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我国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中,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近年来,“培养语感”、“语感训练”之类的词语便频频出现。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先后提到有关“培养语感”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此外,语感概念不清。不少人把“语感”和语基完全等同,以为语基教学和语感训练是同一回事。其实,语文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的范畴,而语感则属于能力的范畴,它们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区别十分明显。我们绝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而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不断培养语感。
从语文的角度,语感既能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又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信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得到提高。换句话说,当学生形成了一定语感能力,他们在阅读中、写作中必然会迅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总之,如果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一听就懂得、一说就清楚、一读就明白、一写就通顺。
那么,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作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我在教学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劝慰“我”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那一部分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无需我来评讲,学生自然能很好地理解父亲的用心与态度,感觉到父亲的温和态度和指导方法带给他们的思考,认识到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二、通过范读,感受语感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领悟力还不强,仍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须认真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范读中投入到课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我就注意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闭上眼睛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幅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自己该怎样读;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读课文;最后由我启发,让学生投入录音的范读。学生们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好像亲眼看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人们出来活动筋骨,小孩在放风筝。再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谈谈感受。这样,范读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见,在教学中善用范读,可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领悟课文。
三、演读,体现语感
我们不仅应该使学生在课堂上会朗读课文,更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朗读片段,借助表演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语感。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我让学生演读父亲来救“我”时所说的那些话。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基本能读出“我”的恐惧心理,也能读出父亲态度的温和。因此,我认为:同学们进入了角色,在表演中才能有所领悟,从中受到熏陶。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课文表现特点,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入境入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置于核心地位,创设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境;同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从理解中感受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我逐渐实现语感训练,将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逐步具有丰富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以运用;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此外,语感概念不清。不少人把“语感”和语基完全等同,以为语基教学和语感训练是同一回事。其实,语文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的范畴,而语感则属于能力的范畴,它们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区别十分明显。我们绝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而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不断培养语感。
从语文的角度,语感既能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又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信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得到提高。换句话说,当学生形成了一定语感能力,他们在阅读中、写作中必然会迅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总之,如果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一听就懂得、一说就清楚、一读就明白、一写就通顺。
那么,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作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我在教学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劝慰“我”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那一部分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无需我来评讲,学生自然能很好地理解父亲的用心与态度,感觉到父亲的温和态度和指导方法带给他们的思考,认识到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二、通过范读,感受语感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领悟力还不强,仍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须认真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范读中投入到课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我就注意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闭上眼睛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幅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自己该怎样读;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读课文;最后由我启发,让学生投入录音的范读。学生们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好像亲眼看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人们出来活动筋骨,小孩在放风筝。再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谈谈感受。这样,范读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见,在教学中善用范读,可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领悟课文。
三、演读,体现语感
我们不仅应该使学生在课堂上会朗读课文,更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朗读片段,借助表演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语感。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我让学生演读父亲来救“我”时所说的那些话。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基本能读出“我”的恐惧心理,也能读出父亲态度的温和。因此,我认为:同学们进入了角色,在表演中才能有所领悟,从中受到熏陶。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课文表现特点,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入境入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置于核心地位,创设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境;同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从理解中感受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我逐渐实现语感训练,将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逐步具有丰富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以运用;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