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养成分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公民素养意识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走向。义务教育阶段是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形成的关键和最佳时期,为了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情况,笔者从健康、法律、道德三个方面设计了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问卷,并对此进行了调研。
  一、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现状
  通过调查,笔者初步得知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现状:中小学生对道德的概念认识相对清楚,对于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了解较深,但是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对医学救助常识了解不多,且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对犯罪行为有正确的認识,并有一定的预防意识,但是懂法、用法意识欠缺,不清楚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现状成因分析
  通过本次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健康、法律知识方面薄弱,道德意识较强。笔者认为,中小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缺乏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8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过分地重视子女在家庭的地位,包办了子女的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公民素养意识培养方面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家庭整体素质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高低。许多父母本身法律意识淡薄,健康观念落后。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言传身教”,这样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公民素养意识水平。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学校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过度重视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品性的培养,且缺乏有效的系统的训练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三)社会因素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意识教育,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及固有的思维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教育往往是一个口号。同时我国的社会大环境,包括就业压力、升学压力等,客观上对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要成绩、要分数的阶段,而有时社会舆论的报道不仅没有促进我国的公民素养意识提升,反而起了反面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公民素养意识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公民素养,让学生能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需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教会学生身为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应该了解的事情。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家长履行主体责任,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家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教会学生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提倡的。
  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目前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家长要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培养学生获取公民素养意识信息的方法,传授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与学生交往更多,接触的群体更广。
  学校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学生演讲、出黑板报、知识竞猜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有关公民素养的知识;可以编写有关公民素养意识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在娱乐中学习,在比赛中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其道德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学校的教学活动在传授有关知识时,在创新意识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社会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另外,持续而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应,也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我们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增强学生公民素养意识。发挥社会特别是舆论的导向作用,社会应增加正确的价值观宣传,加强道德、健康、法制等知识的传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增强学生自身素质,提升公民素养意识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重要的一面。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书籍,查找网络资源,开阔自身视野,汲取公民素养意识有关内容,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公民的主体认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做一个合格公民。
  我们要通过四方联动教育,把个人成材同国家未来、社会需要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意识培养模式,教育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中小学生在这个模式体系下,在家当个好孩子,在学校当个好学生,在社会当个好公民。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现代建筑上的运用解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现代建筑上的运用背景,其次从以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成为了困扰人类的重要问题,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加大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环境应急监测中的水样采集能够
通过对某中型飞机着陆进近阶段气压高度指示值偏差较大问题的分析,研究气压高度工作原理、机制,定位产生原因,制定措施并经验证,问题解决,同时提出后续使用建议.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品德课程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评价制度也进行着思索,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我们应努力追求实现“四性”,即生活性、活动性、主体
近年来,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非常规突发事件因其爆发性、演变不确定性、群体扩散性等特点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
摘 要:校本语文课例研究应该是一种动态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共同备课、课堂观察、课例诊断与评价三个阶段。在实施校本语文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只有依据文本的体式特征、文章功能、学情特征,聚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关注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发挥教学专家的引领作用,才能充分实现课例研究的多种功能。  [关键词 ] 课例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学情特征;文本体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探索语文
<正>《小石潭记》仅有193字,多次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堪称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基于此,在学科专家的引导下,我参与了这篇课文三课(备课、上课、评课)两反思(反思教学设计、反
泰坦:欢迎来到《大事件》栏目。现在,一提起保护自然、珍惜生命,咱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但遗憾的是,珍爱生命的观念似乎还停留在很多人的口头上。前不久在一次蝴蝶展览上,游客
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是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