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茬田栽培蘑菇,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新课题,是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粮、菇生产的一条新途径。栽培技术是:
1.料床选建。选用茬口早、排水好、通风畅的田块。水稻收割完,及时作畦,畦南北向,每畦宽1.5m,长9.5m,由3个小料床构成,每个料床深12cm,宽27cm,做4条丰产埂,每条埂宽17cm,每畦间留50cm人行道,料床两头挖45cm宽的排水沟。料床堆料厚13-14cm,略高于丰产埂1-2cm。床料堆好后,用毛竹片制弓形支架,长2.2m,宽1.6~1.8m,棚架高40-50cm,架距50-60cm,支架上覆盖2m宽农用薄膜,加盖草帘,控制温、湿度与光照强度。
2.栽培时间。蘑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4℃。子实体适宜温度为15-17℃,日温差3-4℃,日夜温差8~10℃,田间相对湿度80-85%,pH为7.8-8。播种时间以9月上旬为宜,最佳为9月10日左右,最迟不超过9月15日,这时大气平均温度为22.6℃,最适宜发菌;10月份是子实体盛产期,第一潮菇为10月10-15日;第二潮菇为10月20-25日。10月底秋菇结束,紧接着耕翻田地,抢种春性品种麦子。
3.配料堆制。配方为(11lm2):干牛粪600-750kg。干麦秸750kg,饼肥50-75kg,石膏30-40kg,石灰20-25kg,尿素13kg,过磷酸钙15kg,拌料时加入80%敌敌畏0.5kg。25%K-6451乳油0.8kg,25%甲醛2.5kg。培养料的C:N比为30-32:1左右,一般安排在播种前25天左右,含水量为25-70%,采用两次发酵技术,更好地分解料内养分,杀灭杂菌和害螨,减少用药,提高质量。进料前,料床进行2-3次灌水驱虫,进料前1天,床地用5%碳酸氢铵兑水泼浇一次,然后铲平床面进料。料标准:有弹性、有香味、有水渗、无水滴,堆好后,用20%敌敌畏和25%甲醛喷洒表面,覆盖好薄膜,密闭熏1天,第二天翻动一次,排除废气和调节温度,当料温调整至28℃以下,不再升高时,方可播种。采用穴播和撒播结合,每111m2播菌种350瓶,穴深2-3em,播后将料面轻轻拍平,有利菌丝生长。
4.培管技术。从播种至覆土需15-20天,气温在20-25℃,最适宜菌丝生长发育。菌丝长满料面,覆盖一层土粒,厚2.5-3cm,促子实体生长,覆土宜选泥炭土为好,一般每50kg覆土加入石灰粉0.5kg,有利于杀死线虫、杂菌,覆土要及时,有利于子实体旺长,菇体肥、产量高。出菇前期,以降温保湿为主,后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发菌期间畦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通风要及时,水分要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二氧化碳浓度宜控制在0.1-0.5之间。丰产埂土湿润,水分均匀,出菇多而密,菇农称之为“四条白色菇龙”。采菇要及时,宜嫩不宜老,高峰期l天要采2-3次,采收后补撒湿细土,保持连续出菇。采收3~4潮后,应采取如下措施:洒5%石灰清水,调整土层pH值,增加碱性;白天多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夜间少通风,保温;喷营养水1.5~25kg/m2,增加鲜菇,争夺产量,每111m2用生黄豆浆1kg或尿素0.25kg,兑水100kg,喷入床内,有利发菌,用0.1%恩肥溶液,增产35%左右,在床底打洞,增加料层透气性,促菌丝生长。若有菌蛆危害,可喷施1:1500倍液菊乐合酯,有利菇体健壮生长。
5.注意要点。
(1)稻茬田栽培蘑菇,充分利用自然气温,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地温稳定,关键是通风换气、保温控温、保温排湿。
(2)培养料搭配要合理,含水量不能太高,水多会板结,不利发菌和出菇。覆土适时,厚度适宜,太薄出菇小而密,太厚出菇迟而慢,不利高产。
(3)丰产埂是出菇的高产基地,坡度不宜直立,坡度太大,间隙太小,都会影响鲜菇产量。
1.料床选建。选用茬口早、排水好、通风畅的田块。水稻收割完,及时作畦,畦南北向,每畦宽1.5m,长9.5m,由3个小料床构成,每个料床深12cm,宽27cm,做4条丰产埂,每条埂宽17cm,每畦间留50cm人行道,料床两头挖45cm宽的排水沟。料床堆料厚13-14cm,略高于丰产埂1-2cm。床料堆好后,用毛竹片制弓形支架,长2.2m,宽1.6~1.8m,棚架高40-50cm,架距50-60cm,支架上覆盖2m宽农用薄膜,加盖草帘,控制温、湿度与光照强度。
2.栽培时间。蘑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4℃。子实体适宜温度为15-17℃,日温差3-4℃,日夜温差8~10℃,田间相对湿度80-85%,pH为7.8-8。播种时间以9月上旬为宜,最佳为9月10日左右,最迟不超过9月15日,这时大气平均温度为22.6℃,最适宜发菌;10月份是子实体盛产期,第一潮菇为10月10-15日;第二潮菇为10月20-25日。10月底秋菇结束,紧接着耕翻田地,抢种春性品种麦子。
3.配料堆制。配方为(11lm2):干牛粪600-750kg。干麦秸750kg,饼肥50-75kg,石膏30-40kg,石灰20-25kg,尿素13kg,过磷酸钙15kg,拌料时加入80%敌敌畏0.5kg。25%K-6451乳油0.8kg,25%甲醛2.5kg。培养料的C:N比为30-32:1左右,一般安排在播种前25天左右,含水量为25-70%,采用两次发酵技术,更好地分解料内养分,杀灭杂菌和害螨,减少用药,提高质量。进料前,料床进行2-3次灌水驱虫,进料前1天,床地用5%碳酸氢铵兑水泼浇一次,然后铲平床面进料。料标准:有弹性、有香味、有水渗、无水滴,堆好后,用20%敌敌畏和25%甲醛喷洒表面,覆盖好薄膜,密闭熏1天,第二天翻动一次,排除废气和调节温度,当料温调整至28℃以下,不再升高时,方可播种。采用穴播和撒播结合,每111m2播菌种350瓶,穴深2-3em,播后将料面轻轻拍平,有利菌丝生长。
4.培管技术。从播种至覆土需15-20天,气温在20-25℃,最适宜菌丝生长发育。菌丝长满料面,覆盖一层土粒,厚2.5-3cm,促子实体生长,覆土宜选泥炭土为好,一般每50kg覆土加入石灰粉0.5kg,有利于杀死线虫、杂菌,覆土要及时,有利于子实体旺长,菇体肥、产量高。出菇前期,以降温保湿为主,后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发菌期间畦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通风要及时,水分要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二氧化碳浓度宜控制在0.1-0.5之间。丰产埂土湿润,水分均匀,出菇多而密,菇农称之为“四条白色菇龙”。采菇要及时,宜嫩不宜老,高峰期l天要采2-3次,采收后补撒湿细土,保持连续出菇。采收3~4潮后,应采取如下措施:洒5%石灰清水,调整土层pH值,增加碱性;白天多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夜间少通风,保温;喷营养水1.5~25kg/m2,增加鲜菇,争夺产量,每111m2用生黄豆浆1kg或尿素0.25kg,兑水100kg,喷入床内,有利发菌,用0.1%恩肥溶液,增产35%左右,在床底打洞,增加料层透气性,促菌丝生长。若有菌蛆危害,可喷施1:1500倍液菊乐合酯,有利菇体健壮生长。
5.注意要点。
(1)稻茬田栽培蘑菇,充分利用自然气温,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地温稳定,关键是通风换气、保温控温、保温排湿。
(2)培养料搭配要合理,含水量不能太高,水多会板结,不利发菌和出菇。覆土适时,厚度适宜,太薄出菇小而密,太厚出菇迟而慢,不利高产。
(3)丰产埂是出菇的高产基地,坡度不宜直立,坡度太大,间隙太小,都会影响鲜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