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是其最基本的兩个生活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事物与明辨是非的重要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但从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实际情况分析,部分家庭缺少相应的教育意识,未能真正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格局。基于此,对提高家校共育水平的相关策略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策略
家庭与学校可以通力合作,汇聚最大化的教育合力,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得到更大的社会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讲,德育工作中家校共育是关键的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实际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家校共育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会实效性,增进家校共育
每个学期学校结合具体情况按时召开线下或是线上家长会。教师在家长会前应了解班级学生有关情况,如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这导致他们的父母很容易过度溺爱孩子而对孩子缺少管束力。而有的家长则不懂如何教育子女,更有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后,和教育有关的事情与自己无关[1]。所以,家长会的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家长清楚自己肩负的教育责任及义务,与此同时,达成家校合作的共识,还能消除以往存在的误解。班主任应就学生在校实际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和采取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能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给予科学、有效的建议。重点讨论怎样帮助学生改正存在的缺点,提升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从而真正达到家校合作共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二、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增进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模式引入农村小学,则需要其能以自身具体情况作为基础,和学生家庭情况相结合建立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家校共育平台,进而将家校育人贯彻落实。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应有效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分别建立家校交流、展示以及实践平台。有关交流平台,则是定期组织学校家长会,在家长会中融入“家校共育”理念,突出“家校共育”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家长进行积极宣传,旨在让家长正确意识到家庭对小学生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平台则能展示学生在校与在家有关学习、活动等获得的成就和细节,展示优异成绩学生的试卷、奖项等,而且可以邀请家长展示家中学生的学习细节照片等,以这样的展示交流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如制作“成长档案”“校园之星展板”等,旨在让学生在鼓舞中得到成长;关于家校实践平台,主要是学校应和家长合作打造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学生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定期参与以“家校共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学校文化艺术节、亲子运动会、绘画比赛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中强化知识技能。
三、落实家访活动,增进家校共育
基于全面推进家校共育,班主任教师还应进行适当的学生家访活动。对于家访,教师应掌握学生在家表现、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教师在家访结束后,需及时记录家访的情况并形成一个家访档案,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将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应用在后续工作中。通过实际效果来看,家访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家长对教师与学校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教师真正进入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减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掌握家长的想法,可定期为学生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让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教育管理、餐饮卫生等各方面问题各抒己见。而且“征求意见表”不需要家长署名,以此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想法与建议。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与分析家长存在的疑惑与提出的建议,及时修正教育教学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总之,家校共育模式在农村小学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着眼现阶段家校共育具体情况,构建家校共育完善的协调机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多元化平台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化发展情况;通过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起科学的育人观念,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有效策略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12):69.
[2]陈安康.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方式创新的实践研究[J].锋绘,2019(6):19.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79)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策略
家庭与学校可以通力合作,汇聚最大化的教育合力,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得到更大的社会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讲,德育工作中家校共育是关键的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实际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家校共育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会实效性,增进家校共育
每个学期学校结合具体情况按时召开线下或是线上家长会。教师在家长会前应了解班级学生有关情况,如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这导致他们的父母很容易过度溺爱孩子而对孩子缺少管束力。而有的家长则不懂如何教育子女,更有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后,和教育有关的事情与自己无关[1]。所以,家长会的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家长清楚自己肩负的教育责任及义务,与此同时,达成家校合作的共识,还能消除以往存在的误解。班主任应就学生在校实际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和采取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能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给予科学、有效的建议。重点讨论怎样帮助学生改正存在的缺点,提升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从而真正达到家校合作共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二、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增进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模式引入农村小学,则需要其能以自身具体情况作为基础,和学生家庭情况相结合建立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家校共育平台,进而将家校育人贯彻落实。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应有效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分别建立家校交流、展示以及实践平台。有关交流平台,则是定期组织学校家长会,在家长会中融入“家校共育”理念,突出“家校共育”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家长进行积极宣传,旨在让家长正确意识到家庭对小学生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平台则能展示学生在校与在家有关学习、活动等获得的成就和细节,展示优异成绩学生的试卷、奖项等,而且可以邀请家长展示家中学生的学习细节照片等,以这样的展示交流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如制作“成长档案”“校园之星展板”等,旨在让学生在鼓舞中得到成长;关于家校实践平台,主要是学校应和家长合作打造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学生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定期参与以“家校共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学校文化艺术节、亲子运动会、绘画比赛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中强化知识技能。
三、落实家访活动,增进家校共育
基于全面推进家校共育,班主任教师还应进行适当的学生家访活动。对于家访,教师应掌握学生在家表现、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教师在家访结束后,需及时记录家访的情况并形成一个家访档案,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将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应用在后续工作中。通过实际效果来看,家访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家长对教师与学校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教师真正进入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减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掌握家长的想法,可定期为学生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让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教育管理、餐饮卫生等各方面问题各抒己见。而且“征求意见表”不需要家长署名,以此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想法与建议。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与分析家长存在的疑惑与提出的建议,及时修正教育教学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总之,家校共育模式在农村小学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着眼现阶段家校共育具体情况,构建家校共育完善的协调机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多元化平台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化发展情况;通过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起科学的育人观念,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有效策略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12):69.
[2]陈安康.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方式创新的实践研究[J].锋绘,2019(6):19.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7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