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美的古代诗歌,新《课程标准》也对诗歌教学提出了要求,即“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此可见,诗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诗意,还要让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要在读中去想象多彩的画面、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理解诗句深邃的哲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对诗歌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学生对话诗人,把握深刻内涵
  诗人是写作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内涵。而诗歌的创作并非无病呻吟,往往一首好诗,总是有一个特殊的写作背景,诗人必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引导学生读懂诗歌。
  比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与诗人“对话”作为突破口,通过介绍诗人经历、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内涵。我作了如下补充:刘禹锡因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受迫害,他被贬谪22年,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而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和州等地,居无定所,内心的悲苦溢于言表。当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坎坷经历后,我又问“沉舟”、“病树”、“千帆”、“万木”都有怎样的特殊内涵,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就明白了诗人用“沉舟”、“病树”比喻遭遇坎坷的自己,用“千帆”、“万木”比喻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悲一乐的对比,更能表达他感叹身世的愤激之情,这一旧一新的两类事物自然就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这样,不仅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诗句蕴含的深刻含义也能让学生有所了解。
  二、多种方式朗读,领略诗歌意境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多朗读,多背诵,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对诗歌语言的感性认识,熟悉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朗读能使静止的诗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见的形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领略诗中的意境。
  在学习《蒹葭》时,我就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教学。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初读把握节奏美——译读体会诗意美——诵读感知情感美——默读感受意境美。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自读,初步把握诗歌的节奏,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节奏鲜明的韵律所吸引;再让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译,理解诗意,为感受意境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独特的体会,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准确把握诗歌的精神实质,然后诉之于声。那么声音所发出时,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就会比原诗更丰富,它必能引起学生走向诗歌深处,听到“不可言传”的意蕴,让诗歌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就由无法言语变成有声的、可感的。
  三、借助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在诗歌教学中我尝试用绘画法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这几种景物构成的,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作画,学生不仅画了以上景物,还画了一个游子的形象,他或牵或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显得格外疲惫。有的学生还将游子身旁人家的灯火、炊烟画得清晰可见。很明显学生不仅读懂了内容,还知道作者写“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温暖画面是为了同游子的孤凄形成明暗对比。这样游子的羁旅游之思便呼之欲出,诗的意境就在学生的想象联想中融入了心灵。
  在诗歌教学中我还用描述法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我在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个学生这样描述:太阳刚出来,黄莺姑娘们就迫不及待地、蹦蹦跳跳地、争着、抢着,站在高枝上卖弄起清脆的喉咙,声音悦耳动听,好像在讲述春的故事。小燕子也闲不下来,他们迎着温暖的阳光,伴着优美的歌声,衔泥筑巢,装扮自己的家。”这样拟人化的描写,早春的生机、作者的喜悦之情自然跃然纸上。
  四、教师巧于点拨,品味言外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境深邃的诗篇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只有慢慢咀嚼,细细赏玩,才能穿透诗人所描绘的物象之外去领略别样的情趣,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在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时。乍一读似乎意味平平,有的学生只能将诗句描述的画面说出来,有的学生还能感受到时序交替的哲理。但是对于诗人的写作时的真正意图还不能参透。这时,我就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诗的首联已交待了诗人是“客路”,表明诗人身在他乡,这时看到时序更替这种自然现象,假如你是作者,此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立刻回答道:“时间过得真快啊,可我仍然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家乡!”这样,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才真正凸显。
  其实很多诗句的理解,都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再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鸟为何落泪、惊心呢?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巧妙的引导,教师的点拨只要切入点准、巧,一定能启发学生理解诗句以外的言外之意。◆(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卫生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本校3+2临床专业中对儿科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认为通过该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又提高了卫生中等职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例教学 卫生中等职业教育 儿科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素材进行临床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已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逻辑学要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逻辑学与案例教学有共同的渊源,说明逻辑学引入案例教学具有可行性。但逻辑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性,所以,逻辑学案例教学应依据其学科特性进行。逻辑学案例教学要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课程体系、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案例教学 逻辑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为主线,以运用为目标”的“导、读、用”英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充分体现英语教学“多层次、快节奏、多信息、高密度、重操练”等特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读、用”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高中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几年来,中职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由于受到招生、办学、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此专业采取了停办、合并等措施,我校自2005年开始对此专业进行改革,通过五年的努力,该专业走上了良好的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我校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改革实践,共同探讨该专业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探索 中职 制冷和空调专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体验教育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借此不断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生活之中形成,也就是说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形成品德发展的内动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理论上详尽阐述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有效实现以教师的“少教”达到学生的“多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少教多学 学案导学 语文教学  当今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而和谐的时代,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应该进行转变,包括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要将我们的
女儿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完整地目睹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她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并非是享受;也是她让我体验到教育的复杂和快乐。给女儿洗头心理巧“按摩
摘要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初一数学教师感到困惑而又急需关注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甚少,出现了一些教学脱节现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着重阐述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五方面的衔接,以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衔接 教学内容 学生情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常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教师要重视课堂内外指导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要学生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他们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余年来,笔者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