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实现教学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而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教师最本质的工作职责是以最大效率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考,生成知识,使学生不断丰富成长起来。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
一、重视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先要树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备课意识,准确了解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其次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学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和智力等都存在差异。而课堂最终要面对学生,所以一个教学设计或教案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师备课时须心中想着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另外,备课时须学会有效地选择素材。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會,备课的素材来源很多,如报纸、杂志、专著和网络等。教师要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随时吸收生活中所见的与教学中有联系的各种素材,并将它们有机整合到课堂上,这样不但能通过各种实例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更广的拓展,更让学生也感到生物科学近在身边。我认为备课时潜心钻研,可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做到更有效地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有所得,感受成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指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营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
2.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的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就会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乐学。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第二要热爱学生。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做是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始终要以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以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师生的和谐,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有效地组织教学
1.讲授。课堂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精心讲解,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清晰、适当,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教师也不讲。
2.提问。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有效的提问能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在提问中把握空间的开放度、内容的深刻性及对象的层次性,这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3.倾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展示才能有效拓展,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让学生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
4.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果,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当然反馈宜适时,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后反思,优化课堂教学
如果说课前是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一节课,不论备课时考虑得如何严密细致,也不可能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都设想得周全,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形成,这一切都需要课后再次备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效果怎样,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点、难点讲清楚没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绪是否积极,教师的教态和语言是否恰到好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了然于胸。因为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已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预先期待和估计,课讲完之后自然可以把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对比,这一对比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经常保持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自知。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有专家认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反思。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提升自我的有效措施。课后反思实际上是一次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的再备课,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
总之,追求思想政治课的高效,不仅仅是几种方法那么简单,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而且需要课堂的精心组织,课后的及时反馈和检测,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研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问题,从而培养政治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不是一节思想政治课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课的“高效”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外。
一、重视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先要树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备课意识,准确了解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其次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学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和智力等都存在差异。而课堂最终要面对学生,所以一个教学设计或教案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师备课时须心中想着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另外,备课时须学会有效地选择素材。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會,备课的素材来源很多,如报纸、杂志、专著和网络等。教师要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随时吸收生活中所见的与教学中有联系的各种素材,并将它们有机整合到课堂上,这样不但能通过各种实例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更广的拓展,更让学生也感到生物科学近在身边。我认为备课时潜心钻研,可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做到更有效地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有所得,感受成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指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营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
2.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的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就会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乐学。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第二要热爱学生。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做是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始终要以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以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师生的和谐,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有效地组织教学
1.讲授。课堂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精心讲解,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清晰、适当,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的教师也不讲。
2.提问。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有效的提问能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在提问中把握空间的开放度、内容的深刻性及对象的层次性,这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3.倾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展示才能有效拓展,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让学生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
4.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果,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当然反馈宜适时,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后反思,优化课堂教学
如果说课前是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一节课,不论备课时考虑得如何严密细致,也不可能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都设想得周全,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形成,这一切都需要课后再次备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效果怎样,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点、难点讲清楚没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绪是否积极,教师的教态和语言是否恰到好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了然于胸。因为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已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预先期待和估计,课讲完之后自然可以把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对比,这一对比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经常保持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自知。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有专家认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反思。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提升自我的有效措施。课后反思实际上是一次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的再备课,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
总之,追求思想政治课的高效,不仅仅是几种方法那么简单,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而且需要课堂的精心组织,课后的及时反馈和检测,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研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问题,从而培养政治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不是一节思想政治课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课的“高效”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