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可见语文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多诵读古今中外的名篇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语文课本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名篇的诵读、赏析中提高语文能力。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才有了足以为天下法的文才。可见,学古文诵读、赏析名篇是有效途径,学现代文也是如此,这是因为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都集中体现于名篇之中。众所周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汉语的特点。诵读名篇,得以扩大字词,融会篇章,精通文法,领悟文理,贯通文气,锤炼文采,如是而日积月累,并学而时习之,则阅读、写作必能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进而形成能力,乃势所必然。
二、有效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
(一)训练要科学。首先,要有课标意识,认真研究中小学基本素质教育要求,领会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地把握每册课本、每个单元以至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这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来组织语文教学,从事基本训练。
其次,要突出重点,语文基础知识中,字、词、句、段、篇是重点,语、修、逻、文、美起辅助作用。从总体看,读、写、听、说这几项基本语文能力中,读和写是重点,听和说辅之;从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看,读、写、听、说只是语文能力的外部表现形式,而指导学生具有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则是核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训练重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相比,训练基本能力是重点,但它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本,否则,基本能力的训练便无从谈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突出中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训练重点,以及每册书、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再次,基本训练作为一条主线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精心设计训练,合理安排训练,科学指导训练。
(二)训练要适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等于训练的适度。教师必须在语文基本训练的具体内容、数量与质量要求、程序设计、方式方法以及应变对策等方面备加斟酌,苦心经营。要根据全班学生的语文实际程度来确定训练难度、深度、广度和梯度,一定在立足于打好全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上进行训练。千万不能把训练的要求定得太高。应以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宜。为了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拿基本的必要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东西给他们。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当然得经过反复的训练。这一点用不着回避,关键是要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从事教学,以轻重适当的课业负担来讲求教学质量。
(三)训练要严格。要严格执行这样的训练要求:“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引导学生通过勤学苦练,逐步形成正确而熟练的语文基本能力。要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叶圣陶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教给方法,提高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话是有充分道理的,它提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师的素质要过硬
语文基本训练要落到实处,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讲的是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知识来应付学生发问,是不能担负起教师的重任的。推而广之,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就不敢也不能真正做到在语文基本训练上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不高,就难以凭借“言传”的优势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文功底不厚,就难以通过科学的基本训练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就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此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这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天职。
一、多诵读古今中外的名篇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语文课本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名篇的诵读、赏析中提高语文能力。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才有了足以为天下法的文才。可见,学古文诵读、赏析名篇是有效途径,学现代文也是如此,这是因为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都集中体现于名篇之中。众所周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汉语的特点。诵读名篇,得以扩大字词,融会篇章,精通文法,领悟文理,贯通文气,锤炼文采,如是而日积月累,并学而时习之,则阅读、写作必能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进而形成能力,乃势所必然。
二、有效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
(一)训练要科学。首先,要有课标意识,认真研究中小学基本素质教育要求,领会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地把握每册课本、每个单元以至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这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来组织语文教学,从事基本训练。
其次,要突出重点,语文基础知识中,字、词、句、段、篇是重点,语、修、逻、文、美起辅助作用。从总体看,读、写、听、说这几项基本语文能力中,读和写是重点,听和说辅之;从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看,读、写、听、说只是语文能力的外部表现形式,而指导学生具有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则是核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训练重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相比,训练基本能力是重点,但它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本,否则,基本能力的训练便无从谈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突出中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训练重点,以及每册书、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再次,基本训练作为一条主线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精心设计训练,合理安排训练,科学指导训练。
(二)训练要适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等于训练的适度。教师必须在语文基本训练的具体内容、数量与质量要求、程序设计、方式方法以及应变对策等方面备加斟酌,苦心经营。要根据全班学生的语文实际程度来确定训练难度、深度、广度和梯度,一定在立足于打好全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上进行训练。千万不能把训练的要求定得太高。应以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宜。为了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拿基本的必要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东西给他们。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当然得经过反复的训练。这一点用不着回避,关键是要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从事教学,以轻重适当的课业负担来讲求教学质量。
(三)训练要严格。要严格执行这样的训练要求:“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引导学生通过勤学苦练,逐步形成正确而熟练的语文基本能力。要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叶圣陶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教给方法,提高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话是有充分道理的,它提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师的素质要过硬
语文基本训练要落到实处,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讲的是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知识来应付学生发问,是不能担负起教师的重任的。推而广之,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就不敢也不能真正做到在语文基本训练上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不高,就难以凭借“言传”的优势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文功底不厚,就难以通过科学的基本训练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就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此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这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