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 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不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测验,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严重影响了检测成绩。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便老师再三强调,纠正,自己也是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在课堂该让他发言时,他一声不吭,不让说时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时,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同伴的发言。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的习惯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探究圆锥的特征。生1说:“圆锥是由一个曲面,一个底面组成的立体图形。”生2说:“通过摸一摸,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生3说:“通过与同桌比较圆锥的高矮,发现了圆锥只有一条高”。当我问道圆锥的顶点与底面的连线那一条是它的高,他又很疑惑,说不清楚。这时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圆锥的高,得出原来是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的距离才是圆锥的高。这样实际的动手操作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说和做来引导学生得出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曲面,一个底面,一条高”的特点,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思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验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一些学生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做错题后经常后悔,尤其是测验的时候,只求赶速度,不求质量。每当老师校正试卷的时候,就听见他们说:“奥,是我粗心了”。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课堂练习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如作业评价得了“中.差”的学生就让他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让他在书写数字的过程中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当然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一、 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不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测验,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严重影响了检测成绩。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便老师再三强调,纠正,自己也是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在课堂该让他发言时,他一声不吭,不让说时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时,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同伴的发言。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的习惯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探究圆锥的特征。生1说:“圆锥是由一个曲面,一个底面组成的立体图形。”生2说:“通过摸一摸,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生3说:“通过与同桌比较圆锥的高矮,发现了圆锥只有一条高”。当我问道圆锥的顶点与底面的连线那一条是它的高,他又很疑惑,说不清楚。这时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圆锥的高,得出原来是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的距离才是圆锥的高。这样实际的动手操作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说和做来引导学生得出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曲面,一个底面,一条高”的特点,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思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验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一些学生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做错题后经常后悔,尤其是测验的时候,只求赶速度,不求质量。每当老师校正试卷的时候,就听见他们说:“奥,是我粗心了”。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课堂练习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如作业评价得了“中.差”的学生就让他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让他在书写数字的过程中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当然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