范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十分依赖信任教师,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表达方式,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多听教材录音,多听多看一些发音纯正的音像资料、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发音,用自己良好的语言素养去感染学生。此外,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读写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要求也会日益显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都要充分认识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学做有心人,要不断积累口语教学的经验,不断平衡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为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