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双核结构下中点城市的发展路径
1.1双核结构理论与中点城市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我国的京-津、杭-宁等城市都是典型双核城市。双核城市大多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具有较高对外交通条件的门户城市组成,是一种优势互补、区域协作的有效模式。
根据戈特曼和勒曼提出的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端点城市的影响力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双核都市带的辐射范围由端点向中点逐渐狭窄,中点城市成为双核都市带辐射范围最小的部分。但是,由于两端点城市类型特点不同,形成外围地区发展的不同特点,由此两核心区影响的外围地的交汇处会产生一定的边缘效应,双核结构越发展,中点城市附近边缘效应就越集中、越强,从而形成城镇、人口相对密集,仅次于端点城市的次级核心城市。
1.2 国内外中点城市发展经验
1.2.1美国奥兰治市发展经验
奥兰治市(County of Orange)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介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之间,面积仅2455.3平方公里,是南部加州面积最小的城市;而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该市又是继洛杉矶和圣迭戈之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在进行区域开发之前,奥兰治市没有像样的工业,资源方面也极其匮乏。但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奥兰治市发挥了大城市周边的区位优势,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处于阳光地带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开发措施,成效卓著并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借助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业
奥兰治市的发展首先得益于20世纪初太平洋电气铁路的兴建,导致从奥兰治到洛杉矶的可达性显著提高,使之一时成为好莱坞名流的周末度假胜地。此后,州际公路的铺设进一步缩短了奥兰治到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的距离,这使得奥兰治市的区位优势越发显著。同时,奥兰治市抓住战后美国广泛实行休假旅行制度的良机,制定了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1955年,由著名动画制作大师迪斯尼(H. Disney)在此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游乐中心“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启,并在附近农场建设了一个主题公园,使之成为全美第二大的大众化游乐中心。而围绕这些游乐场所兴建的旅馆、餐馆、停车场、出租车公司、汽车修配站、商店、银行等相关服务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利用成本优势,完善投资环境,发展尖端科技工业
奥兰治市位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个大城市之间,具有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发展工业的优势;加之美国经济向西部阳光地带转移,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奥兰治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战略。到20世纪70年代,电脑工业已在奥兰治初具规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利润回报吸引了大城市的财力和人力,同时还吸引了许多相关科研机构及公司在此落户,使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工业在奥兰治得到迅猛发展,使其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之一。此外,奥兰治市虽然由一些中小城市组成,但是城市规划做得十分到位,明确了内部各市的职能定位,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其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我国浙江嘉兴市发展经验
嘉兴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三角中部核心区域,东接上海,西临杭州,北靠苏州,南濒杭州湾,与宁波隔江相望,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五县二区。从区域格局上看,嘉兴市距离沪、杭两城市均在百公里之内,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经济发展状况看,嘉兴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其余年份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0年增速更是接近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区域发展战略上看,作为双核结构中点城市的嘉兴市,积极接轨沪杭,发挥“边缘效应”,并结合区域特色,以错位发展为策略,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不斷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接受沪杭两市辐射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刚刚开发建设时,嘉兴就敏锐地提出“接轨上海、策应浦东”。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嘉兴一直将接轨上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战略,并于2010年初正式提出“接轨沪杭”的发展战略。
在基础设施方面,杭浦、申嘉湖杭等高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面建成,与沪杭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了三条接轨上海的大动脉。在产业方面,嘉兴市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上海市产业转移。据统计,2010年嘉兴全市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累计近5000家,其中来自上海的就有近1500家。在社会要素上,上海、杭州两地的一批高等教育资源,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成功落户嘉兴。此外,嘉兴市也充分利用上海作为港口城市、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将产品市场拓展至海外。早在2004年,嘉兴就有90%左右的产品通过上海口岸出口。
2007年,浙江省提出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部署,作为副中心的嘉兴市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嘉兴市所辖的海宁、桐乡等节点城市实现了与杭州公交互通,并提出了与杭州开展产业合作等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举措和要求,积极寻求与杭州的全方位接轨。
——各区县突出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
嘉兴市在接轨沪杭、融入长三角过程中,市内各县(市)根据其区位和资源特点,坚持错位发展的方针,突出特色,各有所重。在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中,注重嘉兴内部各地区,特别是东西两翼分别与沪杭的对接。规划提出“一核两临三沿”的产业布局,其中的“两临”——东部临沪产业集聚区和西部临杭产业集聚区,突出了与沪、杭两市的联动。
1.3 中点城市发展路径
根据经典理论和国内外案例分析,可以将双核结构下中点城市的发展思路归纳如下:一方面依据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扩散”理论,强化双核城市对中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边缘效应”和本地优势,发掘、培育并壮大本地经济增长点。 1.3.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接受辐射能力
双核结构下中点城市应完善交通、通信等城市功能载体建设,加强城际联系,缩短与端点城市的时间距离,从而增加端点城市的辐射强度。另外,中点城市还需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本地接受端点城市辐射的能力,以促成中点城市成为双核结构中的次中心城市。
1.3.2借助“边缘效应”,培育本地特色经济增长点
“边缘效应”意味着中点城市内部各地区可以凭借各自区位特点,发挥紧邻不同核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或者产业基础,打造各地区特色品牌产业。
随着双核结构的发展、端点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中点城市既可以充分利用端点城市的优势,结合特色资源,培育本地新兴增长点;又可以利用门户城市对外联系优势,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特色产业腹地。
1.3.3发掘本地优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过分依靠双核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城市发展,但同时也会强化中点城市的从属地位和依附角色,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发挥中点城市对其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符合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因此,中点城市要想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双核城市的外力是不足取的,必须充分挖掘本地或其附近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本地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将外在条件转化为内生优势,培植适应本地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城乡发展有良好带动作用的产业,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惠及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廊坊城乡产业发展策略
廊坊市作为“京津双核”格局下典型的中点城市,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潜能。根据廊坊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廊坊市城乡统筹和产业发展的策略有两方面:
策略一:加强区域协作,对接京津,壮大中心都市区,促进北部地区与北京同城化进程,培育南部地区对接津保的区域协作能力;
策略二:加强城乡共建,壮大中心城市,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以镇带乡,实现城乡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共生。
依照双核结构理论中点城市的发展路径,本文对廊坊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2.1借力京津职能外溢,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休闲商务业
(1)实现制造业对接,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基地
北京市已经步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后工业化时期,职能外溢特征越来越突出;天津市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对区域周边辐射强度也在逐步增强。廊坊市可依托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借力京津双核的带动作用,在京津产业辐射和转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对接;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配套基地,发展承接京津及海内外研发流程、业务流程等具有劳动密集型、成本导向型特点的服务外包业。
(2)培育休闲商务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商务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对休闲商务旅游活动的巨大需求,这为廊坊市发展休闲商务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战略机遇。休闲商务业具有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可作为廊坊市远期内重点培植的新兴产业。
从本地条件看,廊坊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基础,如固安县、永清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等地分布有总面积达240平方公里的温泉地热资源,三河市东北部有典型的盆地地貌和原始次生林,永清县还分布有森林草场、廊坊高新技术农业园区等,这些都是廊坊市发展休闲商务业的有利条件。
目前,廊坊市的休闲商务旅游业已经初见端倪。比如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国际金融年会两大国际性活动已永久定址廊坊,20国财长暨央行行长会议亚太总裁峰会、中外CEO财智峰会等均选址廊坊。未来,不但要通过分流京、津两地会展项目,还要依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招揽新项目,扩大休闲商务产业规模,将其培育为廊坊市具有高附加值、新兴的战略增长点。
2.2立足本地产业基础,拓展家具产业腹地,构建城乡联动产业链
在京津双核格局下,廊坊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京津两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必须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培植并拓展产业腹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区,甚至北方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城乡产业统筹联动发展。
(1)家具产业基础良好,专业化优势明显
廊坊市的家具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比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南有顺德,北有廊坊”是对全国家具格局的基本描述,反映出廊坊市家具产业在大区域范围内已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从资源基础看,三河市的原始次生林和永清县的森林草场等可为廊坊市发展家具产业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从产业集群看,已形成以家具销售为特色的香河家具城,以钢木家具生产为特色的胜芳家具制造业集群和以硬质家具、古典家具制造为特色的文安—大城传统家具集群。从现状产业优势度看,廊坊市家具制造業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专业化优势比较突出。通过对2010年廊坊市二位数工业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业的区位商无论在河北省、京津廊还是京津冀地区,其竞争力均位居前三甲。家具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比如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虽然在河北省的区位商排名一般,但是相对于京津,专业化程度依然较高。
(2)对外拓展腹地,对内城乡联动
在大区域交通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廊坊市家具产业面临对外拓宽市场腹地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可利用区域大交通发展优势,将家具产业市场向环渤海地区、华北地区乃至更广大的区域拓展;另一方面在天津港快速发展态势下,尝试利用霸州市及其下辖乡镇地处津滨通道关键节点的优势,推进津廊交通全面对接,推动内陆无水港建设,力图在远期内实现市场向东北亚等地区的拓展。
在廊坊市城乡内部,通过家具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打造城乡产业协作的新格局。家具产业链条中的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属于资金、技术、智力密集型工作,适宜布局在城市;最上游的林业生产需要布局于农村,链条中的原材料加工业和粘胶剂制造等配套产业适于布局于乡镇,由此形成家具制造、建材、黑色金属压延等具有城乡协作特征的家具产业链条。通过整合乡镇民营经济力量,完善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产业链内部城乡地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外可将家具产业打造为腹地遍及京津地区甚至北方地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对内通过家具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联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作的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Gottmann J.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 Economic Geography, 1957,33:189-220.
2. 陆树启,陆玉麒. 双核结构中的中点城市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
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138.
4. 管蓓蓓,胡娟.长三角城乡统筹之路探索——以嘉兴市城乡统筹规划编制为例.江苏城市规划,2010,8.
5. 叶齐茂.发达国家郊区发展系列谈之十 美国的郊区——以奥兰治县和费尔法克斯县为例.小城镇建设,2009.3.
6. 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6,1.
7. 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城市规划,2010,12.
1.1双核结构理论与中点城市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我国的京-津、杭-宁等城市都是典型双核城市。双核城市大多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具有较高对外交通条件的门户城市组成,是一种优势互补、区域协作的有效模式。
根据戈特曼和勒曼提出的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端点城市的影响力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双核都市带的辐射范围由端点向中点逐渐狭窄,中点城市成为双核都市带辐射范围最小的部分。但是,由于两端点城市类型特点不同,形成外围地区发展的不同特点,由此两核心区影响的外围地的交汇处会产生一定的边缘效应,双核结构越发展,中点城市附近边缘效应就越集中、越强,从而形成城镇、人口相对密集,仅次于端点城市的次级核心城市。
1.2 国内外中点城市发展经验
1.2.1美国奥兰治市发展经验
奥兰治市(County of Orange)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介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之间,面积仅2455.3平方公里,是南部加州面积最小的城市;而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该市又是继洛杉矶和圣迭戈之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在进行区域开发之前,奥兰治市没有像样的工业,资源方面也极其匮乏。但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奥兰治市发挥了大城市周边的区位优势,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处于阳光地带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开发措施,成效卓著并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借助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业
奥兰治市的发展首先得益于20世纪初太平洋电气铁路的兴建,导致从奥兰治到洛杉矶的可达性显著提高,使之一时成为好莱坞名流的周末度假胜地。此后,州际公路的铺设进一步缩短了奥兰治到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的距离,这使得奥兰治市的区位优势越发显著。同时,奥兰治市抓住战后美国广泛实行休假旅行制度的良机,制定了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1955年,由著名动画制作大师迪斯尼(H. Disney)在此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游乐中心“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启,并在附近农场建设了一个主题公园,使之成为全美第二大的大众化游乐中心。而围绕这些游乐场所兴建的旅馆、餐馆、停车场、出租车公司、汽车修配站、商店、银行等相关服务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利用成本优势,完善投资环境,发展尖端科技工业
奥兰治市位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个大城市之间,具有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发展工业的优势;加之美国经济向西部阳光地带转移,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奥兰治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战略。到20世纪70年代,电脑工业已在奥兰治初具规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利润回报吸引了大城市的财力和人力,同时还吸引了许多相关科研机构及公司在此落户,使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工业在奥兰治得到迅猛发展,使其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之一。此外,奥兰治市虽然由一些中小城市组成,但是城市规划做得十分到位,明确了内部各市的职能定位,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其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我国浙江嘉兴市发展经验
嘉兴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三角中部核心区域,东接上海,西临杭州,北靠苏州,南濒杭州湾,与宁波隔江相望,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五县二区。从区域格局上看,嘉兴市距离沪、杭两城市均在百公里之内,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经济发展状况看,嘉兴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其余年份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0年增速更是接近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区域发展战略上看,作为双核结构中点城市的嘉兴市,积极接轨沪杭,发挥“边缘效应”,并结合区域特色,以错位发展为策略,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不斷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接受沪杭两市辐射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刚刚开发建设时,嘉兴就敏锐地提出“接轨上海、策应浦东”。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嘉兴一直将接轨上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战略,并于2010年初正式提出“接轨沪杭”的发展战略。
在基础设施方面,杭浦、申嘉湖杭等高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面建成,与沪杭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了三条接轨上海的大动脉。在产业方面,嘉兴市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上海市产业转移。据统计,2010年嘉兴全市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累计近5000家,其中来自上海的就有近1500家。在社会要素上,上海、杭州两地的一批高等教育资源,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成功落户嘉兴。此外,嘉兴市也充分利用上海作为港口城市、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将产品市场拓展至海外。早在2004年,嘉兴就有90%左右的产品通过上海口岸出口。
2007年,浙江省提出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部署,作为副中心的嘉兴市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嘉兴市所辖的海宁、桐乡等节点城市实现了与杭州公交互通,并提出了与杭州开展产业合作等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举措和要求,积极寻求与杭州的全方位接轨。
——各区县突出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
嘉兴市在接轨沪杭、融入长三角过程中,市内各县(市)根据其区位和资源特点,坚持错位发展的方针,突出特色,各有所重。在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中,注重嘉兴内部各地区,特别是东西两翼分别与沪杭的对接。规划提出“一核两临三沿”的产业布局,其中的“两临”——东部临沪产业集聚区和西部临杭产业集聚区,突出了与沪、杭两市的联动。
1.3 中点城市发展路径
根据经典理论和国内外案例分析,可以将双核结构下中点城市的发展思路归纳如下:一方面依据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扩散”理论,强化双核城市对中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边缘效应”和本地优势,发掘、培育并壮大本地经济增长点。 1.3.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接受辐射能力
双核结构下中点城市应完善交通、通信等城市功能载体建设,加强城际联系,缩短与端点城市的时间距离,从而增加端点城市的辐射强度。另外,中点城市还需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本地接受端点城市辐射的能力,以促成中点城市成为双核结构中的次中心城市。
1.3.2借助“边缘效应”,培育本地特色经济增长点
“边缘效应”意味着中点城市内部各地区可以凭借各自区位特点,发挥紧邻不同核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或者产业基础,打造各地区特色品牌产业。
随着双核结构的发展、端点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中点城市既可以充分利用端点城市的优势,结合特色资源,培育本地新兴增长点;又可以利用门户城市对外联系优势,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特色产业腹地。
1.3.3发掘本地优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过分依靠双核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城市发展,但同时也会强化中点城市的从属地位和依附角色,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发挥中点城市对其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符合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因此,中点城市要想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双核城市的外力是不足取的,必须充分挖掘本地或其附近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本地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将外在条件转化为内生优势,培植适应本地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城乡发展有良好带动作用的产业,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惠及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廊坊城乡产业发展策略
廊坊市作为“京津双核”格局下典型的中点城市,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潜能。根据廊坊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廊坊市城乡统筹和产业发展的策略有两方面:
策略一:加强区域协作,对接京津,壮大中心都市区,促进北部地区与北京同城化进程,培育南部地区对接津保的区域协作能力;
策略二:加强城乡共建,壮大中心城市,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以镇带乡,实现城乡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共生。
依照双核结构理论中点城市的发展路径,本文对廊坊市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2.1借力京津职能外溢,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休闲商务业
(1)实现制造业对接,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基地
北京市已经步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后工业化时期,职能外溢特征越来越突出;天津市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对区域周边辐射强度也在逐步增强。廊坊市可依托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借力京津双核的带动作用,在京津产业辐射和转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领域的产业对接;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配套基地,发展承接京津及海内外研发流程、业务流程等具有劳动密集型、成本导向型特点的服务外包业。
(2)培育休闲商务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商务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对休闲商务旅游活动的巨大需求,这为廊坊市发展休闲商务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战略机遇。休闲商务业具有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可作为廊坊市远期内重点培植的新兴产业。
从本地条件看,廊坊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基础,如固安县、永清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等地分布有总面积达240平方公里的温泉地热资源,三河市东北部有典型的盆地地貌和原始次生林,永清县还分布有森林草场、廊坊高新技术农业园区等,这些都是廊坊市发展休闲商务业的有利条件。
目前,廊坊市的休闲商务旅游业已经初见端倪。比如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国际金融年会两大国际性活动已永久定址廊坊,20国财长暨央行行长会议亚太总裁峰会、中外CEO财智峰会等均选址廊坊。未来,不但要通过分流京、津两地会展项目,还要依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招揽新项目,扩大休闲商务产业规模,将其培育为廊坊市具有高附加值、新兴的战略增长点。
2.2立足本地产业基础,拓展家具产业腹地,构建城乡联动产业链
在京津双核格局下,廊坊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京津两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必须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培植并拓展产业腹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区,甚至北方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城乡产业统筹联动发展。
(1)家具产业基础良好,专业化优势明显
廊坊市的家具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比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南有顺德,北有廊坊”是对全国家具格局的基本描述,反映出廊坊市家具产业在大区域范围内已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从资源基础看,三河市的原始次生林和永清县的森林草场等可为廊坊市发展家具产业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从产业集群看,已形成以家具销售为特色的香河家具城,以钢木家具生产为特色的胜芳家具制造业集群和以硬质家具、古典家具制造为特色的文安—大城传统家具集群。从现状产业优势度看,廊坊市家具制造業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专业化优势比较突出。通过对2010年廊坊市二位数工业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业的区位商无论在河北省、京津廊还是京津冀地区,其竞争力均位居前三甲。家具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比如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虽然在河北省的区位商排名一般,但是相对于京津,专业化程度依然较高。
(2)对外拓展腹地,对内城乡联动
在大区域交通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廊坊市家具产业面临对外拓宽市场腹地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可利用区域大交通发展优势,将家具产业市场向环渤海地区、华北地区乃至更广大的区域拓展;另一方面在天津港快速发展态势下,尝试利用霸州市及其下辖乡镇地处津滨通道关键节点的优势,推进津廊交通全面对接,推动内陆无水港建设,力图在远期内实现市场向东北亚等地区的拓展。
在廊坊市城乡内部,通过家具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打造城乡产业协作的新格局。家具产业链条中的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属于资金、技术、智力密集型工作,适宜布局在城市;最上游的林业生产需要布局于农村,链条中的原材料加工业和粘胶剂制造等配套产业适于布局于乡镇,由此形成家具制造、建材、黑色金属压延等具有城乡协作特征的家具产业链条。通过整合乡镇民营经济力量,完善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产业链内部城乡地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外可将家具产业打造为腹地遍及京津地区甚至北方地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对内通过家具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联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作的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Gottmann J.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 Economic Geography, 1957,33:189-220.
2. 陆树启,陆玉麒. 双核结构中的中点城市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
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138.
4. 管蓓蓓,胡娟.长三角城乡统筹之路探索——以嘉兴市城乡统筹规划编制为例.江苏城市规划,2010,8.
5. 叶齐茂.发达国家郊区发展系列谈之十 美国的郊区——以奥兰治县和费尔法克斯县为例.小城镇建设,2009.3.
6. 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6,1.
7. 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城市规划,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