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想探究“兴趣”的外延与内涵,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诸多方面的“兴趣”。这不仅是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益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时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问题。
【关键词】激发;力炼;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成长显现其应有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科学把握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能让学生用智慧的火炬去练达知识的硕果,更能让学生用过人的智力去编织敏捷的思维网络,更能让学生用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情绪去陶冶人生应有的美好情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地优质效果,这才是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怎样去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多方面有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顺应历史发展的体现社会美好价值的、弘扬时代精神、振兴中华民族的、实现中国梦理想的浓厚“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体验如次:
一、培养、确立兴趣
现在的好多小学生,对这不感兴趣,对那也不感兴趣,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行为动力的“小混混”。一个没有兴趣、没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衣架子。故此,让小学生确立其应有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成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平台,利用我们的三尺讲台,运用民主的轻松的教学手段来确立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兴趣。德者,即是我们优良传统美德。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学生在“德育”方面确立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美好“兴趣”,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栋梁之才。
二、控制、定型兴趣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民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但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西方的文明进来了,西方的“蚊子”也进来了,我们应在学生“兴趣”的窗口蒙上管用的纱窗,把“蚊子”拒之于窗口,让学生“兴趣”之心窗永葆纯洁。
现在不少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兴趣”过于“西化”,这次香港的“占中”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感兴趣,对中华民族的浓厚文化不感兴趣,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感兴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现中国梦不感兴趣,只对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等感兴趣。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兴趣没有到位的一种失误。
三、力炼、陶冶兴趣
我们又怎样来实施“兴趣教育”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做法可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力行魅力法
对于学生的成长,从某些角度来讲,教师对其影响远远超过家长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影响。
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让学生的“兴趣”建立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当然,师德师风尤为重要。老师有什么样的“兴趣”,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生也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在老师身上,运用语文教学的平台,让学生领略到历史发展的动态美、笑傲人生的静态美、积极与世的行为美、热爱人类社会的心态美,这样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品行端正、思想健康、行为向上的有用人才。
当然,上者是“人品”问题。 “品学”应是我们培养学生美好兴趣的最大公约数。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老师的表达、点评、传授、习作、书法等如果能让学生感兴趣,那么何愁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没有“兴趣”呢?同时,老师必须恰当地运用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对在走向社会要运用到的各种立身处事的能力有所认识、有浓厚“兴趣”并有所提升。可见,通过教师的力行魅力,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兴趣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二)课本潜移法
课本是教学之本。语文课本收编的所有美文都是定型学生兴趣的极佳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好。
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进认知和感知的美好殿堂。从《两小儿辩日》中,我们可以认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深;从唐诗宋词中,我们既可以让学生走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更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大唐帝国”的强盛;从毛泽东的诗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伟人的超人风采,从中让学生受到人品魅力的熏陶;从描景状物的名篇佳作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领袖著作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制度优越美。由此可见,我们利用课本,既可以确立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定型其“兴趣”,更可以以其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课本成为培养学生最佳兴趣的良好平台。
(三)时势激趣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定型、“力炼”学生的兴趣,不单单是简单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不少教师存在误区,人为的将“兴趣”片面化、单一化。其实,培养、定型、力炼学生理想、思想、情操、学业等诸多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任务,而且不可或缺。如果只是单一的知识型的所谓人才,很显然,我们无意中就帮了西方世界对我们实施的所谓“颜色革命”的忙。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千万不能这样去做。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用“时势”来激发学生诸多方面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用多元化的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去展示这些“时势”,让学生去认知、感知、体验、理解、实践这些“时势”。在充满朝气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古老历史文明美,民族优秀自信美,山河壮丽豪情美,制度优越信念美,辉煌时势成就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诸多“兴趣”,让他们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康有为的思想倾向,正确美好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成为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总之,培养、定型、力炼学生诸多兴趣,既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让西方世界所谓“颜色革命”彻底失败的需要。可见,上述之论,的确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之大任。
(编辑:刘影)
【关键词】激发;力炼;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成长显现其应有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科学把握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能让学生用智慧的火炬去练达知识的硕果,更能让学生用过人的智力去编织敏捷的思维网络,更能让学生用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情绪去陶冶人生应有的美好情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地优质效果,这才是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怎样去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多方面有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顺应历史发展的体现社会美好价值的、弘扬时代精神、振兴中华民族的、实现中国梦理想的浓厚“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体验如次:
一、培养、确立兴趣
现在的好多小学生,对这不感兴趣,对那也不感兴趣,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行为动力的“小混混”。一个没有兴趣、没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衣架子。故此,让小学生确立其应有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成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平台,利用我们的三尺讲台,运用民主的轻松的教学手段来确立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兴趣。德者,即是我们优良传统美德。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学生在“德育”方面确立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美好“兴趣”,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栋梁之才。
二、控制、定型兴趣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民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但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西方的文明进来了,西方的“蚊子”也进来了,我们应在学生“兴趣”的窗口蒙上管用的纱窗,把“蚊子”拒之于窗口,让学生“兴趣”之心窗永葆纯洁。
现在不少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兴趣”过于“西化”,这次香港的“占中”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感兴趣,对中华民族的浓厚文化不感兴趣,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感兴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现中国梦不感兴趣,只对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等感兴趣。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兴趣没有到位的一种失误。
三、力炼、陶冶兴趣
我们又怎样来实施“兴趣教育”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做法可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力行魅力法
对于学生的成长,从某些角度来讲,教师对其影响远远超过家长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影响。
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让学生的“兴趣”建立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当然,师德师风尤为重要。老师有什么样的“兴趣”,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生也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在老师身上,运用语文教学的平台,让学生领略到历史发展的动态美、笑傲人生的静态美、积极与世的行为美、热爱人类社会的心态美,这样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品行端正、思想健康、行为向上的有用人才。
当然,上者是“人品”问题。 “品学”应是我们培养学生美好兴趣的最大公约数。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老师的表达、点评、传授、习作、书法等如果能让学生感兴趣,那么何愁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没有“兴趣”呢?同时,老师必须恰当地运用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对在走向社会要运用到的各种立身处事的能力有所认识、有浓厚“兴趣”并有所提升。可见,通过教师的力行魅力,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兴趣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二)课本潜移法
课本是教学之本。语文课本收编的所有美文都是定型学生兴趣的极佳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好。
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进认知和感知的美好殿堂。从《两小儿辩日》中,我们可以认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深;从唐诗宋词中,我们既可以让学生走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更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大唐帝国”的强盛;从毛泽东的诗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伟人的超人风采,从中让学生受到人品魅力的熏陶;从描景状物的名篇佳作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领袖著作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制度优越美。由此可见,我们利用课本,既可以确立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定型其“兴趣”,更可以以其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课本成为培养学生最佳兴趣的良好平台。
(三)时势激趣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定型、“力炼”学生的兴趣,不单单是简单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不少教师存在误区,人为的将“兴趣”片面化、单一化。其实,培养、定型、力炼学生理想、思想、情操、学业等诸多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任务,而且不可或缺。如果只是单一的知识型的所谓人才,很显然,我们无意中就帮了西方世界对我们实施的所谓“颜色革命”的忙。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千万不能这样去做。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用“时势”来激发学生诸多方面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用多元化的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去展示这些“时势”,让学生去认知、感知、体验、理解、实践这些“时势”。在充满朝气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古老历史文明美,民族优秀自信美,山河壮丽豪情美,制度优越信念美,辉煌时势成就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诸多“兴趣”,让他们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康有为的思想倾向,正确美好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成为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总之,培养、定型、力炼学生诸多兴趣,既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让西方世界所谓“颜色革命”彻底失败的需要。可见,上述之论,的确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之大任。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