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人发展,课程结构改革呈现出整合化的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创造新教学模式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材由原来的"文字 图片"变成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 图片 音频 视频 动画",成为多媒体教材。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2.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由教室走向可视化的想象空间。
3.网络互动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
4.知识挖掘技术拓展了我们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学生自拟课题,带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求得课题的解决,并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互相交流、评价。
5.资源搜索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知识资源。
二.存在的误区:
1.观念上的误区──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打破了时空界限, 使一些用传统教学难于展示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微观的结构扩大化,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易于理解, 这对教学效益的提高无疑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中,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中体现现代化气息而放弃低成本高效益的传统教学。 如一堂研究毛细现象的整合课, 教师放弃了低成本的玻璃缸、吸水纸、玻璃片等实验用品,而在整堂课上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让学生浏览相关网站,这种做法没能从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夸大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
用信息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要求。 如有的地方评课, 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而且不管该不该用,用得好不好。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多媒体, 就不是一堂好课。
3.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
很多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 即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 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 而非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
三、课程整合的过程
1、从本学科开始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从易到难地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应从课程整合程度较低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开始,逐步过渡到整合课程较高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如多学科的设计和跨学科的设计或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等,最后进入超学科的整合设计。
3、在协作中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实施课程整合计划,学校首先要营造一种协作的文化,建立一种协作的机制,教师则首先要学会协作的技巧。
4、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加强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以及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3)加强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伴随教学情境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或更高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特有的属性,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以适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
5、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整合中, 我们要尊重教育和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整合。要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确立其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信息素养,转变教学过程,突破 "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信息设备终端,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6、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均衡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进行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7、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的革新。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革新原有课程内容,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
8、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教学资源无论从其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的急速增长更形成了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震撼性的影响。
总之:课程整合现在还是探索阶段,随着课程整合的不断深人,将会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材由原来的"文字 图片"变成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 图片 音频 视频 动画",成为多媒体教材。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2.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由教室走向可视化的想象空间。
3.网络互动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
4.知识挖掘技术拓展了我们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学生自拟课题,带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求得课题的解决,并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互相交流、评价。
5.资源搜索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知识资源。
二.存在的误区:
1.观念上的误区──为了整合而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打破了时空界限, 使一些用传统教学难于展示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微观的结构扩大化,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易于理解, 这对教学效益的提高无疑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中,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中体现现代化气息而放弃低成本高效益的传统教学。 如一堂研究毛细现象的整合课, 教师放弃了低成本的玻璃缸、吸水纸、玻璃片等实验用品,而在整堂课上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让学生浏览相关网站,这种做法没能从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夸大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
用信息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要求。 如有的地方评课, 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而且不管该不该用,用得好不好。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多媒体, 就不是一堂好课。
3.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
很多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 即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 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 而非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
三、课程整合的过程
1、从本学科开始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从易到难地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应从课程整合程度较低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开始,逐步过渡到整合课程较高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如多学科的设计和跨学科的设计或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等,最后进入超学科的整合设计。
3、在协作中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实施课程整合计划,学校首先要营造一种协作的文化,建立一种协作的机制,教师则首先要学会协作的技巧。
4、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加强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以及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3)加强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伴随教学情境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或更高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特有的属性,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以适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
5、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整合中, 我们要尊重教育和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整合。要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确立其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信息素养,转变教学过程,突破 "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信息设备终端,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6、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均衡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进行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7、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的革新。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革新原有课程内容,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
8、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教学资源无论从其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的急速增长更形成了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震撼性的影响。
总之:课程整合现在还是探索阶段,随着课程整合的不断深人,将会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