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有“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并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地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教会学生正确发声,让学生去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优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而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不会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示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了作品的内涵,找出了美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者单位:江西省横峰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11月8日,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和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煤炭科普委的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2019年度工作会议”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应急管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纵观目前的思品教学,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失真。课上课下不统一,出现了课
We present a linear optical implementation for 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an unknown two-qubit entangled state by using linear optical elements, such as beam spli
期刊
脱毒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程度近年来有日益上升趋势,为了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综合防控技术,试验采用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及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旨为高效防治马铃薯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如何改
A new chaotic communication scheme is constructed.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cascade chaotic systems are employed. Two cascade modes are considere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感悟到:语文教学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博学多才,而更加需要的是驾驭课堂的机智和技巧。只有如此,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而“不乱”,让语文教学之花绽放精彩。  一、设计思考题,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课程标准》说,教师的任务是参与者、引导者,起唤醒和提示作用,学生才
现行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为书面言语,学习积累语文感性经验,同时,在学习中了解书面言语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组段成篇的基本知识,了解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在这种学习中,感性的语文经验得以升华提高,并在反复练写的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语文教材文本是一种特殊读物,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的、编排好的,适于教学的语文用书,是简化了的系统反
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在小学数学课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的视听材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活学生探究动机。  一、贴近生活实际——情景引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可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鲜活生动起来,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情绪上得以共振,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案例:在“小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