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在学习上的学不好,不爱学,也不想学,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应用课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适当采用校本教材和生活教材,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将课堂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并且使理论性的变得鲜活,充满生命力,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课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策略
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成风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害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因为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较高。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于新意,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其一课堂导入生活化。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那么,在导入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①游戏导入,在《感悟青春》的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做“超级模仿秀”,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学时,通过“单号立,双号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规则中去初步感受“规则”并试着去遵守规则。②小品导入,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时,学生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家务等),通过小品把学生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出来,教师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③案例导入,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录像片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在他们兴致正浓时,老师话题一转,说:“可是,目前我们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在告急,到处在呼喊!”随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图片,尤其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乡镇村庄遭受污染的画面。源于自身生活空间的照片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真切地感到地球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其二课堂活动生活化。?新课改倡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三、课后实践活动生活化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学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课后,发下快乐手册,提示并激励学生:当你烦恼的时候,记得打开“快乐卡片”看看快乐赠言,回想这节课的内容;当你快乐的时候,也别忘打开快乐卡片,把你的快乐写下来。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策略
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成风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害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因为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较高。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于新意,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其一课堂导入生活化。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那么,在导入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①游戏导入,在《感悟青春》的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做“超级模仿秀”,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学时,通过“单号立,双号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规则中去初步感受“规则”并试着去遵守规则。②小品导入,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时,学生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家务等),通过小品把学生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出来,教师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③案例导入,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录像片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在他们兴致正浓时,老师话题一转,说:“可是,目前我们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在告急,到处在呼喊!”随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图片,尤其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乡镇村庄遭受污染的画面。源于自身生活空间的照片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真切地感到地球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其二课堂活动生活化。?新课改倡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三、课后实践活动生活化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学完《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课后,发下快乐手册,提示并激励学生:当你烦恼的时候,记得打开“快乐卡片”看看快乐赠言,回想这节课的内容;当你快乐的时候,也别忘打开快乐卡片,把你的快乐写下来。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无处不在,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