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代表了各个学科目标最先进的最严谨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也成了老师教学的教纲,它给每位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教什么、怎样教必须建立在新的课程标准这个基点之上。这次新课标特别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是2003年的课程标准所没有的,这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诚如新课标所表述的: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提出的核心素养四大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十几年发展,对语文研究的最新的最深刻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经过一年多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自己的认识提升了很多,也能自觉地逐渐将学到的新的理念逐步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同时,对于一堂课的审视的角度和高度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在本校一年一度进行的课堂大赛上,老师们讲授了课文《愚溪诗序》,有幸作为评委听了多位老师的课,觉得他們的授课亮点很多,尤其在践行新课标理念这一块儿体现的还是很充分。
一、注重以语言为原点
2017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定位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这里特别突出了一切的出发点就是“祖国语言文字”,运用也罢,挖掘人文性也罢,根子在“语言”这个原点上。我们的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这一点体现得很充分,如有老师讲《愚溪诗序》,特别强调柳宗元的不屈的精神,好补充柳宗元写此文的背景,所谓因“永贞革新”被贬,依然著书立说。有老师则能从柳宗元明知其愚而甘为愚者,乐为愚者的状态,更能表明其坚守的角度解读,且能紧扣住“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爱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一句深入分析,探讨要分析不屈的精神,谈愤激不如谈其乐,设想如此文句,让柳宗元的政敌看到,不得七窍冒烟。政治上的贬谪本为惩罚柳宗元,他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乐”本身就是战斗的宣言。柳宗元之不屈,之铮铮铁骨由此可见。此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根本就是因为教师找到了语言这个原点。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是这样讲的:“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我认定的语文教学之‘根’”。强调的一切的出发点也是语言文字这个原点。
二、注重语言应用训练
新课标讲:“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里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应用训练,这个训练方式具体讲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来实现。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讲:“语文,作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它自身的目标是什么?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次讲课比赛的课堂上,老师们在“读、写、听、说”的训练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听”和“说”最为常见,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听,这里有最基本的“听”和“说”。读的训练,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不是老师在初步感知文本阶段的整体阅读指导,而是老师在让学生品读某一处关键句子的时候的反复诵读和体会内涵。如一老师在让学生寻找“愚溪”之美的句子之后,让他们反复读“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老师是这样指导的:一是让学生看需要突出的词语,如“虽”“而”“眷幕”“不能”这些字眼的突出,也就是突出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二是从长短句的角度体会,读出节奏,诗人的情绪,“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四字短句,宜读得短促有力,读出一种强烈喜爱的情感,而“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是长句,宜读得舒缓,体现作者惬意、陶醉的心情。这样经过关键句的诵读指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字词背后的意蕴。
三、注重文本的审美鉴赏
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的第三点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它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行程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对于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方法有明确的要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具体地培养出发现美、鉴赏美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在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上很是关键。本次讲课,老师呈现出了很有匠心的设计,给人很大的启发。试举一例,一位老师在讲《愚溪诗序》时,设计的主问题是:“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而柳宗元在无道的社会“违于理,悖于事”推行改革,这两个人你更欣赏谁的“愚”?老师设计了细化问题的模式:我更欣赏(或不欣赏)谁的“愚”,因为谁的愚,是(原文的话),实则是(点明实质,指出愚的优缺点)。老师同时还给出了范例:我不欣赏颜子的“愚”,因为颜子的“愚”是“终日不违如愚”,实则是守礼自谦之智,(点名本质),恭顺中难免有模棱之嫌,也少了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胆识,缺了一点当仁不让的执着,是一种缺乏风骨之“智”,为心怀天下者所不用。(指出优缺点)
课堂的推进是由主问题引导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往往一个大问题,学生会脱离开文本语言去讲,或者说扣不紧文本。如果能把问题细化,引导学生扣住文本语言作答,这样就不会让问题的回答信马由缰,且能紧扣住文本。
四、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第二点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它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这里我们能看到本次新课标对思维品质的重视程度,这是以前的老课标没有突出体现的。在讲《愚溪诗序》时,一位老师让学生辩柳宗元与宁武子、颜子的愚的区别,并要求学生们反复读“宁武子邦有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这句话,并深入思考:宁武子的“智”在何处?颜回的“睿”又在何处?经过讨论最后明确:“邦有道则愚”“终日不违如愚”是宁武子会审时度势,颜回会察言观色,因他们会“变通”,那么柳宗元懂不懂这些?显然柳宗元这些都懂,只是他做出了因“违于理”也就是坚持真理的事情而遭到了贬谪的事情,这是宁武子回避的但却恰是柳宗元所坚持的,这种愚体现的其实是柳宗元的一份担当。比较的方式是很好的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内容,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一线老师们的心里,更多的落实到了教育教学当中,尽管认识上要提高的还有很多,教学实践当中要进一步落实的也有很多,有时受旧课标的影响还不能很好和新课标进行对接,比如旧课标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与现在讲的核心素养衔接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又是什么?这一些既要提升理论水平,又要进行研讨交流。面对新课标,我们在实践中的困惑还有很多,但我们不会迷茫,因为新的课程标准也是在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的根本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既要学习新同时还要不忘“根”,这个“根”就是“语言”,新课标在讲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我想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语言”这个根本,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素养,就不仅能把新课标领会好,更会把新课标实践好,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好本门课程的目的。
王济山,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教师。
一、注重以语言为原点
2017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定位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这里特别突出了一切的出发点就是“祖国语言文字”,运用也罢,挖掘人文性也罢,根子在“语言”这个原点上。我们的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这一点体现得很充分,如有老师讲《愚溪诗序》,特别强调柳宗元的不屈的精神,好补充柳宗元写此文的背景,所谓因“永贞革新”被贬,依然著书立说。有老师则能从柳宗元明知其愚而甘为愚者,乐为愚者的状态,更能表明其坚守的角度解读,且能紧扣住“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爱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一句深入分析,探讨要分析不屈的精神,谈愤激不如谈其乐,设想如此文句,让柳宗元的政敌看到,不得七窍冒烟。政治上的贬谪本为惩罚柳宗元,他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乐”本身就是战斗的宣言。柳宗元之不屈,之铮铮铁骨由此可见。此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根本就是因为教师找到了语言这个原点。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是这样讲的:“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我认定的语文教学之‘根’”。强调的一切的出发点也是语言文字这个原点。
二、注重语言应用训练
新课标讲:“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里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应用训练,这个训练方式具体讲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来实现。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讲:“语文,作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它自身的目标是什么?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次讲课比赛的课堂上,老师们在“读、写、听、说”的训练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听”和“说”最为常见,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听,这里有最基本的“听”和“说”。读的训练,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不是老师在初步感知文本阶段的整体阅读指导,而是老师在让学生品读某一处关键句子的时候的反复诵读和体会内涵。如一老师在让学生寻找“愚溪”之美的句子之后,让他们反复读“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老师是这样指导的:一是让学生看需要突出的词语,如“虽”“而”“眷幕”“不能”这些字眼的突出,也就是突出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二是从长短句的角度体会,读出节奏,诗人的情绪,“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四字短句,宜读得短促有力,读出一种强烈喜爱的情感,而“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是长句,宜读得舒缓,体现作者惬意、陶醉的心情。这样经过关键句的诵读指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字词背后的意蕴。
三、注重文本的审美鉴赏
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的第三点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它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行程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对于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方法有明确的要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具体地培养出发现美、鉴赏美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在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上很是关键。本次讲课,老师呈现出了很有匠心的设计,给人很大的启发。试举一例,一位老师在讲《愚溪诗序》时,设计的主问题是:“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而柳宗元在无道的社会“违于理,悖于事”推行改革,这两个人你更欣赏谁的“愚”?老师设计了细化问题的模式:我更欣赏(或不欣赏)谁的“愚”,因为谁的愚,是(原文的话),实则是(点明实质,指出愚的优缺点)。老师同时还给出了范例:我不欣赏颜子的“愚”,因为颜子的“愚”是“终日不违如愚”,实则是守礼自谦之智,(点名本质),恭顺中难免有模棱之嫌,也少了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胆识,缺了一点当仁不让的执着,是一种缺乏风骨之“智”,为心怀天下者所不用。(指出优缺点)
课堂的推进是由主问题引导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往往一个大问题,学生会脱离开文本语言去讲,或者说扣不紧文本。如果能把问题细化,引导学生扣住文本语言作答,这样就不会让问题的回答信马由缰,且能紧扣住文本。
四、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第二点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它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这里我们能看到本次新课标对思维品质的重视程度,这是以前的老课标没有突出体现的。在讲《愚溪诗序》时,一位老师让学生辩柳宗元与宁武子、颜子的愚的区别,并要求学生们反复读“宁武子邦有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这句话,并深入思考:宁武子的“智”在何处?颜回的“睿”又在何处?经过讨论最后明确:“邦有道则愚”“终日不违如愚”是宁武子会审时度势,颜回会察言观色,因他们会“变通”,那么柳宗元懂不懂这些?显然柳宗元这些都懂,只是他做出了因“违于理”也就是坚持真理的事情而遭到了贬谪的事情,这是宁武子回避的但却恰是柳宗元所坚持的,这种愚体现的其实是柳宗元的一份担当。比较的方式是很好的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内容,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一线老师们的心里,更多的落实到了教育教学当中,尽管认识上要提高的还有很多,教学实践当中要进一步落实的也有很多,有时受旧课标的影响还不能很好和新课标进行对接,比如旧课标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与现在讲的核心素养衔接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又是什么?这一些既要提升理论水平,又要进行研讨交流。面对新课标,我们在实践中的困惑还有很多,但我们不会迷茫,因为新的课程标准也是在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的根本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既要学习新同时还要不忘“根”,这个“根”就是“语言”,新课标在讲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我想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语言”这个根本,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素养,就不仅能把新课标领会好,更会把新课标实践好,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好本门课程的目的。
王济山,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教师。