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作家哈代在对苔丝的不幸深表同情的时候,对主人公不幸的根源作了暗示,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的悲剧的真正的原因。
关键词: 苔丝悲剧命运《德伯家的苔丝》
作品的主人公——苔丝出生于十九世纪的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她漂亮迷人,善良勤劳,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他,当她带着弟弟去赶集时,家里赖以生存的那匹老马“王子”被邮车撞死了;当父亲逼着她去假冒的德伯世家去攀亲后,她被人面兽心的亚雷诱奸了:当她远走高飞,终于脱离亚雷的纠缠决意过平静的生活时,又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这个声称有着自由思想和现代观念的人在得知苔丝的故事后,在新婚的前一个晚上,狠心地离开了她;最后由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委身于亚雷做了情妇,可安吉尔从巴西回来,良心发现,欲与苔丝重归于好,此时苔丝已非自由之身了,望着安吉尔再次离去的背影,她悔恨交加,痛心疾首,在亚雷的讽刺和挖苦下,极端愤怒的她举起餐刀刺死了这个她一生悲剧的始作俑者,也宣泄了自她少女时代起所累积下来的所有愤怒,她悲剧的一生终告结束。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为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她没有借助婚姻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而是立足于自尊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哈代严厉批评了以克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它具有神圣的性质,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的社会地位低下,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莱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亚雷其实就是金钱与资本的化身,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本质。作为近代英国资本主义鼎盛社会的本质的代表,他相信“资本之魔”力量无穷。亚雷初见苔丝时就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含有双重意义:一是对亚雷这样的资本化身来说,金钱可以买得一切——除了房屋、土地、牲畜、机器之外,还可以买得高贵的装潢门面的姓氏,乃至婚姻和美色。他垂涎苔丝的美色,自然愿意也深信可以凭金钱买得。与赤裸裸迫害苔丝的亚雷不同,克莱所代表的是另一股社会势力,即资产阶级的传统伦理道德。如果说亚雷是用暴力手段摧残了苔丝的女性贞操,他对苔丝的迫害是肉体上的、有形的话,那么克莱对苔丝的摧残则是精神上的、无形的。克莱对苔丝的爱具有理智和感情的双重性。感情上他深深地爱着苔丝,理智上他又觉得苔丝的过失是不能接受的。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却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戕害,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克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又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有主观的,即不仅有外在的,而且有内在的。我们在论及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做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衡量自己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村子里的人几乎不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痛苦,心灵永远不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她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总之,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又与她的性格有关,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不只发生在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而言,那个时代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3]秦岭.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都学坛,2005(5).
[4]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关键词: 苔丝悲剧命运《德伯家的苔丝》
作品的主人公——苔丝出生于十九世纪的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她漂亮迷人,善良勤劳,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他,当她带着弟弟去赶集时,家里赖以生存的那匹老马“王子”被邮车撞死了;当父亲逼着她去假冒的德伯世家去攀亲后,她被人面兽心的亚雷诱奸了:当她远走高飞,终于脱离亚雷的纠缠决意过平静的生活时,又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这个声称有着自由思想和现代观念的人在得知苔丝的故事后,在新婚的前一个晚上,狠心地离开了她;最后由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委身于亚雷做了情妇,可安吉尔从巴西回来,良心发现,欲与苔丝重归于好,此时苔丝已非自由之身了,望着安吉尔再次离去的背影,她悔恨交加,痛心疾首,在亚雷的讽刺和挖苦下,极端愤怒的她举起餐刀刺死了这个她一生悲剧的始作俑者,也宣泄了自她少女时代起所累积下来的所有愤怒,她悲剧的一生终告结束。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为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她没有借助婚姻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而是立足于自尊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哈代严厉批评了以克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它具有神圣的性质,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的社会地位低下,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莱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亚雷其实就是金钱与资本的化身,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本质。作为近代英国资本主义鼎盛社会的本质的代表,他相信“资本之魔”力量无穷。亚雷初见苔丝时就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含有双重意义:一是对亚雷这样的资本化身来说,金钱可以买得一切——除了房屋、土地、牲畜、机器之外,还可以买得高贵的装潢门面的姓氏,乃至婚姻和美色。他垂涎苔丝的美色,自然愿意也深信可以凭金钱买得。与赤裸裸迫害苔丝的亚雷不同,克莱所代表的是另一股社会势力,即资产阶级的传统伦理道德。如果说亚雷是用暴力手段摧残了苔丝的女性贞操,他对苔丝的迫害是肉体上的、有形的话,那么克莱对苔丝的摧残则是精神上的、无形的。克莱对苔丝的爱具有理智和感情的双重性。感情上他深深地爱着苔丝,理智上他又觉得苔丝的过失是不能接受的。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却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戕害,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克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又保留着传统的道德偏见。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有主观的,即不仅有外在的,而且有内在的。我们在论及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做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衡量自己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村子里的人几乎不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痛苦,心灵永远不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她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总之,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又与她的性格有关,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不只发生在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而言,那个时代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3]秦岭.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都学坛,2005(5).
[4]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