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的、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活动,使感恩意识和行为成为受教育者个人的稳定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一、感恩教育,需要让学生明事理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年纪小,凡事替孩子包办,无条件的给予,从而养成了小孩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知一味地索取。父母不重视小孩独立能力的培养,更疏忽小孩回报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导致他们习以为常地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伟大的、不图回报的,颂赞父母的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事实上,父母的爱的确无私、伟大,值得讴歌,但我们是不是有意或无意中淡化了回报意味。甚至有些家长说,我们两个有社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小孩回报什么,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教育,没有使其养成感恩意识。有许多子女对父母、长辈的辛劳和付出麻木不仁,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导致我们的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因此,学校要把感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制定可行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从小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实施感恩。还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以及国旗下的讲话时间,给学生讲感恩故事;班会课时间召开《感恩在我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题班会;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创办“感恩小报”;开展“感恩”主题模拟法庭活动……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感恩意识深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感恩教育,需要营造感恩氛围
1. 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然后在晨会课或者班会课上朗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找寻“感恩”句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朗读时,带着感情,让每一段感恩的语句,听起来就好像一颗颗种子已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 收集“感恩”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底发出感慨,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3. 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由于学生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因此字里行间必定蓄满了久藏于心底的那份真挚之情和对父母的无比感激。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让人读来,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4. 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话语:“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礼物(用积攒的零花钱,给爸爸妈妈买一个小礼物……)。”
5. 经常问候,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中,便能从自己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累和烦恼。
三、感恩教育,需要建立评价激励
学校要建立评价机制,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活动的热情,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养成,营造校园浓浓的大德育教育氛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班级情况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感恩”教育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两次评价,学期结束对积极参与“感恩”活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
四、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们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从书本中获得,必须从师长处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教师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师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感恩教育,需要让学生明事理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年纪小,凡事替孩子包办,无条件的给予,从而养成了小孩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知一味地索取。父母不重视小孩独立能力的培养,更疏忽小孩回报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导致他们习以为常地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伟大的、不图回报的,颂赞父母的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事实上,父母的爱的确无私、伟大,值得讴歌,但我们是不是有意或无意中淡化了回报意味。甚至有些家长说,我们两个有社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小孩回报什么,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教育,没有使其养成感恩意识。有许多子女对父母、长辈的辛劳和付出麻木不仁,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导致我们的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因此,学校要把感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制定可行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从小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实施感恩。还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以及国旗下的讲话时间,给学生讲感恩故事;班会课时间召开《感恩在我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题班会;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创办“感恩小报”;开展“感恩”主题模拟法庭活动……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感恩意识深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感恩教育,需要营造感恩氛围
1. 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然后在晨会课或者班会课上朗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找寻“感恩”句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朗读时,带着感情,让每一段感恩的语句,听起来就好像一颗颗种子已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 收集“感恩”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底发出感慨,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3. 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由于学生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因此字里行间必定蓄满了久藏于心底的那份真挚之情和对父母的无比感激。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让人读来,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4. 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话语:“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礼物(用积攒的零花钱,给爸爸妈妈买一个小礼物……)。”
5. 经常问候,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中,便能从自己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累和烦恼。
三、感恩教育,需要建立评价激励
学校要建立评价机制,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活动的热情,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养成,营造校园浓浓的大德育教育氛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班级情况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感恩”教育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两次评价,学期结束对积极参与“感恩”活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
四、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们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从书本中获得,必须从师长处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教师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师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