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对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的培养重心逐渐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上。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前人研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独特的认识社会、改变社会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永动机。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沿,就不能停止对创新的追求。因此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小学教育开始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小学数学又因其科学、严谨、探索的学科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所益。接下本文将以小学教学的数学学科为例,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和谐课堂氛围,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种发现问题、并不断探索的主观意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教育首先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的认识到“我能创新”,学会从创新中体验到乐趣,逐渐养成想创新、爱创新的行为习惯。根据现代心理学所述,学生在一种放松轻快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活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其创新能力。同时轻松的上课氛围能够打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会鼓足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才能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觉悟,这样就有充足条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确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首先保证数学教学过程中二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和谐愉快的氛围产生。其中,平等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解惑,而非传统的授课模式中的控制、主导作用。老师通过给予学生必要尊重,鼓励学生积极传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缓解课堂上发言时的紧张感,增加往后发言的次数,还能够更好地感受老师对其创新积极性的肯定,有利于激活其创新动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下的“生活中的数”教学时,老师问道生活中出现的0有哪些?这时候就轮到学生畅所欲言、发散思维了,此时的课堂就有了趣味性,学生们刚进入学校不久,最熟悉的还是生活,因此他们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道题并不难,但是却可以让学生们张口说话,开动脑筋,从刚入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就学会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往后培养更优的创新意识。引导低年级的每个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培养创新能力埋下一颗绿色种子。
二、倡导质疑,敢于怀疑,开发创新精神
质疑,即心有疑惑,提出以求得解答的一种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实质是怀疑,没有对事物的怀疑就难以发现问题,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曰“学贵有疑”。学习开始于疑问。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而两千年来没有人对此言论有所怀疑。直到伽利略“比薩斜塔实验”的出现才推翻了这一言论。古往今来,现今大多数的实验结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诞生的。经过不断地实验、质疑、推翻……实践证明,质疑是培养优秀创新品质的基石。因此,老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发现疑惑,提出疑惑。老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为学生营造一个提出疑问的环境,主动将问题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主动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然后向正确方向进行引导或延伸。
三、更新授课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授课模式是指以老师为主体,通过单一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的接受,因此传统授课方式也常常被称为填鸭式教学。
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扩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大量学者针对传统授课模式的缺陷,研究出了新型的授课方式,即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努力摸索,还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创新教学方法。
(1)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在新的授课理念中,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新接触的知识是一片空白的,此时老师就仿佛是一个明灯,指引着学生在陌生的知识中前进。老师不需要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只是在学生活跃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时适当提点一下。主动开导学生经过实践验证,展示知识规律。这样的方法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大脑不断的运转,从而锻炼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事物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长方体的这个概念,然后适时启发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视线,拓展他们思路,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趣味教学,激发兴趣。由于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狂热的好奇心,于是就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北师大版的三下“可能性”教学中,对于掷硬币问题,老师就可以真实还原这个场景,先让学生猜测到底哪一面的可能性要大,然后让学生自己掷硬币,然后统计一下次数,最后告诉学生结果。这样的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可能性这一概念,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动手实践,感受创新。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古今,许多数学规律的验证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或实践完成的。而且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必须鼓励小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思考。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过的事情,是理解最深刻也是最难以遗忘的。实践不仅能带动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强地助推作用。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开发的相关问题继续进行不懈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从每一节课、每个教案设计、甚至每个问题都踏踏实实地做好,那么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再是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哈米提·阿尔根尕子.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2016(12):56-56.
[2]刘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3(10):91-9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独特的认识社会、改变社会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永动机。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沿,就不能停止对创新的追求。因此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从小学教育开始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小学数学又因其科学、严谨、探索的学科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所益。接下本文将以小学教学的数学学科为例,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和谐课堂氛围,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种发现问题、并不断探索的主观意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教育首先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的认识到“我能创新”,学会从创新中体验到乐趣,逐渐养成想创新、爱创新的行为习惯。根据现代心理学所述,学生在一种放松轻快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活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其创新能力。同时轻松的上课氛围能够打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会鼓足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才能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觉悟,这样就有充足条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确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首先保证数学教学过程中二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和谐愉快的氛围产生。其中,平等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解惑,而非传统的授课模式中的控制、主导作用。老师通过给予学生必要尊重,鼓励学生积极传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缓解课堂上发言时的紧张感,增加往后发言的次数,还能够更好地感受老师对其创新积极性的肯定,有利于激活其创新动力,提升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下的“生活中的数”教学时,老师问道生活中出现的0有哪些?这时候就轮到学生畅所欲言、发散思维了,此时的课堂就有了趣味性,学生们刚进入学校不久,最熟悉的还是生活,因此他们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道题并不难,但是却可以让学生们张口说话,开动脑筋,从刚入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就学会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往后培养更优的创新意识。引导低年级的每个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培养创新能力埋下一颗绿色种子。
二、倡导质疑,敢于怀疑,开发创新精神
质疑,即心有疑惑,提出以求得解答的一种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实质是怀疑,没有对事物的怀疑就难以发现问题,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曰“学贵有疑”。学习开始于疑问。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而两千年来没有人对此言论有所怀疑。直到伽利略“比薩斜塔实验”的出现才推翻了这一言论。古往今来,现今大多数的实验结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诞生的。经过不断地实验、质疑、推翻……实践证明,质疑是培养优秀创新品质的基石。因此,老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发现疑惑,提出疑惑。老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为学生营造一个提出疑问的环境,主动将问题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主动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然后向正确方向进行引导或延伸。
三、更新授课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授课模式是指以老师为主体,通过单一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的接受,因此传统授课方式也常常被称为填鸭式教学。
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也开始扩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大量学者针对传统授课模式的缺陷,研究出了新型的授课方式,即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努力摸索,还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创新教学方法。
(1)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在新的授课理念中,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新接触的知识是一片空白的,此时老师就仿佛是一个明灯,指引着学生在陌生的知识中前进。老师不需要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只是在学生活跃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时适当提点一下。主动开导学生经过实践验证,展示知识规律。这样的方法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大脑不断的运转,从而锻炼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事物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长方体的这个概念,然后适时启发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视线,拓展他们思路,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趣味教学,激发兴趣。由于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狂热的好奇心,于是就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北师大版的三下“可能性”教学中,对于掷硬币问题,老师就可以真实还原这个场景,先让学生猜测到底哪一面的可能性要大,然后让学生自己掷硬币,然后统计一下次数,最后告诉学生结果。这样的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可能性这一概念,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动手实践,感受创新。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古今,许多数学规律的验证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或实践完成的。而且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必须鼓励小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思考。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过的事情,是理解最深刻也是最难以遗忘的。实践不仅能带动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强地助推作用。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开发的相关问题继续进行不懈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从每一节课、每个教案设计、甚至每个问题都踏踏实实地做好,那么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再是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哈米提·阿尔根尕子.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2016(12):56-56.
[2]刘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3(1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